◆ 張幸(長沙)
雪后的溪上博物館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未曾想過,竟會真實經(jīng)歷兒時在書中學習的古文……回到塵世中,回憶起旅途中走錯好幾次路,疲憊的抵達溪上村時,一拐角,就遇上肅靜而又親切的生長在大山之中的溪上博物館——它以一種淡然又強勢的方式,沖擊進眼與心……那種巨大感官刺激,使旅途的困倦一掃而光。這驚喜不已的心情啊——這輩子能有幾次這樣高級的歡愉?是理應(yīng)珍惜的。但這趟溪上之旅,更值得好好珍藏的,自然還是那些萬事萬物相聯(lián)的神奇故事。
溪上博物館是收藏家雷鳴先生在湖南常德老家溪上村花費11年心血所搭建,目前還在繼續(xù)完善中。里面珍藏著他多年來從各地淘來的寶貝,其中木雕石雕占大多數(shù)。本看過它占地十畝、如同一首極具平仄韻律的詩一般的外觀已十分震撼,未曾想過內(nèi)里除了建筑高低錯落的別致,還有如此文化寶藏!問道緣起,竟是因為一碗牛肉面!
“最開始,常德的牛肉面是清湯,沒有辣椒的,但味道一絕!十幾歲為了吃一碗清湯牛肉粉,開始倒賣‘破爛玩意’。”這個理由似乎有些似玩笑,但聽了更多關(guān)于溪上博物館的故事后,就發(fā)現(xiàn),正是這份純粹如大山活水般滋養(yǎng)著溪上博物館與這里的文化。
雷鳴(右二)接待來客
在飯桌上,雷鳴老師神采飛揚地講起他這些年來收寶貝的好故事。上學的時候他用吃火鍋、“紙皮鞋”誘惑同學,鼓動他們和他一起挨家挨戶收寶貝,老師對他無可奈何……在還沒有什么經(jīng)驗的時候,他第一次見到一座半米高的琮式瓶驚喜到后退,聲音打著顫和賣家商量價格:一百元成交!一出門啥也顧不上地往家狂奔,大喊:“媽媽,我要發(fā)財啦!”最后賣出兩千八百元!靠著收寶貝的勁兒走南闖北,曾經(jīng)用兩年的時間走訪湖南各地,半夜睡過山頂,旅途爬過火車,以實踐的方式打通了湖湘中部的民俗文化……
倏忽之間,二十多年過去了,最初的那碗牛肉面和這些密密麻麻的故事,皆成了堆砌溪上博物館的一磚一瓦。在年輕人眼中,他似乎只是一個有收集癖的“怪叔叔”。雖然收到好物件使他滿足,但這些文化如何傳承,成為了深夜困擾他的一件心頭事。
這卻非他一個人的煩擾,而是時代的痛點。收藏的意義,看似是在滿足個人物質(zhì)欲,實際上,文化才是牽動整個行為的根源。參觀展廳,雷鳴老師對每一張畫、每一座木雕、每一副面具、每一尊菩薩背后獨一無二的用意、工藝、技法、美學、地域特點,都如數(shù)家珍。這些寶藏文化單純依靠學校,能夠完整準確地代代傳續(xù)嗎?這些散落民間的工藝品需要雷鳴,隱藏在沉默物件背后的民俗文化需要雷鳴,這個有些失落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鳴!
收藏,或許是大部分人未曾涉及的領(lǐng)域,但幸好有像雷鳴這般的前人鋪路,后輩才會受到如此恩澤,才能把這種恩惠帶給更多人??!
夜晚,眾人圍在篝火旁,吃著熱騰騰的烤紅薯,暢聊文化,任由柴火的灰燼飛揚,落在身上,有種初雪落在人間、洗滌大地的浪漫!
溪上博物館,文化的世外桃源!
溪上博物館晨景
溪上博物館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