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雯 柯有力
武漢市第一醫(yī)院普胸血管外科,湖北 武漢 430022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多種外科手術后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若病情較重可能導致其殘疾甚至死亡[2],應引起相關醫(yī)護人員、患者及家屬高度重視。近年來有研究認為氣壓波治療儀(bammetric wave therapy instrument,BWT)對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具有積極意義[3],但仍有部分醫(yī)療人員對此方法存在一定質疑。為明確氣壓治療儀在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中的具體效果,本研究將選取我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期間收治的150例外科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并予以分組研究,以期為降低此類并發(fā)癥發(fā)生幾率提供可靠依據(jù),現(xiàn)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 150例患者均因疾病所需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75例、對照組75例。研究組中男:女=40∶35,年齡18~89歲、平均(51.39±0.31)歲;對照組中男:女=39∶36,年齡18~89歲、平均(51.41±0.30)歲。兩組上述各項資料對比均P>0.05(提示本次研究中分組情況具有臨床可比性),本次研究內容通過本院醫(yī)學與倫理研究會審核。
1.2 方法
1.2.1預防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措施,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性使用如下措施:①術后早期即指導患者行下肢主動或被動運動,如術后4~6 h予以床上足趾運動、踝關節(jié)屈伸運動(30°~150°活動范圍);②給予下肢按摩,力度應由輕至重,以患者可耐受為宜;③低分子肝素(廠家:河北常山生化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3910)每日給藥1次、每次皮下注射40 U、連用3~5 d,術前12 h停用;④提供易消化、膳食纖維素含量豐富的食物預防便秘;⑤適當抬高下肢并將膝關節(jié)彎曲15°左右,以利于靜脈血液回流;⑥指導患者穿彈力襪收縮下肢肌肉并加速血液循環(huán)。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氣壓治療儀,儀器選用鄭州海匯醫(yī)療設備有限公司提供額氣壓波治療儀(型號:DSM-4 S),治療時將儀器套筒于患者雙下肢準確佩戴后拉上拉鏈,確認各管道無誤后打開開關,控制壓力范圍在24~30 mmHg為宜,每天治療2次、20 min/次,每次加壓充氣1 min后休息10 s。
1.2.2觀察指標 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情況:記錄兩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情況;②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記錄兩組治療前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變化情況。
2.1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經分析可知,研究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為1.33%,對照組為12.00%,數(shù)據(jù)對比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1。
表1 兩組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情況對比[n(%)]
2.2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 兩組術后治療前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對比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均較之前有所提高,研究組治療后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改善幅度更優(yōu),數(shù)據(jù)組間及組內對比均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變化情況對比
深靜脈血栓是靜脈管腔血栓阻塞性疾病之一,發(fā)病原因為血液異常凝結。研究表明[4],血液于下肢深靜脈管腔內發(fā)生異常凝結,靜脈管腔出現(xiàn)阻塞后將引發(fā)靜脈回流障礙,其主要危險因素包括靜脈壁損傷、血液滯緩、機體處于高凝血狀態(tài)。外科手術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創(chuàng)傷及麻醉藥物的使用均可能影響機體凝血功能,此外多數(shù)患者術后均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臥床時間,因此機體血液流動速度降低勢必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幾率[5]。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臨床嚴重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病后不僅不利于患者盡快恢復健康,若病情較重可能導致截肢致殘,且一旦血栓脫落并移動至機體重要臟器(如肺部)使其發(fā)生栓塞甚至將導致患者死亡[6]。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已成為現(xiàn)階段相關臨床醫(yī)務人員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既往臨床主要采取運動、彈力襪、抗凝藥物等措施干預機體凝血狀態(tài)及血流速度,達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目的[2]。但由于常規(guī)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措施中,低分子肝素鈣的使用過程中受機體凝血狀態(tài)、出血事件發(fā)生情況局限性較大[3],而彈力襪使用時無法避開手術切口,加之由于個體差異客觀存在,因此部分患者使用常規(guī)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措施效果并不理想 。
氣壓治療儀是現(xiàn)階段于臨床推廣的一種下肢深靜脈血栓預防措施,利用氣囊充氣由遠心端向近心端擠壓局部肢體,從而實現(xiàn)被動收縮、舒張肌肉的目的,其中減壓時靜脈血液迅速充盈而加壓時可迅速回流,因而有利于增大局部血流速度、降低因血流滯緩所致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4]。此外,氣壓治療儀具有無創(chuàng)、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特點[5],在常規(guī)措施基礎上加用此方法更有利于避免個體差異,使患者通過不同途徑共同達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目的。本研究也已通過分組研究證實,在常規(guī)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基礎上加用氣壓治療儀的研究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率僅為1.33%,而未加用氣壓治療儀的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幾率則高達12.00%,且研究組治療后下肢靜脈血流速度提高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此結論與閆青[4]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在常規(guī)預防措施基礎上加用氣壓治療儀有利于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幾率及提高下肢深靜脈血流速度,值得今后實際工作中參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