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英
摘 ?要:核心素養(yǎng)是針對傳統(tǒng)教育,提出的變革式教學指南,核心素養(yǎng)指出了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粗陋之處,并補充了相應的科學教學理念,為新時期的教育教學提供了指引,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小學語文閱讀不僅僅是拿著書本念誦,更應借助文章獲得情感體驗,獲得心靈互動,閱讀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看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渴望之情,鼓舞學生展開閱讀的思維碰撞,消化閱讀的知識點。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分析核心素養(yǎng)下的相關要求,結合培養(yǎng)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根本閱讀目的,給予學生自主權,鼓勵學生獨立的參與閱讀活動,幫助學生奠定閱讀的基礎,促使學生形成閱讀習慣,抽絲剝繭的分析閱讀的信息,將閱讀的知識梳理的更為清晰,秉持寓教于樂的精神,在閱讀中引領學生感受作者的心境,感悟文章的內涵。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一)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閱讀首先幫助學生增加了知識儲備量,促使學生的語文生字詞記憶更加深刻,陌生的文字逐漸轉變?yōu)槭煜さ淖盅?,同時一些擬人等技巧的感受、應用也變得靈活,學生在文章語氣詞、語言對話的推演下,可走進閱讀的情景當中,基于語言色彩,語言建構,而使得學生對于文學作品更為理解。語言是閱讀中所需基本掌握的知識,語言如同搭建建筑,層次化的構建文學信息,促使學生在吸收了語言知識后,展開獨立的自我閱讀分析。
(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閱讀可從基礎的語言內容出發(fā),進行記憶和理解,而在語言的基礎上,學生還需要深入的探究語言根本的內涵,這就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強化思維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借助各個閱讀平臺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的思維運轉更加快速,產(chǎn)生對閱讀的興趣,進而產(chǎn)生閱讀的積極和自主意識。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明確語文閱讀的目的
素質教育下,既然要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就必然應明確閱讀的目的,教師可在閱讀前中后期分別的提出閱讀任務,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要求學生獨立或合作完成,彼此之間進行閱讀后的思維碰撞,在閱讀中幫助學生查漏補缺,促使學生逐漸的在自主閱讀中感到滿足,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潛能。如教學《兩只小獅子》,教師采取思維導圖對比的形式,分別畫出兩個小獅子的簡筆形態(tài),然后在小獅子的思維導圖“身體”上,寫上他們的性格特點等,兩只小獅子用原文中的“懶獅子”和對應的“勤獅子”來命名,讓學生閱讀后說說兩個小獅子的不同點,分析兩只獅子的差異后,教師還可以結合原文,讓學生補充結尾:“獅子媽媽教導懶獅子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學生們有的覺得懶獅子會改,有的覺得懶獅子還是不聽話,在課堂上展開想象,紛紛說明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播放獅子王的畫面和紀律片,讓學生更加了解獅子的習性,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獅子要爭取自己的領地和地位,競爭十分殘酷,他們對于獅子媽媽的話更加認可,這時候教師可布置課后任務,如果你是勤獅子,你會怎么幫助懶獅子?鼓勵學生簡單的總結自己的看法,進行簡述,幫助學生強化語言組織能力,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二)開展互動教學的方式
從不同的視角去閱讀,可獲得不同的想法,小學生還沒有形成思維定式,在閱讀中,經(jīng)常會引發(fā)一些奇思妙想,教師可在互動中,多聽取學生的意見,并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將心中所想表達出來,各自進行思維碰撞,通過交流獲得情感體驗。如教學《北京》,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北京是記憶中的某個旅行景點,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北京是自己心中向往但陌生的城市,教師先問問學生的過往:“同學們,誰去過北京,能和我們分享你的經(jīng)歷嗎?”減少學生對北京的陌生感,接下來就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全方位展現(xiàn)北京重要建筑物,結合教材提及的內容,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柏油馬路、立交橋……接著學生們已經(jīng)對北京有了更多的神往和疑問,互動就變得更為積極,結合多媒體課件,學生互動中想要表述的信息也變得更多。
(三)擴展閱讀
中華兩千年的文化,沉淀在書籍中,留下了文化瑰寶。所以,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要局限于課本,要不斷擴展閱讀,立足課本,拓展課外。只有這樣,才能認識歷史、發(fā)現(xiàn)世界,發(fā)散思維,才能提高學生的文化積累、審美感知等。教師要不斷提高學生對閱讀的需求量,講解有趣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同時,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提供幫助,針對學生年齡段和身心發(fā)展特點,開好書單,讓學生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四)情感滲透
語文是一門感情學科,它不像數(shù)學等理科抽象、艱澀。語文重視聽、說、讀、寫,學習語文的過程是與筆者情感交流的過程。在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的語文教學,情感滲透必不可少。比如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不光要強調這是周恩來在少年時代立下的宏偉志向,更要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和展示的舞臺。戰(zhàn)爭時代,我們有許許多多保家衛(wèi)國的將士、英雄,那現(xiàn)在處于和平時代的我們,對愛國主義有怎樣的理解?我們熱愛我們的祖國,我們可以為祖國做些什么?你認為什么是民族精神?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和升華我們的民族精神?以討論的形式給每位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學生在自己和同伴的感情交流中更容易引起共鳴,激勵大家奮發(fā)努力、不斷進取。
(五)積極組織實踐活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好的語言體驗,教師還要積極為學生組織實踐活動。在平時,語文教師應該注意自己對學生的言傳身教,用較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為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除了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組織實踐活動之外,教師還要為學生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在社會實踐中,學生能夠對社會有更多的認識,在實踐活動更深入的理解課本上的內容,從而能提高對閱讀的自主意識。
結語
核心素養(yǎng)引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處于初步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結構,教師只有充分把握核心素養(yǎng)的特點,不斷完善調整教學步驟,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能使小學生充分感受到課程的魅力,有持續(xù)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個人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苑曉東.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途徑[J].黑河教育,2019(01):22-23.
[2]周麗娜.小學語文如何針對核心素養(yǎng)教學[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8(22):95.
[3]熊曉萍.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J].中國高新區(qū),2018(11):102-103.
[4]王小萍.聚焦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語文閱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