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燕,何麗亞,鄺 姮,黎玉婷,李艷梅,曾鏡祥,潘彩云
(廣東省肇慶市中醫(yī)院婦產科,廣東 肇慶 526000)
稽留流產是指胚胎或胎兒死亡仍滯留宮腔內未能及時自然排出,傳統(tǒng)治療方法為清宮術,術后并發(fā)癥如宮腔粘連、宮腔感染、清宮不全等時有發(fā)生。本研究用中藥穴位貼敷聯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治療稽留流產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受治療的稽留流產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21~40歲,平均(27.14±4.66)歲;停經時間50~71天,平均(58.23±9.95)天;第1次妊娠18例,第2次妊娠或以上22例,有不良妊娠/生育史3例。治療組年齡23~42歲,平均(28.74±5.09)歲;停經時間57~69天,平均(60.36±12.54)天;第1次妊娠21例,第2次妊娠或以上19例,有不良妊娠/生育史4例。兩組年齡、停經時間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1]制定如下標準。①早孕反應消失,有先兆流產癥狀或無任何癥狀;②子宮不再增大,婦檢宮口未開,子宮大小與停經時間不符;③尿妊娠試驗陽性;④婦科B超動態(tài)觀察為宮內妊娠,孕囊枯萎或停止發(fā)育、無胎心管搏動。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20~45歲;③停經時間小于等于10周;④同意參加臨床試驗,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年齡20~45歲;②存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藥物禁忌癥;③長期服用前列腺素抑制劑;④過敏性體質。
兩組均早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片100mg,1天1次,共2天,第3天早晨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片0.6mg,6h后未見胚胎組織排出者加用米索前列醇0.4mg口服,組織物排出后送病理檢查。若用藥第4天仍未見排出妊娠組織物,B超檢查提示仍在宮腔者,行清宮術并送病理檢查。
治療組加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藥用當歸10g,桃仁10g,紅花10g,莪術10g,延胡索10g,大黃10g,益母草10g,肉桂10g,黨參10g。穴位選取神闕、關元、氣海、三陰交、合谷、血海穴,血瘀型加太沖,氣血虛弱型加足三里穴。將中藥打粉后與白酒(廣東省九江酒廠有限公司,九江雙蒸,52%,500mL)按5∶2調配,取適量調配藥物置于直徑為5.5cm的空白敷貼中央,制備好后稱重平均每個敷貼大約重3g?;颊呷∑脚P位,采用同身寸法選穴定位,消毒皮膚后,將已制成的中藥敷貼貼敷于選取的穴位上,每次貼敷4h,1天2次,間隔8h1次,共貼敷4天。
胚胎組織排出時間、胚胎排出后24h內陰道出血量、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
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依據《常用計劃生育技術常規(guī)》[2]。痊愈:胚胎完整排出,經B超檢查無宮內殘留物,陰道出血小于等于7天,無需清宮,癥狀明顯消失。顯效:用藥后胚胎完整排出,經B超檢查無宮內殘留物,陰道出血8~14天,無需清宮,癥狀明顯改善。有效:用藥后胚胎排出,B超檢查示宮內殘留組織小于1cm,陰道出血15~21天,經藥物治療后再次復查B超提示宮內殘留組織已排出,無需清宮。無效:用藥第4天未見胚胎排出,B超檢查示胚胎仍在宮內,需行清宮術者或在隨診過程中出血過多、B超示宮內有殘留物需行清宮術及B超檢查示宮內殘留組織大于1cm、陰道出血超過14天而行清宮術。
兩組各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各指標比較 (±s)
表1 兩組各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胚胎組織排出時間(h)陰道出血量(mL)陰道出血持續(xù)時間(d)對照組 40 5.14±1.60 96.95± 9.16 9.42±4.33治療組 40 3.72±1.91 79.82±11.92 6.23±3.04 t-2.585 6.781 -2.993 P 0.029 0.001 0.036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稽留流產胚胎或胎兒死亡具體周數難以確定,往往因為胚胎停止發(fā)育時間較長或曾用藥物安胎治療,而出現宮內組織機化、緊密黏附于宮壁上,因此傳統(tǒng)治療清宮術有出現清宮不全、宮腔粘連、宮腔感染甚至子宮穿孔等風險,可能影響以后生育。藥物流產可減少有創(chuàng)操作所帶來的風險及并發(fā)癥,減輕痛苦,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用于藥物流產已有確切臨床療效[3]。米非司酮聯合米索前列醇用藥,其機制是抑制孕酮,使宮內的絨毛組織及蛻膜發(fā)生壞死、脫落;還可促進前列腺素釋放,增強子宮收縮,誘發(fā)妊娠組織物與宮壁剝離,并同時軟化宮頸、使宮口擴張,從而排出宮內妊娠組織物[4]。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聯用能提高稽留流產的完全流產率,其清宮率低,但在用藥前需行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等檢測,若用藥過程中發(fā)現陰道流血量多需及時行清宮術[5]。
王妮[6]指出,穴位敷貼配合藥物流產能縮短孕囊排出的時間,提高藥流成功率。用當歸、川芎、紅花、肉桂等制成膏狀貼敷于次髎、三陰交,可奏補腎助陽、活血化瘀之功,促進難免流產行人流術后康復效果顯著[7]?!妒備洝ぎa難門·子死腹中》云:“子死腹中,危于胎之未下。”指出胎死不下預后危急。張景岳在《婦人規(guī)》中指出“當速去其胎,以救其母”。穴位貼敷中藥當歸、益母草養(yǎng)血活血,桃仁配伍紅花、莪術、延胡索破血行瘀、行氣止痛,大黃逐瘀通經,肉桂引火歸源、溫經助陽,黨參益氣健脾。全方有行氣活血,祛瘀下胎之效,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留邪。
研究結果表明,中藥穴位貼敷聯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治療稽留流產能明顯縮短胚胎組織排出時間及陰道出血時間,減少胚胎排出后陰道出血量,總體療效優(yōu)于單純使用西藥。其機理可能是穴位貼敷將傳統(tǒng)針灸療法和藥物治療有機結合,既具有穴位的刺激與調節(jié)作用,亦有藥物吸收后的藥理作用,更同時具備兩者的綜合疊加作用。
綜上所述,中藥穴位貼敷聯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治療稽留流產療效好,不良反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