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華
【摘? 要】教育的宗旨是“人的全面發(fā)展”,而德育在人的全面發(fā)展的諸多因素中是最根本的。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指出: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古人云“才者,德之資;德者,才之帥”,可見,優(yōu)良的品德是國家人才發(fā)展的保障,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需要?!豆茏印嘈蕖分姓f“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可見,“立德樹人”也是我國古代先哲教育遵循的理念。因此,教育之本,立德樹人———應當是所有學校的正道,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和所有教育學科的使命。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立德樹人;教育途徑探析
引言
教育家赫爾巴特說:“教育的起點在于個性,終點在于德性?!钡掠墙逃挠篮阒黝}。學校教育應該始終堅持以德育為首,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生活的良好思想品德,通過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一個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活觀,引導學生養(yǎng)成文明行為。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強調(diào)了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除了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習得基本技能之外,特別強調(diào)了,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應該不斷提高思想品德認知。因此,語文教師在潛移默化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1.語文教學的智育內(nèi)涵
對學生進行漢語言文化教育,是中職語文的主要作用。對于語文教學智育領域的內(nèi)涵而言,歸根究底,就是對學生進行智慧和知識方面的培養(yǎng),將主觀思維的智力成果(學生的認知能力)結合被物化得出的人文成果(客觀知識體系)進行互相轉化,在此基礎之上,通過主觀思維智力成果的引導作用,將豐富的物化人文成果、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創(chuàng)造性思維模式等傳導給學生。對于中職語文教學的意義而言,不僅承擔著傳播漢語言文化的責任,同時也對學生進行母語文化教育,還肩負著傳播中華民族文明成果和聰明智慧,更承載著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華文化、中華文明的艱巨任務。語文學科是所有學科開展學習的基礎,更是我國教育的實施基礎,相比較于專業(yè)課等其他學科的智育內(nèi)涵而言,語文學科智育內(nèi)涵具有明顯的基礎性,只有在學好語文知識的基礎上,中職生才能更好地開展其他學科的學習,這也是語文具有百科之母說法的由來和意義。作為我國民族通用語言的漢語文教育,承載著傳播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文化的重任、肩負著發(fā)展世界文化的重要任務。因此,進一步優(yōu)化語文教學智育內(nèi)涵的作用,對我國文化長久傳承具有巨大的貢獻。
2.中職語文教學立德樹人教育途徑
2.1在課外古詩誦讀中融入德育教育
從中職語文教材內(nèi)容來看,古詩詞也是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古詩詞是古代文人的精神和智慧結晶,期間凝聚著古人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可謂是德育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我們中職語文教師也應該依托古詩詞教學,以古詩詞內(nèi)涵來熏陶和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品格,樹立學生正確的道德認知和價值觀。例如,《離騷》這類古文,其本身就是一篇德育教育課文,其德育教育目標就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應該重點引導學生從歷史的角度認識離騷的作者,了解屈原的生活時代背景,從人物的性格特點、生活環(huán)境解讀課文的思想情感;其次重點指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梳理詩歌的情感脈絡。真正從多個角度解讀人物的高尚情操,以古人之志明今人之志向,喚醒學生崇高的思想認知,并且結合內(nèi)容啟發(fā)學生在以后工作中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身本職工作,拒絕誘惑,潛移默化地滲透職業(yè)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
2.2緊扣教學環(huán)節(jié),融入立德樹人
中職語文教學要有目的地把握教學環(huán)節(jié),整合課文中蘊含的道德教育因素,有機融入,多角度地影響中職學生。例如,講解課文《項鏈》,語文教師可先開展課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演講,分析小說的寫作背景和故事情節(jié),引導中職學生進一步鑒賞瑪?shù)贍柕碌男睦碚Z言,加深對人物的了解,理解人物唯利是圖和愛慕虛榮的思想品質(zhì)是由當時資本主義社會所風氣造成的,從而引導中職學生要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課文小結部分可根據(jù)中職學生的課堂反應找準適合學生實際的觸動點再次強化,讓中職學生體會到誠實修身的重要性,再結合課前主題演講的內(nèi)容進行升華,做深入貼近中職學生實際生活的誠信教育,如列舉走入職場后不誠信的例子,在班級中展開討論,實現(xiàn)認同與共鳴,完成德育的自覺,形成首尾呼應的效果。可見,立德樹人教育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效果是凸顯而出的。
2.3轉換教學模式,融入立德樹人
中職語文課堂較普通高中課堂的一大優(yōu)勢是語文教師可利用中職課堂重實踐教學靈活轉換教學模式,開展豐富的綜合實踐活動,幫助中職學生培養(yǎng)高尚的思想道德。例如,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讓中職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收集感人事跡,如”最美教師”等類似的先進模范事跡,讓他們在為演講做準備的過程中感受到各種人物的美德,并將其融合進自己的思想通過演講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還如開展“塑造我的形象”綜合實踐活動中,在中職學生對自身外貌形象和職業(yè)形象相結合探討的同時,引導他們重視內(nèi)在形象和個人思想道德的重要性,由此開展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如“貌與德,孰重誰輕?”的辯論會、開展“貌與德”調(diào)查問卷等,經(jīng)過一系列的探究,中職學生對思想品德的認識會大大提高,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效果??梢姡處熮D換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能提升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更能提升他們的道德的認知水平?!蹲髠鳌吩弧按笊嫌辛⒌拢浯斡辛⒐?,其次有立言?!绷⒌聵淙耸墙逃氖滓救蝿?,更是社會主義新時期德育的總體要求。語文課堂的基本宗旨一直都與“文以明道”“文以貫道”“文道合一”相吻合,毫無疑問承擔了社會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的建立與傳播,因而中職語文教師理應成為立德樹人的主要操作者,要勇?lián)鷷r代責任,堅持成為中職學生成長的引路人;要既會當“經(jīng)師”,又善當“人師”,成為塑造中職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貫穿立德樹人的內(nèi)容,一課一“德”,由點及面,久久為功,打牢中職學生的品德根基,使他們在提高語文能力與素質(zhì)的同時,成為國家與社會需要的道德情操高尚的高技能人才,為實現(xiàn)中職學生的職業(yè)夢、教師的教育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3.結束語
綜上所述,根據(jù)以上對中職語文教學智育、德育、美育的融會貫通,展開的詳細討論發(fā)現(xiàn),由于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具有眾多的弊端,嚴重摧殘著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制約著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中職階段是一個人樹立正確三觀的最佳時期,是思想意識被周圍環(huán)境影響最嚴重的時期,對個人未來發(fā)展走向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將智育、德育、美育相結合的模式納入其中,才能使學生具備滿足未來社會發(fā)展的能力,為我國教育發(fā)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政平.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體現(xiàn)德育教育[J].當代教研論叢,2019
[2]付 軍.探研中職語文教學智育與德育美育的融會貫通[J].現(xiàn)代交際,2019
[3]黃啟良.寓德育滲透于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