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潔
【摘 要】 隨著時代而演變出的全新教學觀念,明確的表達出了新時代對學生的全新要求,以往只注重學生成績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不再被時代所認同,新時代要求學生應在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共同發(fā)展,特別是在道德品質教育的方面尤為重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重視學生在理論知識和思維邏輯方面的發(fā)展,因而培育出眾多思維靈活、知識豐富的高學歷型人才,一直忽視了德育品質教育的重要性,也側面導致了近幾年高學歷人才的犯罪案件不斷增多。因此,《道德與法治》中立德樹人的觀念不斷引起教師的重視,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融合這一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案為國家培育更多新時代需要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 德與法治;立德樹人;價值表達;分析
我國以往的教育理念認為,高學歷等于高能力,等同于高素質,高學歷能夠找到高薪的工作并且獲得“鐵飯碗”的保障,這一教育理念是對高學歷的錯誤認知,完全忽視了教育最基本的問題,健全的心理、道德品質和基本法律知識的教育必不可少,培育出健全、健康的人才是我國教育的最終目的。初中政治教育改編的《道德與法治》,則是希望教師和學校能夠培育出全面發(fā)展的綜合素質型人才?!傲⒌聵淙恕苯虒W觀念,現(xiàn)已成為我國進行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含義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賦予了“立德樹人”多種含義,單從字面上可以簡單理解為:“立德”二字代表構建良好的美德或道德,“樹人”即塑造良好的人才。眾多犯罪事件的產(chǎn)生表明,假設教育過程中沒有實施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最終教育將會淪為獲取個人利益的某種手段;沒有實施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很大可能性會培育出反社會、內心黑暗的“高學歷人才”。社會主義道路上的核心價值觀需要通過“立德樹人”來實現(xiàn)?!傲⒌聵淙恕崩砟詈w了學生的自身發(fā)展要求和修養(yǎng)水準,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不斷進步與國家富強之間的協(xié)調統(tǒng)一。立德樹人要求重視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中尊嚴和其自身價值的意義,在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過程中長期融合進社會與國家的高速發(fā)展,切實做到真正的“立德樹人”與“樹人成材”。
二、立德樹人的價值意義
課程教材編輯理念:著重強調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堅持“回歸生活”的最終觀念,把生活作為根本主題、生活中的邏輯成為重要發(fā)展線路,也是《道德與法治》一書中的重大亮點;教師將品德教育的主動權歸回給學生,解決好其他關系;加重對行為相關能力和道德思維方面的培養(yǎng),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改革中,將教學中的綜合性、實際踐行性、參與其中和開放性全面的呈現(xiàn)開來;弘揚相關青春方面的文化、熏陶高尚的道德情操,充分利用優(yōu)良的教學相關資源素材,提高道德課程和優(yōu)良的人文素質。例如,教師在講到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中《友誼的天空》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們相互分享,朋友對自己有過幫助的事情。比如,班級開展大掃除活動時,自己不慎受傷,其他同學幫助自己處理傷口;考試時自己沒有發(fā)揮好,周圍的朋友對自己進行鼓勵的事情,這些都能體現(xiàn)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情分。教師針對同學講述的事例,巧妙地將知識融合到生活實例中,使學生明白朋友的真諦,當朋友處于困境時能夠主動伸出援手,逐漸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三、建造全新的立德樹人教學課堂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打造全新的教學氛圍,使同學感受到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師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交流,不再根據(jù)學習內容進行簡單的知識傳授。學生通過學習,獲取知識的同時,收獲學習中的樂趣,教師參與討論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需求,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更改,明確教學目標,更加精準的進行教學,同時加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興趣,提升自身的學習效果。
舉個例子,教師講授人教版《做情緒的主人》課程時,可以引導學生描述自己生氣時相關舉動,講述自身是通過什么方式控制情緒的,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相互描述。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帶入自身的感情加以講述,通過同學的講述來豐富自身的情感體會,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知識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知。
(二)打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處于成長發(fā)展的初中生極易受到外界的誘導,教師的教學方法假如有所誤差,很容易導致學生走進錯誤的道路。老師針對學生該階段的獨特性質,再次對教學資料進行審核篩選,對待部分調皮的同學,教師可以適當?shù)呐e出一些校園案件加以引導學生,使學生明白自身應遵守的法律和職責,能夠和他人和平共處、團結友愛。學校中也有許多家庭結構缺失的同學,教師通過增加與學生談心的次數(shù),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校園的溫暖和老師的鼓勵。在教學過程中政治教育成為教育的主導地位,老師通過掌握學生的不同心理,作出相應適當?shù)奶幚泶胧?,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調整,防止因消極的心理導致學生放棄學習,這也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德育品質的不斷提高。
例如,人教版教材《遵守社會規(guī)則》課程教學時,老師可以組織一次相關的活動:組織同學們去學校附近的公共場合展開調查,根據(jù)需要遵守的相關規(guī)范,對同學進行詳細的講述,保證學生在調查過程中能夠時刻遵守道德規(guī)則。通過觀察他人的言行舉止進行詳細分析,提高學生的相關行為判斷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制定教學相關內容不僅要緊貼時代,更要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掌握同學的心理行為和認知狀態(tài),時刻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促使學生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意識和法治觀念。著手推進課程教學的改革,實行德育教學的相關措施,學生切實感受到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意義,在提高學生品德素質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加強對“立德樹人”理論的相關研究和探索,是保證實施“立德樹人”這一理念的重要前提,是我國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的必經(jīng)之路,更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富強的偉大振興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胡朝升.解析初中《道德與法治》立德樹人課程價值表達[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17(z6):3-6.
[2] 張艷暉.整合優(yōu)勢資源,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J].祖國,2018(11):229-229.
[3] 王祥力.立德樹人 以法育心——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建議[J].基礎教育參考,2017(1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