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春梅
摘要:語篇整體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恰當?shù)恼Z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詞匯、語法等內(nèi)容,將完整的語言知識教授給學生,使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的學習,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在小學英語中運用語篇整體教學法,教師要意識到語篇教學的重要性,改變傳統(tǒng)以單詞積累為主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篇章意識,讓學生真正體驗到英語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給予學生正確恰當?shù)囊龑В箤W生更好地理解與運用所學知識,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使小學英語教學實現(xiàn)質(zhì)的飛躍。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實踐對策
語篇整體教學對提高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倡導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從整體的角度把握所學內(nèi)容上。這一過程遵循的是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yǎng)。將這種方式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掌握教材中文本完整性的特點,從整體的角度設計教學活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文本、認知詞匯、把握語篇,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
一、深入挖掘教材的特點,以面帶全宏觀教學
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內(nèi)容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單元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特定的主題。而在語篇整體教學模式下,教師需深入研究教材,理出某個單元或者所有單元的整體結構,從中找出線索,形成聯(lián)系緊密的教學主題及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設置教學目標,運用以點帶面的形式,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的內(nèi)容,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PEP人教版三年級《Unit5 Lets eat》中,這一單元的主題是食物,整個單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以情境對話的形式展示食物類的單詞及相關的指令性句式;第二部分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些句式;第三部分則是以故事的形式展示,讓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復習本單元的詞匯及語法,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
教師要先深入研究本單元的內(nèi)容,重新構建知識結構,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完善課堂教學方案的設計,將與食物相關的所有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明確地知道本單元語篇內(nèi)容的重點部分,逐步地消除學生學習的陌生感,有效地引導學生投入知識的探索中,增強他們的探究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二、創(chuàng)設恰當?shù)那榫?,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
受環(huán)境的制約,小學生缺乏聽說英語的情境,對英語知識的接受能力比較弱,但他們的表現(xiàn)欲望很強,對一些具有故事形式的內(nèi)容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可以依據(jù)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設計教學活動,為他們創(chuàng)設恰當?shù)恼Z言環(huán)境,提供給學生實踐的機會,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他們的英語聽說能力。在語篇整體教學的模式下,教師要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語篇內(nèi)容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推進單元整體的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與知識應用能力,構建出高效、靈動的課堂。比如六年級《Unit6 How do you feel》這一單元中,主要是通過對話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詢問和表達情緒感受的句型“whats wrong?I feel...They are afraid of...”,正確聽說認讀表示感受的詞匯:angry、happy、afraid等,讓學生將知識靈活地應用到真實的語境中,保持并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在實施語篇整體教學的策略中,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引出單元的主題,展示出各種表情包,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將所有的內(nèi)容都整合到同一個情境中,鍛煉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促使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通過情境表演的形式,緊扣語篇主題進行聽說練習,營造出有趣生動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拓展內(nèi)容,綜合練習,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小學英語教材中展示的是一些基礎的內(nèi)容,要想真正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還需對教材進行拓展,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方式,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將所學知識靈活地應用到實踐中,真正讓學生學到有用的內(nèi)容。在語篇整體教學中,教師要將學生的思維引向?qū)嶋H生活,讓學生獨立閱讀比較熟悉的語言材料,并能自覺地聯(lián)系到其他的內(nèi)容,對比不同語篇的內(nèi)容,找出其中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用規(guī)范清晰的語言完整地表述出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語篇閱讀能力,促使他們進行綜合性的學習。比如教師提前布置預習的任務,引導學生自主了解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并提出遇到的問題,課堂上教師將學生的疑問進行匯總整理,再設置一些問題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而學生回答的過程就是整體學習的過程。之后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幫助學生從整體上理解語篇內(nèi)容,掌握重點和難點知識。最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歷講述一個與語篇主題相關的小故事,為他們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這樣學生就能綜合地運用所學知識表述自己的經(jīng)歷、觀點等,可有效提高他們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如以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需要學生掌握的句式有:“Lets go.../where is my..?./Its in.../Is it in...?/Have a good time.”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要求他們圍繞著這幾個句式,將所有的知識融合到一個故事里面,部分學生想到了春游的目的地、需要準備的物品、尋找物品的過程等。教師先讓學生用漢語的形式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再進行英語表達,幫助他們理清思路,提升他們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而通過這次活動,學生深刻地記憶了所學的知識,知道了句式及詞匯的應用方式,增強了他們英語表達的信心,也有效地拓展了他們的思路。
總之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教學是當前教學中的研究重點,需要教師從多個層面探索和實踐,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提供語言探索、實踐的平臺,實現(xiàn)單元整合、知識整合的語篇教學的目標,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水平,推進小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曹靜.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芻議[J].文教資料,2017(28).
[2]張倩倩.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性教學策略淺談[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8(29).
[3]游曉翠.小學英語語篇整體教學初探[J].語文課內(nèi)外,2017(36).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