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運動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部分,承擔著促進大學生體質健康,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重任。但在運動過程中,由于各主客觀因素,導致運動傷害的發(fā)生。本文對大學生課內外體育運動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著重對運動風險防控路徑展開討論,并構建出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風險控制模型,為高校開展體育運動風險管理提供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運動風險;風險識別;評估;防控
基金項目:2019年浙江省教育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2019SCG091);2019年寧波市教育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2019YGH037)。
體育運動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體育運動諸多的不確定性,以及學生對體育運動風險防范意識、應對能力的缺乏,運動傷害不免發(fā)生,對家庭、學校和國家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此,高校體育工作者有必要對運動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并根據(jù)評估結果提出相應辦法、建立風險防控模型,為高校降低體育運動風險,促進學校體育工作健康發(fā)展提供方向。
1 體育運動風險概念
目前國內學者對體育運動風險的概念表述不一,本文將體育運動風險界定為在體育教學、運動競賽和課外體育鍛煉過程中,由于主客觀環(huán)境的復雜性、不穩(wěn)定性和不確定性造成大學生運動損傷,誘發(fā)心血管等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2 高校體育運動風險的影響因素分析
2.1 人為風險因素
高校體育運動人為風險主要由學生和體育教師組成。大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由于未完全掌握該技術動作,在做出超出自身能力范圍的動作時,缺乏對風險判斷的意識,往往容易出現(xiàn)運動傷害。此外在參加籃球等一些對抗性強的運動中,大學生性格沖動,很容易做出一些傷害性的動作,造成自身或對方的運動傷害。另一個風險因素是體育教師因素,如果教師沒有對教學計劃進行合理安排,教學手段和方法不科學,課上疏于管理,在學生出現(xiàn)運動損傷時,缺乏安全急救知識,無法及時正確的處理安全事故,這必將增加體育運動的風險。
2.2 體育場地器械風險因素
體育場地作為學生運動的主要場所,場地是否安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運動風險。場地設計是否符合標準規(guī)范,器械安裝布局是否合理,體育器械的質量是否過關,安裝是否牢固這些因素直接影響著學生運動的安全性。特別是室外場地,器械長期暴露在外,損壞率較高,后期的維護和保養(yǎng)都需要到位。此外,很多高校的體育設備更新較慢,使用頻率較高,導致器械的使用壽命較短,這也是影響運動安全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
2.3 環(huán)境風險因素
大學生體育運動環(huán)境風險因素主要包括氣候條件風險和體育場地風險兩個方面。氣候風險主要是酷熱、嚴寒、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對學生運動帶來的不便和對體育場地的破壞。體育場地風險主要是體育場地設計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要求,場地面積小,布局不合理,不能滿足教學和運動需求,就有可能發(fā)生運動傷害。
2.4 管理風險因素
體育運動中的管理風險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忽視體育運動的特點,不夠了解學生的運動水平。學校缺乏對教師和學生安全方面的培訓,在體育活動的安全管理方面工作不到位。任何一個事故的發(fā)生,管理原因都是事故發(fā)生時不可避免的因素,作為高校的管理者,應該知道事故是由一連串的環(huán)節(jié)組成,通過有效的管理,可以降低運動風險的發(fā)生概率。
3 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風險防控路徑
風險控制是指在事故發(fā)生前消除損失可能發(fā)生的根源,降低事故發(fā)生的頻率,減少事故發(fā)生后的損失程度,主要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預防、風險應對四個方面。
3.1 風險識別
風險識別是指在檢視風險源和把握風險特征的基礎上,確定風險的種類。從高校體育運動風險的分類來看,可以分為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內部風險主要來自學生、教師、學校三個方面。外部風險主要來自體育場地風險、體育器械風險、體育環(huán)境條件風險。
3.2 風險評估
風險評估是完成風險識別之后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高校應對搜集到的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分析,綜合考慮影響風險發(fā)生的各個因素,對風險發(fā)生的概率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估計,從而為選擇合適的風險處理方式提供一定的參考。高校體育活動的風險評估內容主要有:1)風險存在的方面和風險發(fā)生時間分析;2)風險的影響和損失分析;3)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分析;4)風險的可控性分析。
3.3 風險預防
風險預防是在通過風險識別、評估的基礎上,采用有效合理的管理措施對風險進行控制。風險預防的措施主要有兩種,風險轉移和風險回避。風險轉移是指學校把風險轉移給第三方,為學生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校方責任險。一旦發(fā)生意外事故,可以由保險公司提供賠償,減少學生家庭和學校的糾紛。風險回避是指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措施,避免運動風險的發(fā)生,如惡劣天氣或場地可能造成運動傷害時,可以停止體育活動,對一些身體異常疾病的,禁止學生參加體育活動,可以降低運動風險的發(fā)生。
3.4 風險應對
高校運動風險無處不在,通過預防只能降低運動風險的概率,但不能避免運動風險的發(fā)生,故需要高校在風險發(fā)生中和發(fā)生后進行風險應對。風險應對主要包括風險控制處理、風險善后處理、風險調查評價等方面的內容。
基于以上四個方面的基礎,可以構建出一個高校大學生課內外運動運動風險控制模型,做到運動風險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處理,有效的控制運動風險處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減少高校大學生課內外運動意外事件的發(fā)生。
高校大學生課內外體育運動風險控制模型
4 高校大學生體育運動風險防控策略
4.1 提高大學生運動意外的風險認知能力
大部分學生把運動風險的發(fā)生歸結于自身保護不當、運氣不佳等原因,而對潛在的體育運動風險認識是不到位的。所以要加強大學生體育運動風險宣傳,通過校內講座、微信微博、海報圖片、體育理論課等平臺,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體育運動風險知識,特別是加強運動損傷急救方面的知識,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運動傷害防范能力和自救能力。
4.2 完善學校運動場地器械的管理和維護
高校應嚴格做好場地、器械的維護和保養(yǎng)工作,保證運動場地不存在任何安全死角。一是配備專門的管理員或值班人員,定時巡邏場地,檢查器械是否損壞和老化。二是學校在建設體育場地和購買體育設備時,要符合國家標準,器械質量要過關,對于老化或已不能使用的器械要及時更換,保證學生運動的安全,減少運動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4.3 提高教師運動風險防范意識能力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運動意外發(fā)生時最佳的防控者。一是要通過運動安全培訓提高教師對運動風險的識別與應對技能,快速識別學生的異常情況,預測運動損傷風險。二是體育教師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減少體育教學、訓練過程中的傷害。
4.4 定期組織大學生體檢,采取有效的風險轉移途徑
學校首先要做好大學生入學時的體檢工作,避免出現(xiàn)漏檢、錯檢或體檢走過場的現(xiàn)象,檢查項目寧多勿少,建立大學生健康檔案。其次要定期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檢查,特別是在開展如運動會大型體育活動前,要對運動員進行心血管方面的檢查,及時識別運動性意外死亡的潛在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最后學校要為學生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和校方責任險,一旦有運動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可以由保險公司進行賠付,減少學生家庭與學校、教師之間的矛盾糾紛。
4.5 建立體育運動風險防范機制體系
體育運動風險防范機制體系就是對體育運動進行風險識別、評估、預防和處理的一個完整防范體系。在實施過程中,根據(jù)不同運動項目特點確定運動風險特征和運動風險源后展開運動風險認知,再對運動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得出風險概率和可控性概率,最后確定否可以進行運動風險回避或運動風險轉移,若不行再進行運動風險應對,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和方法減少風險發(fā)生所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降低體育運動給學生帶來的傷病風險。
參考文獻
[1]蘇玉鳳.大學生體育運動風險評估與應對策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2):14-15.
[2]潘怡雯.我國高校大學生課內外運動意外死亡事件風險控制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16(8):63-68.
[3]胡來東.高校體育運動風險防范機制與策略[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5(4):43-45.
作者簡介
方達(1982-),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