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氣韻生動這一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理念對當代中國風景油畫的影響。本文在分析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對氣韻生動的理解的基礎之上,以吳冠中為例,并結(jié)合自己的創(chuàng)作感受對氣韻生動在當代中國風景油畫山水精神中的體現(xiàn)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氣韻生動;風景油畫;吳冠中
油畫首先起源和發(fā)展于西方,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傳承的載體,有其獨特的歷史和人文氣息。而其作為一種跨越民族界限的藝術,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域又被賦予了不同的民族特色和美學風格。油畫在中國的發(fā)展中也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學風格。風景油畫作為中國油畫的一種,在中國的大地描繪中國的秀麗山河,當然也就產(chǎn)生了具備中國特征的藝術。綜觀當代中國的風景油畫,無不蘊藏著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山水氣息,離不開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氣韻生動的融入。
一、“氣韻生動”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理念中的概述
南齊畫家謝赫在他的著作《古畫品錄》中,提出了六法論: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傳移模寫六條準則作為繪畫品評的標準1。其中氣韻生動為最高標準,另外五法的作用都是為了實現(xiàn)“氣韻生動“這一美學標準。雖說“氣韻“起初是針對于人物畫的品評,但是隨著山水畫的發(fā)展,到了五代時期,人們開始以氣韻識山水。荊浩在他的《筆法記》中提出了“六要” :“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氣和韻,處于頭等的地位,而且也正是針對山水畫而提出的要求。氣韻生動作為六法之精髓,強調(diào)的是內(nèi)在精神和外在形象的完美契合,達到一種生命的本真之感。所以不管是哪個畫派,盡管見解不一,但是對“氣韻生動”的追求都是相通的,不管是中國畫,油畫、雕塑或者是其他藝術類型,都應該有它的韻味在。
二、以吳冠中為例說明當代中國風景油畫中“氣韻生動”的體現(xiàn)
中國當代風景油畫也應該以“氣韻生動”為最高要旨。其實現(xiàn)在也有很多比較寫實的油畫作品,但是一幅油畫如果只是追求形似,而沒有“神韻”、“氣韻”,那這幅畫就沒有了生命力,像一潭死水,那它就只能算是一幅作品而已,并沒有傳達出畫中所要體現(xiàn)的精神。唐代畫家張彥遠認為畫家要達到形似比較容易,要做到“氣韻生動”則很困難?!皻忭嵣鷦印笔墙y(tǒng)領一幅畫的核心,所以想要一幅好的油畫,更多的應該關注神韻,并非只是形似。
現(xiàn)代繪畫大師吳冠中就將油畫的細膩生動與中國畫的傳統(tǒng)藝術完美的融合,使其發(fā)展成獨特的具有中國“氣韻”的油畫。吳冠中運用油畫的繪畫材料表現(xiàn)出中國畫的筆法,同時運用中國畫的留白和章法布局,將繪畫的神韻和氣質(zhì)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吳冠中師從潘天壽、林風眠,他在學生時代就曾臨摹過許多的中國畫,也因此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陶冶。在吳冠中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藝術對他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美學理論里,氣韻這一對范疇,氣是主導方面,談氣韻必先談氣,而氣與骨關系密切?!肮恰弊钤缬衫献犹岢?,其意多在于自然生命。之后謝赫又從繪畫方面提出了“骨法用筆”,骨法是造型的能力,用筆是使用線條來詮釋畫面。在吳冠中的一些作品中有很多的用筆方式都有中國畫用筆方式的影子。如他的作品《嶗山松石》中就穿插了中國畫的勾法,勾勒的石塊輪廓減弱了其凹凸不平的質(zhì)感和厚重的色彩。以清遒細秀的線條勾勒山石,朗潤含蓄,線條有虛有實,石塊疏密有致,銜接自然,畫面中呈現(xiàn)著一種意境美,深刻的體現(xiàn)了中國繪畫的“氣韻”,也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中國宋代的文人畫:清雅、孤寂、冷峻。我在進行戶外寫生的過程中也盡可能的將中國畫中的筆法結(jié)合到油畫作品中,也嘗試將豐富的油畫色彩和中國傳統(tǒng)理念相結(jié)合,盡管作品效果可能不理想,但是這種嘗試的過程帶來的感受還是給人很大的收獲的。
西方的繪畫在構(gòu)圖上一般都是采用幾何構(gòu)圖樣式,并且占滿整個畫面,再覆蓋上油畫顏色,畫面上不留空白。而中國畫卻恰恰不同,在中國畫中畫面留白卻更能體現(xiàn)作品的意境和氣韻。留白在中國畫構(gòu)圖形式美中具有非同一般的地位。潘天壽說“我落墨處黑,我著眼處卻在白”?!昂凇薄鞍住眱刹糠衷诋嬅嬷械匚幌喈?,都要給予重視和平衡。在整幅繪畫作品中留下空白,賦予人無暇想象,可謂是“此處無物勝有物”。在中國畫中的留白要空靈透氣,不滯不悶。留白乃靈氣往來生命之處。在空白的強烈襯托下,主體物會更加突出。在吳冠中的油畫《又見風箏》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他對于留白運用的恰到好處??串嫷牡谝谎劬图性诋嬅媲胺降囊豢冒唏g的老樹上,在空白靜寂的背景中有幾只風箏悠然自得的飄著。留下的空白使觀畫者的思想沉浸畫中。觀者在腦海中勾勒出有形有色的形象,那或許是天空,或許是山川,或許是樹林…這些聯(lián)想既帶出了畫面的意境,又與畫中的形象相互補充、相互融合,使畫面中的意境和氣韻油然而生。這對于油畫創(chuàng)作也是一個極好的借鑒,在畫面中有意無意的留下稍許空白,畫面會更佳透氣。
吳冠中油畫風景中對意境美的營造同樣也是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影響。意境是藝術立意的高度,是藝術靈魂的高度。李可染說:“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jīng)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從而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就叫做意境?!?吳冠中把中國繪畫中的意境與西方繪畫的技法相結(jié)合,并且主要使用黑白兩種顏色,以簡潔的手法讓油畫散發(fā)出水墨的魅力。吳冠中的作品《水巷》,他用單一的線條去描繪了柔美的江南水鄉(xiāng),畫面中沒有濃重的油畫顏色,卻給人一種深邃感,仿佛感覺得到畫面中濕漉漉的感覺,像剛下過小雨一樣。吳冠中把江南水鄉(xiāng)柔美、動靜表現(xiàn)得如此到位,仿佛置身于這寧靜的水鄉(xiāng)之中。作品《水鄉(xiāng)人家》同樣也是一幅描繪江南水鄉(xiāng)的油畫作品,畫面中清澈見底的綠水圍繞著古香古色的江南房屋,房屋和樹木的倒影若影若現(xiàn),湖水邊的小樹彎彎曲曲的向上延伸,給人曲線的美感,韻味十足。大筆觸的運用,充滿了中國畫寫意的感覺,充滿了一種寂靜而又深遠的意境,令人心向往之。
西方的繪畫色彩豐富,中國畫主要以筆墨為主,主要是黑、白兩種顏色。油畫是色彩的語言,中國畫是筆墨的語言。這是二者之間本質(zhì)的不同。中國畫不同于西方過多的追求形象上相似,更多的追求精神的氣韻,通常是在筆墨酣暢淋漓,抒發(fā)胸中逸氣。正是由于二者的不用,當代風景油畫在創(chuàng)作上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精神使用簡單的色彩表達畫面,給人一種自然純潔之美。吳冠中的很多作品都是采用較為單一的顏色,他的《水巷》就是以中國畫中的黑白為主,簡單少量的點綴其他色彩。畫面看著很干凈,給人一種脫俗的雅致感。吳冠中將油畫的濃郁色彩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意趣結(jié)合,既不損油彩之特點,又在其中融入點線,符合了中國人的審美心理。
結(jié)語
中國畫和風景油畫都是以自然風景為主要的描繪對象。要想在油畫風景中表現(xiàn)出“氣韻”,首先要對西方繪畫材料的語言熟練的運用和掌握,其次對中國繪畫的藝術精神進行領會和感受,在進行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時,要掌握好筆法的控制、意境的營造、色彩的運用及氣韻上的暢通,這樣才能將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理念與蘊含人文文化的山水精神,充分融入到風景油畫當中,才能創(chuàng)作出較為完美的油畫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胡林輝.由氣韻生動解讀當代中國風景油畫中的山水精神[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73-74.
[2]李俊佑.由氣韻生動研究當代中國油畫風景中的山水精神[J]美術教育研究,2015(23).
[3]白潔.淺析吳冠中油畫對中國畫表現(xiàn)方法的借鑒[J]美術研究.
[4]彭吉象.中國藝術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
[5]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
注釋:
1池志勇 謝赫“六法”中“氣韻生動”之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2胡林輝.由氣韻生動解讀當代中國風景油畫中的山水精神[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作者簡介:張晨鈺(1993—),女,籍貫:河南安陽 民族:漢,學校:安陽學院,學歷:碩士 專業(yè):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