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茜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變化之快,各個方面飛速發(fā)展。但是對于大眾話語權的建設往往處于劣勢,大家往往忽視對于人民群眾話語權的建設。馬克思主義內在理論根基深厚,因此也在要求著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時代化,大眾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大眾話語權對于當今社會是十分必要的,也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通過現(xiàn)實和理論相結合,不斷推進大眾話語權建設,才能進一步提升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能力。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話語權;理論;啟示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話語權”的內涵
(一)何謂“話語權”
一般來說,我們理解“話語權” 一詞往往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權利”,二是“權力”。從“權利”方面來說,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有說話和表達的權利。我們用這種權利構筑了我們在這個世界的社會關系網以及對于自我思想的表達權利。從“權力”方面來看,話語也是我們的一種權力,人們往往通過話語的溝通以此來達到掌握和控制事物的一個發(fā)展的脈絡。通這種權力的獲得是基于人們對于話語主體權威的認同,基于話語內容和方式的科學性、真理性而產生的,是一種隱形但影響巨大的權力。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大眾“話語權”
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一個封閉的理論體系,而是一個不斷更新,不斷根據(jù)現(xiàn)實情況,進行調整,不斷豐富的理論體系??偸窃趯嵺`與理論的碰撞中,歷史和現(xiàn)實的交匯中,不斷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也是在根據(jù)中國的實際情況應運而生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人民大眾的實際生活問題。無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初心都是為人民。以此看來,我們黨工作的重心還是要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大眾話語權的特征
(一)意識形態(tài)性和科學性的統(tǒng)一
意識形態(tài)其實是一個哲學概念,理解為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意識形態(tài)不是人腦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會存在。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被廣大群眾所接受,離不開其科學性。它是關于人的解放的科學思想,是始終站在人民的立場,為人民所服務的。馬克思主義也是有它的科學體系的,在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能夠真正服務于人民大眾。
(二)高雅與通俗的統(tǒng)一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背景就是為了人民大眾所服務的。而萬千人民大眾的知識儲備,生活背景,工作環(huán)境等等都各有不同,所以他們的理解能力和接收知識的能力有限。馬克思主義,不僅僅只是在知識分子中間進行傳播,更重要的是要深入每一位普通民眾,使馬克思主義能夠入腦入心。這也就要求馬克思主義在大眾中傳播的話語內容不光要豐富生動,內容充實,更要傳播廣泛。要更新內容體系和表達方式,不僅要高雅,更要通俗易懂。高雅而不空洞,通俗而不低俗。真正能夠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在大眾中廣泛傳播,并且深入人心,最終落到實際行動中。
(三)理論與實踐的統(tǒng)一
理論與實踐的相統(tǒng)一,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一。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才能讓馬克思主義大眾話語權逐步發(fā)展。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大眾話語權問題中,我們還是要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之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對于人民生活的實踐和指導作用。堅持馬克思主義對生動社會實踐的指導,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始終堅持“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就是馬克思主義大眾話語權的生動體現(xiàn)。
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大眾話語權的現(xiàn)狀
(一)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缺失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大眾話語權的喪失,嚴重影響著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的傳播力以及人民群眾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逐漸淡化。信仰一旦缺失,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了信仰,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就會遭到嚴重的威脅。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淡漠
在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以來,中國共產黨人一直在不懈努力著,不斷在探索著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即使這樣,對于馬克思主義質疑的聲音從來沒有間斷過。傳播給他人一些負能量的內容,說中國人民一直缺少民主,缺少自由。這些言論的不斷傳播和發(fā)酵,造成有些群眾信以為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質疑和批判,同時也誤導了中國人民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種種現(xiàn)象表明,大眾話語權不可輕視,國家意識形態(tài)不可放松。
(三)大眾對話語權的重視程度不夠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面臨著很多問題,理論的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離不開實踐,而實踐更是需要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在當今中國的現(xiàn)實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大眾話語權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在一些領域“失語”,在一些陣地“失守”,在論壇、網絡上“失聲”,馬克思主義大眾話語權的削弱,降低了馬克思主義在人民大眾中的影響力和權威性。
四、大眾話語權建設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fā)展的啟示
(一)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
中國共產黨將近一百年的歷史,從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建黨開始,我黨就一直在堅持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教育工作。只有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對群眾一步一步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只有這樣全面?zhèn)鞑ヱR克思主義的理論,才能使群眾有了政治參與感,才有了說話和表達自我情感的意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的大眾話語權才能真正落到人民大眾身上。
(二)鞏固執(zhí)政黨的群眾基礎
中國共產黨能有今天這樣的快速發(fā)展,離不開人民群眾的選擇和支持,也是中國共產黨帶領著中國人民實現(xiàn)了民族獨立,實現(xiàn)了國富民強的愿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黨的地位是不容任何人質疑的。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初就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所以我黨要繼續(xù)堅持鞏固群眾基礎,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傳播給群眾學習,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動力。增強人民群眾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認同與掌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鞏固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
(三)堅定群眾路線
人民群眾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基礎。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最終也是為了人民群眾。毛澤東思想中活的靈魂中就包括群眾路線。只有群眾,才是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大眾話語權建設的重要性和意義表明要堅持不懈的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堅持從群眾來到群眾去的優(yōu)良作風,在群眾中進行深入調查研究,保持聯(lián)系群眾的優(yōu)良作風一刻也不能松懈。
要真正將群眾的需求和安危放在首位,要拿出實際行動。在群眾路線的過程中,我們一是要堅持對于人民群眾的教育工作,給群眾樹立主人翁意識。另一方面,是要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加強理論宣傳工作,也是在維護和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話語權的建設。我黨要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切實做到位人民群眾解決真正的困難,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成果,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莫勇波.論話語權的政治意涵[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8.
[2]吳榮生.大眾話語:提升馬克思主義話語權的新維度[J].濟南:理論學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