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婷
摘要:本文以健康行為養(yǎng)成為出發(fā)點,以高中生為研究對象,從學生對健康行為的認知程度;學生對保持、增進健康途徑的認知程度;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行為特征(目的、次數、時長及影響因素)等進行調查與研究,旨在以現狀實證高中生健康行為養(yǎng)成的重要意義,并為學校體育實施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生;健康行為;現狀調查
一、為什么要研究高中生健康行為養(yǎng)成?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健康行為是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綜合表現,是提高健康意識、改善健康狀況并逐漸形成良好的鍛煉、飲食、作息和衛(wèi)生習慣,控制體重,遠離不良嗜好,預防運動損傷和疾病,消除運動疲勞,保持良好心態(tài),適應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等。其次,要明確健康行為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yǎng)中的地位,即健康行為是發(fā)展運動能力和體育品德的核心,健康行為養(yǎng)成是體育與健康學習的核心追求。
有研究表明,約29.8%的高中生有膽怯、自卑、害羞、固執(zhí)、憂郁、易怒、自責、孤僻不合群等不良性格,約31.7%的高中生有罵人、說臟話、好斗、作弊、說謊、逃學等不良行為;無上進心(21.3%)、逃避困難(41.5%)、不能受委屈(52.4%)、遇挫一蹶不振(23.1%)等現象頻繁出現。如此個體,運動能力就無意義了,體育品德更是陷入空談。
二、高中生健康行為養(yǎng)成的現狀調查與結果
筆者對任教學校(普通高中)的在校學生進行了個別訪談(隨機抽取男、女生各20人)和問卷調查(隨機抽取三個年級男、女生各55人,回收330份,有效問卷共300份,問卷有效率90.91%),目的在于捕捉高中生健康行為養(yǎng)成現狀,并為學校實施健康教育提供參考依據。
(一)學生對健康行為的認知程度
訪談調查中統(tǒng)計表明,高中生基本能夠準確認識對健康行為的判斷,并且了解健康的概念,即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表現出良好的狀態(tài)才能成為健康的個體。我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學生生活作息規(guī)律,學生在校期間的正常生活學習對學生的健康行為有一定積極的影響。
(二)學生對保持、增進健康途徑的認知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對保持和增進健康途徑的認知程度,也是學生健康觀念正確與否的客觀反映,正確、全面、主觀的認知對健康會產生積極、良好的影響。
從(表1)問卷調查結果的百分比高低來看,我校當前的學生對于生活習慣中的不健康因素已有所警覺,出于對健康的追求,已經注意到習慣需要改進,逐步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校學生清楚的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于健康的重要性,同時要求女生多參與體育鍛煉,在學校層面,應多關注女生參與鍛煉的情況;從女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差異性出發(fā),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改變男女生“一刀切”的教學評價標準,給予女生以興趣為導向的教學內容選項等,要把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作為保持和增進健康的重要途徑。
(三)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行為特征
體育鍛煉是健康行為中最主要的表現,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對促進情緒調控,適應社會,養(yǎng)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頻率(時間)、內容、影響因素等方面調查學生鍛煉習慣的現狀。
1.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
進入就高中階段學習,學生在體育鍛煉目標中有明顯的變化,相較于初中階段“應試”的被動局面,體育鍛煉的自主性和開放性得到了緩沖和改善。
由(表2)可以看出,男生將“增強體質”作為參與體育鍛煉的首選目的占94.6%;女生則將“健美減肥”、“消遣娛樂”、“增強體質”作為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這符合高中階段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需求,也說明女生在鍛煉中目標明確,驅動潛力很大。從整體上看,學生的體育價值觀是在進步的,他們已將體育與自身的健康密切地聯系起來,看到了體育鍛煉能增進健康的作用,健康因素已成為激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動力之一。
2.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和時間
參加體育鍛煉的頻率是學生理解運動對于健康的影響是有規(guī)律且持久的。體育鍛煉不是在失去健康后發(fā)揮作用的,它一定是形成一定的頻率,運用科學的方法影響著健康。以每周為單位來統(tǒng)計我校學生的鍛煉頻率和時間是相對科學和合理的。我校學生在校期間保證大課間活動為5次/周,體育課2節(jié)/周,課外活動1次/周,以及跟體育相關的多種形式的班集體活動,在總量上是有一定的保證的,個體參與情況以調查為準。
通過(表3)對我校學生每周參加體育鍛煉的次數進行調查統(tǒng)計,學生主要集中在5-6 次/周。在校期間的體育鍛煉次數基本能得到保證,學生的運動時間和運動量以及每天參加體育鍛煉的數據相對理想,但還有一部分學生偶爾或不參加體育鍛煉,需要引起關注,分析其缺乏鍛煉的原因,從而“對癥下藥”
3.每次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長
體育鍛煉時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對于鍛煉本身的投入程度與專注度,是衡量學生運動負荷與強度的指標之一,也是影響健康的因素之一。
表4:學生每次進行體育鍛煉時間(%)
通過(表4)對我校學生每次鍛煉時長進行調查統(tǒng)計,主要集中在大于60min和30-60min之間。在校期間,學生的鍛煉時間基本在體育課,大課間,課外活動時間段,每次時長基本為30min以上;另外,課外體育鍛煉是檢驗學生健康行為的重要依據。通過對體育鍛煉頻率和時間情況的調查,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特點,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合理安排學習與鍛煉。
4.參加體育鍛煉的內容
體育鍛煉項目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載體,學生根據對不同項目的熱衷程度進行鍛煉,興趣驅動使得學生在鍛煉時長、鍛煉頻率上都有了不同的表現。
通過(表5)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運動項目的調查,從選擇排序上看,由于不同性別的需要、興趣、能力等的不同差異引起的,但球類仍然是首選項目,原因在于球類項目富有競爭性、趣味性。從選擇的內容看,男生比女生更傾向于選擇富有競爭對抗性的項目,女性則更傾向于選擇娛樂非對抗性的項目。學生會在喜歡的項目上投入較長時間,并因此形成鍛煉的習慣,健康行為養(yǎng)成也應該因勢利導,進行學情分析,在學生喜歡的項目上多給與健康意識的引導和指導。
5.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
體育鍛煉的正常進行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或是學生的內部因素,或是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認識到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有助于體育鍛煉的正常開展,及健康的獲得。
由(表6)可以看出:沒時間、無場地器材、缺乏技術是影響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三個最主要因素,其中沒有時間是由高中生學習生活的客觀因素決定的,原因是:課外體育鍛煉時間一般都用于文化課補習。無場地器材排在第2位,體育運動場地、設施的不足,是影響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另一客觀原因。沒有興趣、怕苦怕累、體弱多病多為主觀因素,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主觀努力克服和消除這些原因,在教學層面,需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改變教學策略,提高在校體育鍛煉水平,從而提高其生活質量,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
三、結果與分析
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根據對我校學生的問卷與調查,可以總結得出:
1.高中生對于健康的認知是在較為準確及逐漸成熟的;高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學生在對健康行為的認知和實踐上也是相對全面和成熟的。
2.學生對保持和促進健康行為途徑的認知程度的把握也是呈現出逐漸成熟理智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學生了解并把體育鍛煉作為增進健康的主要途徑,但女生的鍛煉意愿和水平不如男生,需要加強女生在體育鍛煉中的興趣激發(fā)和主動性的培養(yǎng)。
3.從學生鍛煉習慣的現狀可以看出高中生在緊張的文化學習之外,保證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是需要統(tǒng)籌安排的。除了客觀存在的外部因素影響鍛煉,興趣始終是學生保持鍛煉習慣的最大內驅因素,所以拓寬學生的健康知識面,增加運動項目的學習,教授有效科學的鍛煉方法等都能影響學生對鍛煉的堅持及習慣的養(yǎng)成。
四、結語
對于高中生來說,在健康行為方面的學習重點在于鍛煉習慣、情緒調控、適應能力三個層面。健康行為的養(yǎng)成教育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核心”追求。對于體育與健康課程而言,健康行為養(yǎng)成不止是將體育與健康課程的運動能力養(yǎng)成的價值進行了提升,是也為體育品德培養(yǎng)奠定了基礎?;谡n程“健身育人”的性質,強健學生的體魄之外,建立健全青少年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就真正健康的個體,使我們所處的社會能夠少幾分陰霾,多一份陽光,更加充滿正能量。
參考文獻:
[1]尹志華.論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方面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系[J].體育教學 ,2019,01.
[2]裴紹志.剖解體育核心素養(yǎng)形成中小學學期學習目標體系的研究[J].體育教學,2018,03.
[3]喬培基,王力男,石磊.影響學生身體健康的體育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0):1369-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