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靈魂和支柱,是認識物質變化和變化規(guī)律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途經(jīng)。由于當前化學課堂上的實驗教學時間分配不足、試劑設備等限制,不能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本文作者設計了一種新型中學化學實驗專用手套箱,詳細描述了手套箱的組成與使用方法,總結了其在化學課堂上的應用優(yōu)勢,為解決目前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帶來新思路。
關鍵詞:化學教學;實驗教學;新技術設備;手套箱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時代下教育部門對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等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大多數(shù)化學課堂僅滿足了基礎知識的講授、概念模型的建立,不能真正有效開發(fā)和鍛煉學生的能力?;瘜W實驗教學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手段,對于中學化學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著名化學家戴安邦先生也提出要想更好地發(fā)揮化學的作用,最有效地方法就是通過化學實驗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2]。基于此,化學實驗于當代化學課堂尤為重要。
一、化學實驗教學現(xiàn)狀
(1)實驗教學時間緊張:絕大部分學校沒有單設實驗課,教師們考慮到教學進度的問題,將學生實驗的時間改為集中觀看實驗視頻、背誦實驗現(xiàn)象[3]。沒有了實際的實驗操作,學生只能在腦中幻想實驗,而這樣學生就無法發(fā)現(xiàn)實驗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更不能通過探究這些問題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鍛煉自身的探究能力。
(2)實驗教學設計不合理:很多化學實驗的設計僅依據(jù)于考試大綱,實驗目的停滯在掌握知識層面,缺乏針對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鍛煉和考察的設計。多數(shù)實驗方案、步驟套路化,失去探索的本質;部分實驗脫離實際,存在缺陷:如在人教版必修1的第四章第三節(jié)《硫和氮的氧化物》中的“驗證二氧化硫是否具有漂白性”這一實驗,將二氧化硫通入品紅溶液中,品紅溶液褪色則證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已知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是一個可逆反應,學生會產生質疑:為什么是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而不是亞硫酸具有漂白性。
(3)實驗教學條件受限:一些化學實驗存在危險性和毒性,為了學生和教師的自身安全,教師們往往會跳過一些實驗。而且有些化學實驗對學校設備和教師操作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由于上述條件的限制,很多老師會通過“講實驗”代替“做實驗”。老師的講授和標準答案替代了充滿未知和可能的實驗,澆熄了學生實驗探究的熱情,扼殺了學生深度思考的機會。
實際上,可以利用一些新技術設備改善化學實驗教學現(xiàn)狀,將化學課堂的靈魂——實驗還給學生和教師們。本文作者在調查了解到中學化學實驗中的一些不便之處后,設計了一種中學化學實驗專用的手套箱。
二、中學化學實驗專用手套箱
(一)手套箱的組成與使用
整個箱體長約為70-80cm,寬約為35-45cm,高約為60-65cm。箱體采用透明的密封性材質制成,既便于觀察,又能防止有害氣體逸出,對人體和環(huán)境造成危害。
箱體頂部開有兩個孔洞,孔洞內部固定一雙手套,便于實驗人員將胳膊伸入箱體。箱體頂部有一個矩形上面板,可向上打開,實驗人員可根據(jù)實驗需要,替換實驗藥品和儀器。上面板底部安裝抗高溫耐腐蝕且具有高密封性的透明膜層,可覆蓋上面板的左右邊緣,保證箱體密封性。箱體上面板左右兩端固定有鎖扣,用于肩帶扣鎖,便于實驗人員走動。
箱體靠上1/3處設有大橫板,橫板一側與箱體內側固定,橫板上安裝多個具一定高度且可調節(jié)大小的圓柱形底座,用于放置實驗藥瓶,底座采用透明材質,不遮擋藥品標簽。箱體兩側靠下1/4處向內設置小橫板,小橫板上可放置吸附性物品,用以吸收有毒有害氣體。
箱體的底面為裝置區(qū),放置常用的實驗裝置:如酒精燈、鐵架臺、燒杯等。裝置區(qū)分為兩排,其中一排為滑行軌道,便于雙手快捷布置實驗裝置;在滑行軌道上設置可調節(jié)大小的固定圈層,將要使用的實驗儀器按照順序放置于圈層上。另一排既可以被設計成同樣的固定圈層,放置備用的儀器;也可以規(guī)劃為與箱體內前后面或者左右面相接的固定結構板,結構板上安裝一定數(shù)量的格子間,以放置備用儀器。
箱體兩側靠下位置開有通風孔,并在箱體外側與通風孔對應的位置設置可旋轉的封閉面板,對需加熱的化學實驗,可旋轉封閉面板,開啟通風孔,使箱體空氣充足,利于燃燒發(fā)生;當加熱步驟結束,為防止生成的氣體泄露,可將封閉面板旋轉,即密閉通風孔。同時在靠近通風孔的位置安裝小風扇,當產生有毒氣體時,可打開風扇使其快速擴散,再經(jīng)吸附性物品,如活性炭等進行吸附。
(二)手套箱的應用優(yōu)勢
(1)小巧便攜,節(jié)約時間。該手套箱可以移動,能在多個教學場景中使用。學校不必另設實驗課,同學們就能用手套箱在課上邊聽講邊做實驗。這樣既能鍛煉學生實驗操作能力,還能減小老師兼顧實驗課和講授課帶來的學習進度的壓力。
(2)靈活設計,消除限制。整個手套箱箱體采用透明的密封性材質制成,既便于教師與學生觀察,又能防止有害氣體逸出。而且箱體兩側安裝有通氣孔,可自主打開或關閉,具備燃燒需要的實驗條件。
(3)儲備豐富,方便探索。手套箱中實驗儀器儲備豐富,學生可在課外時間使用手套箱,進行興趣實驗(在教師指導下)。借助手套箱,既能擴大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空間,又延長了實驗時間,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教師個性培養(yǎng)、因材施教。
三、結論
面對化學實驗教學在實際教學環(huán)境中所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引用新的技術設備——中學化學實驗專用手套箱是十分必要的。借助新設備的優(yōu)勢,教師們壓縮了實驗課的時間成本,使更多實驗能夠在課堂上得以演示,為學生動手實踐創(chuàng)造了機會,最終發(fā)揮出實驗教學在化學課堂中應有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周丹玲.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5):233-234.
[2]沈芝,吳章青,趙強.中學化學實驗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J].山東化工,2019,48(18):178-180.
[3]董進文.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xiàn)狀與思考[J].發(fā)展,2020(01):91-92.
作者簡介:劉穎(1999-),女,漢族,河南鄭州人,本科,河南師范大學在讀生,研究方向:化學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