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君
[摘 要]數學課堂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習得數學知識的情況,還要從知識形成、探究活動、解決問題、復習整理等方面滲透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15-0021-02
數學課堂中,教師注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那么,怎樣才能揭示蘊含在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在教學中有效滲透呢?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抓住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時機,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思考、操作探究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一、在知識形成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知識產生、發(fā)展與形成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形成數學思想方法的過程。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f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典型的、直觀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經歷建立模型到應用拓展的過程,使學生感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教學《分類》這一內容時,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呈現氣球圖,讓學生說說怎樣把這些氣球進行分類。一學生說:“可以將氣球按不同的形狀分類,如心形的、糖葫蘆形的以及圓形的。”教師對學生的分類方法表示肯定,然后讓學生拿出學具親自分一分并交流匯報。如下:
接著,教師讓學生說說分類有什么好處,有學生說“分類后可以一下子看到每種形狀的氣球各有幾個”。順著學生的思維,教師追問:“是不是哪種氣球擺放越長,就說明這種氣球越多呢?你還有能夠準確標記出每種形狀的氣球各有多少個的方法嗎?”在學生總結出方法后,教師出示下圖并提問:“這里,左邊是同學自己畫的圖,右邊是老師加了豎線的圖,你們覺得哪種方法表示得更清楚呢?”學生齊聲回答:“右邊的圖表示得更清楚。”……這樣教學,學生親歷了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體驗更加深刻。這里,教師創(chuàng)設動手操作的教學情境,不僅為學生今后學習統計的知識奠定基礎,而且有機滲透了分類中的一一對應思想,可謂一舉多得。
二、在探究活動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探究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且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fā)展的過渡時期。因此,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深入探究,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以及思考交流的活動中獲得新知,感悟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
例如,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時,由于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學基本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教師通過探究活動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課始,教師提問:“學校打算制作一面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旗,你能估計出它的大概面積是多少嗎?”學生觀察圖后,認為這面隊旗的面積大概在36平方分米至48平方分米之間。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追問道:“能說說你的理由嗎?”在討論交流中,學生認為可以用添加輔助線的方法把不規(guī)則圖形轉化成規(guī)則的圖形(如右),這樣解決問題就簡單多了。教師給予肯定后啟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那么,怎樣才能求出這面隊旗的面積?能用哪些方法來解決問題?”有的學生說,可以把隊旗的面積看作兩個梯形的面積;有的學生認為,可以用長方形面積減去三角形的面積;有的學生則認為,可以采用正方形面積加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求解……為了使學生對轉化的思想方法有更深刻的認識,教師鼓勵學生對提出的各種方法分類,如分割法、添補法等。最后,教師讓學生找出這些方法的共同點,使學生明白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把不規(guī)則圖形轉化為規(guī)則的圖形,從而有效地滲透了轉化的思想方法。由此可見,在圖形面積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有機滲透轉化等思想方法,使學生獲得深刻認知。
三、在解決問題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解決問題,學生不僅要真正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借助解決問題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有這樣一道題:“一杯牛奶,小芳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喝了余下的半杯。就這樣,她每次喝的都是余下的一半,你知道她5次一共喝了多少牛奶嗎?”學生大都采取[12+14+18+116+132]的方法求解,但這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教師可引導學生采取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們先畫一個正方形,然后以這個正方形為單位‘1……”借助形象直觀的圖示,使學生明白[1-132]就是所求問題的答案。這樣教學,于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數形結合以及類比思想的滲透,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解決問題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四、在復習整理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復習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內化與運用。因此,在學生學習一個章節(jié)內容或一個板塊內容之后,教師可從數學思想方法的角度引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與概括,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
例如,教學《運算定律的整理與復習》時,教師鼓勵學生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說一說,要求著重把“學了什么”和“學到什么”說清楚。學生回答時總是習慣照搬書上的理論概述,這時教師可啟發(fā)學生:“除了用文字表述外,我們還可以采取哪些方式來表示學過的運算定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為還可以用圖形、符號等來表示運算定律。然后教師通過多媒體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后說說每幅圖表示的是什么運算定律。在分析與表達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用圖形來表示運算定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梳理,使分類這一思想方法得到了有效的滲透。同時,教師提問:“加法交換律與乘法交換律之間有什么相似之處?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呢?”……這樣教學,有機滲透了符號、對比、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可以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價值。
綜上所述,數學思想方法不僅是解決數學問題的靈魂,而且是數學學科的精髓與核心。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數學思想方法的意義和價值,善于抓住課堂教學中恰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幫助學生真正把知識轉化成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責編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