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
摘 要:新課改下催生了眾多教學新理念,如果將這些理念的核心歸結為一點,那就是“兒童立場”?!安烤幈尽毙W語文教材彰顯兒童立場,在落實學科育人的教學實踐中,更要充分體現(xiàn)兒童立場。2016年,全國開始推進“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使用。這是我國小學語文教材基于新《課標》試圖有力突破的又一跨越式發(fā)展,兒童立場盡顯。
關鍵詞:兒童立場 學科育人 部編語文教材 教學實踐
一、兒童立場:部編新教材的意蘊彰顯
整合性更強的“部編本”教材在內容選擇和板塊設置等方面無不體現(xiàn)著以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兒童立場推進語文課程建設的發(fā)展之路。以一年級教材為例:
1.教材語言基于兒童
“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在語言的描述中突出了兒童的味道,讓兒童感覺更加親切。例如《ɡ、k、h》一課,從原來的“猜一猜”改成現(xiàn)在的“說話”,模擬了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如溪流嘩嘩,雨點沙沙,鴿子咕咕等。這些形象貼切的疊詞符合兒童樸素、本真、活潑的說話和思維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淺顯生動。
2.教學內容凸顯兒童
教師要以兒童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眼里的色彩。兒童的交際方式、兒童的心情表達、兒童的生活方式、兒童的認知特點等都是需要教師以“長大的兒童”這一角色定位去理解并尊重兒童。在教材中,《明天要遠足》《大還是小》《項鏈》等內容,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
3.版面設計吸引兒童
課本圖文并茂的呈現(xiàn)方式,富有童趣的內容選擇,讓兒童不僅從外觀上被深深吸引,更體現(xiàn)了編寫者對兒童特質的關注,對認知特點的尊重。精巧的設計讓兒童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教材,喜歡上了語文。
二、學科育人:讓兒童立場在教學實踐中充分體現(xiàn)
部編教材深入體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落地,尤其體現(xiàn)了鮮明的兒童立場的育人價值。以《小猴子下山》為例,這一課圖文并茂,富有童趣,將猴子摘玉米的故事描繪得淋漓盡致。如何有效用好這份素材,在故事教學中凸顯兒童主體,引領兒童主動去建構、發(fā)現(xiàn)、總結出所學心得,是教師對踐行“部編本”教材編寫意圖的應然之道。
1.目標導向,樹立兒童立場的育人意識
一年級兒童的天性是愛玩好動,而傳統(tǒng)方式往往會消減他們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學目標的設置應當把兒童認知規(guī)律作為基本原則,探尋符合兒童的認知方式,在活動中落實基礎目標,在過程中提升方法與情感態(tài)度,讓孩子學有所得。
可以制定如下教學目標:(1)會認掰、扛等六個生字,會寫瓜、常等三個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內容;通過行為動作理解行為課文中的動詞;了解并積累“又……又……”形式的詞語。(3)以插圖為抓手,把圖片與課本內容相結合,能明白故事內容的大意,能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這樣的目標設置,不僅關注了語文課程的本身特質,培養(yǎng)語用能力,致力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還兼顧到兒童的學習出發(fā)點、基礎點和興趣點,更容易為學生理解和接受。
2.關注設計,規(guī)劃兒童立場的表達樣態(tài)
本課以故事的方式推進,讓主人公小猴子從靜態(tài)文本中走出來,學生跟隨小猴子的活動路線,在與主人公互動的交流過程中展開學習。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覺代入文本角色,使學習體驗更加深刻。主要設計活動如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借助剪紙認讀詞語,著重進行生字“猴”的教學。引導回憶有同類偏旁的詞語,將“猴”字進行分解認知并與猴子的行為動態(tài)相聯(lián)系。讓學生輕松記住“猴”字的字音與字形。
環(huán)節(jié)二:感知。以情境圖片貫穿感知過程。首先是順向的,再重新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順序進行排列,讓孩子邊排列邊復述故事情節(jié)。最后讓孩子演一演故事過程。這樣的設計體現(xiàn)了“具身學習”的學習理念,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將整體感知落實到位。
環(huán)節(jié)三:精讀。通過情景的營造,把學生的無意注意積極轉變?yōu)橛幸庾⒁?,讓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被動接受向主動學習發(fā)生轉變。在精讀過程中理解含義。
環(huán)節(jié)四:練習。以小游戲—“摘桃子”回顧本課生字教學。把“摘桃子”的游戲與故事情境形成有效對接,在活動中進一步鞏固的本課的學習體驗。
3.方式靈活,適宜兒童立場的生長方式
兒童立場就是要教師基于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靈活選擇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認知的架構。由于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尚處于啟智階段,腦子里還沒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認知結構。所以,應該選擇容易喚起兒童外部學習動機、靈活多樣地,適宜啟發(fā)、引導、合作的教學展開方式。
4.實踐反思,賦予兒童立場的主體意義
兒童立場不在于文稿設計中,在于師生的舉手投足之間,在于架構學習過程、豐富學習體驗的課堂推進中。兒童立場指引我們教師要做“長大的兒童”,彎下腰、俯下身,用心傾聽他們,感受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傾聽是重中之重。傾聽,是教師堅守兒童立場、讀懂學生的應然選擇。只有懂得孩子的表達,聽懂他們的語言,時時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兒童立場才真正走進了教師的心中,才能外化于教學行為。
總之,在實踐“部編本”教材的道路上,兒童立場始終是教師應該站立的研究坐標。以兒童為中心,把兒童看作大寫的“人”,讓兒童站在課堂的正中央。用好“部編本”教材,上出教材的編排體例和意圖,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意義和作用,是教師應有的教材使用觀。
參考文獻:
[1] 仇曉《兒童立場,離小學語文教學還有多遠》,《語文教學通訊》2013年第6期。
[2] 朱桂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兒童立場》,《小學教學參考》2009年第24期。
[3] 王琴玉《基于兒童立場的小學語文課堂重建—迎賓路小學教育集團“生本課堂”實踐觀》,《江蘇教育研究》2011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