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彥秋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在新課標要求下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師生互動式學習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越來越普遍。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模式要達到良性化發(fā)展,教師在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同時,更要注重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提升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位置,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式交流學習,活躍學生的學習氛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有效教學 互動教學
引言
兒童發(fā)展最關鍵的階段就是小學,小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渴望認識和了解更多的知識。而小學教育的關鍵就是語文學習,從拼音識字到書寫表達,語文是小學生打開世界的鑰匙。小學生的語文課堂需要豐富多彩的可能性,師生之間互動教學是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的主要手段。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學習的主導者,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鍛煉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為以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1]
一、創(chuàng)設互動式藝術課堂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審美的學科,在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景中時要注重藝術感,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讓學生感興趣的情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其中來。小學生的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比較難集中,教師要看準時機,合理利用有限資源,將語文課堂充滿藝術性。引導學生配合老師互動,讓學生充分享受課堂的樂趣,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海底世界》時,課文中介紹了五種海底動物的生活方式,此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或教具,結(jié)合音頻動畫,將整個課堂打造成一個模擬的海底世界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們分組進行扮演模仿,根據(jù)自己扮演的動物進行自我介紹。既能讓學生充分吸收課本中的知識,又能鍛煉語言能力的使用,運用語感的技巧,達到開發(fā)思維的效果。根據(jù)課堂上的模仿介紹,課后布置復習任務,讓學生把對海底動物的記憶做成賀卡或模仿動物的語言語境分享給自己的家長朋友。組織有趣的課后小任務,加深學生對課堂上所學到知識的印象,在分享的同時,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2]
二、創(chuàng)設提問式互動課堂
提問是傳統(tǒng)課堂中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但教師也不能只是單向地向?qū)W生提問,同時也要讓學生向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他們已經(jīng)獲得什么和還不知道什么,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新的可能性。比如在講到《憫農(nóng)》這一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先向?qū)W生提出問題,“我們是怎樣獲得平時吃的食物?”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性,結(jié)合課文和實際生活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老師要積極正面的鼓勵學生,讓學生清楚了解自己的答案是否準確。鼓勵一種課堂冒險文化的形成,讓學生愿意嘗試新事物。當然,當學生的答案不完全準確時,老師也不要急于立即把錯誤答案支出和消滅,而是引導學生回到更有成效的課程中來。例如,老師可以說:這是一個有趣的想法,讓我們一起來探索一下。由此即可引導學生向老師提問,通過思考和提問,突破課文中的難點,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鼓勵學生將自己視為積極的學習者,而不僅僅是參與者,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整個提問式互動學習中,老師更能清楚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對于性格開朗活潑的學生,鼓勵他更多地展示自己,活躍上課的氛圍;參與度不高的同學也不能忽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不怕說錯”,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3]
三、創(chuàng)設討論式互動課堂
課堂討論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也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討論的內(nèi)容也不局限于某一個問題,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討論主題,討論過后再一起分享,拓展知識的可能性,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講解《爬山虎的腳》一文時,老師可以設置幾個問題給學生,“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子的?”“爬山虎的腳為什么長這樣?“爬山虎是用什么形態(tài)攀爬的?”幾個問題分配給不同小組,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每個人的想法互相交流,最后匯總發(fā)言。在討論式交流中,學生不僅要自主思考發(fā)表自己的建議,還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想法,接受差異化。小組討論的過程相當于一個團隊合作,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包容和尊重的態(tài)度有很大幫助。當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受到限制或難題時,老師要及時參與其中,但不要直接將答案給予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給出巧妙提示,引導學生在提示的基礎上再思考補充,激發(fā)學生討論的積極性。老師在討論式課堂中無需強調(diào)“老師”這一身份,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平等交流,共同參與。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師生互動式教學在教育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互動交流方式對于學生理解課堂知識也有不同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最根本的還是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思考,樹立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人“形象,為學生創(chuàng)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個性化空間。
參考文獻
[1]李瑞蘭.繽紛互動,豐富課堂——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簡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144-145.
[2]尚麗萍.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互動教學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7(S1):133.
[3]潘洪新.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策略探究[J].才智,201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