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要完成一篇好的文章,反饋評價是必不可缺的環(huán)節(jié)。對小學生的習作訓練也是同樣的道理,小學生處于各種習慣和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階段,作為教師要予以正確的引導??墒牵捎趹嚱逃w制等種種因素,造成了一種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大多數(shù)教師和學生僅僅以考試的標準去衡量學生作文水平的高低,造成了小學生習作評價重心出現(xiàn)了一定的問題。這種單一的評價觀存在很多弊端,應該引起教育者、家長和學生的重視。
關鍵詞:小學生;習作;評價;重心;多元化
以往,對于小學生習作的評價方式、結果以及主體都過于單調(diào),對大多數(shù)小學生來說,教師認為他們的作文寫得好才算好,這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習慣與習作興趣都是十分不利的。
一、小學生高年段習作評價的現(xiàn)狀
據(jù)筆者了解,小學生習作評價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評價主體、形式單一
筆者回憶自己的小學生涯以及上大學后去各個小學見習了解到的情況,教師對于小學生習作評價的方式缺乏多樣性。對于小學生完成的作文,更多的是教師個人去獨立評價,評價方式也只是從作文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之類的方面進行書面評價,這就難以避免教師會帶上自己的個人感情去評價學生作文的好壞,如此評價過于單一,不利于部分小學生對于習作興趣的養(yǎng)成。
2.要求高,指標偏頗
目前,大部分教師以及家長都為了追求高分,讓學生套用一些看似高大上,實則華而不實的模式去訓練學生的作文水平以在考試中取得滿意的結果??墒莾和氖澜缡且粋€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小學生處于觀察、認識、表達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階段,作文的模式化會扼殺他們對于寫作深入探索的興趣。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去尊重兒童的這種天性。
3.反饋慢,缺少時效性
這是一個大多數(shù)教師無可奈何的情況,由于學生人數(shù)比較多、工作任務重等原因常常導致學生交上來的作文無法及時地給予學生反饋。但是反饋是具有時效性的,一旦過了那個時間段,學生會遺忘一些相關內(nèi)容,這對學生習作水平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
二、小學生高年段習作調(diào)整評價重心的意義
1.尊重兒童天性
兒童與成人一樣都需要被尊重。陶行知認為兒童具有創(chuàng)造力,并且這種創(chuàng)造力應該被解放出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總認為自己是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尋者。
教師在指導小學生進行習作訓練時,應該教會兒童善于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教會兒童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每一個時刻,教會兒童將自己內(nèi)心最想表達的話寫出來。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能現(xiàn)在對于學生的某些影響并沒有展現(xiàn)出來,但是通過歲月的沉淀,你的學生終會感激他曾遇到過如此用心的老師。所以,在此給未來的自己立一個目標,我會尊重我的學生,我也會尊重他們與生俱來的天性,希望帶給他們的是啟示、是難忘、是獨特。
2.遵循新課程理念中的評價觀
從實際情況來看,評價多元化是十分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它不再以教師為單一評價主體,也不再片面地以作文的最終呈現(xiàn)結果去評判一個學生習作水平的高低。它開始去關注小學生的習作個性,關注作文的情感表達,關注作文的形成過程。這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福音,他們不用再生活在所謂“優(yōu)等生”的陰影之下,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中,每個學生都會有屬于自己的閃光點,并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去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
以往,學生為了能取得高分,會通過各種方式去鍛煉自己的習作能力。但是,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在考試這種評價方式單一的體系中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就會失去對于寫作的興趣。
或許在目前看來,考試是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最公平的一種選拔方式,但是每一種事物都無法盡善盡美。
由此,評價重心的調(diào)整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是有利的。在習作評價時,可從多方面、多個指標對小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不能讓閃亮點在角落無人察覺,自生自滅。對學生多鼓勵,讓他們愛上寫作,勇于表達自我,說出自己內(nèi)心所想。
三、小學生高年段習作調(diào)整評價重心的具體方法
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今天,作為教師,要努力落實課表中提出的習作評價建議。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習作評價的實踐。
1.關注主體
新課程中的學生觀強調(diào)每一個學生都有自身其獨特的意義,由此在進行習作評價時,教師要尊重并關注他們的個性,淡化統(tǒng)一的格式化的評價模式。同時也可采用多種評價方法。例如,書面評價、口頭評價、等級評價、評語評價以及綜合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成為習作評價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體驗。
2.關注體驗
習作原本就是將自己內(nèi)心想說的話表達出來,而每一位學生都擁有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作為教師,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學生的習作,針對他們的不同基礎和個性差異做以客觀的評價,進行必要的引導,讓學生在每一次的習作過程中都得到發(fā)展,從而提高習作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李會芹.習作教學實踐研究[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17.
[3]楊啟亮.合格性評價:基礎教育評價的應然選擇[J].教育研究,2006(11):11-15.
編輯 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