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多元文化的發(fā)展已是大勢所趨,為緊跟時代腳步,我們應該對中國民族聲樂如何在全球化發(fā)展大勢之下站住腳跟進行深度思考。高校是社會人才發(fā)展的濫觴,對學生的影響不容小覷,所以在全球化大勢之下高校理應勇擔時代重任。高校要對民族聲樂教學實施改革,以求能夠發(fā)揮藝術教育對人才培養(yǎng)的特殊作用,推動民族聲樂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高校 民族聲樂 多元化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始終像一顆璀璨明珠,得到世界人民的青睞甚至仰望。中國在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對異國文化進行吸收和借鑒,最終形成了當今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文化。
一、改變高校教學觀念,促進民族聲樂多元化發(fā)展
在新時代文化浪潮下,高校必須從教學觀念入手,來完善民族聲樂教學方式。首先,高校應該摒棄舊有的西方聲樂教學視角,采取多元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對世界文化發(fā)展軌跡進行揣摩,由此來找出舊有文化和新時期文化的異同。
例如,高校可以對世界范圍內優(yōu)秀民族聲樂的不同唱法進行統籌歸納,然后將其按照民族聲樂的大類進行劃分,以求探索出其中的發(fā)展規(guī)律。高??梢詫⒁恍┗A課程設置成必修課,如發(fā)聲練習、高低音練習等等,如此可以使學生具備堅實的音樂基礎。學校還可以將所探求的西方聲樂特點融入教學課程中去,將各個民族的聲樂風格、唱法特點都分出條目,對學生展開階段性教學。如此,學生不僅會對中國民族聲樂發(fā)展的特點了然于胸,也會對西方民族聲樂發(fā)展軌跡有所了解,能夠開拓自身對民族聲樂的學習思維,亦可用多元化的眼光去看待民族聲樂。
二、注重原生民歌的發(fā)掘,保持多元文化的鮮明特色
原生態(tài)民歌最能體現民族聲樂的特點和文化沉淀,也在民族聲樂的演變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高校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原生態(tài)民歌的挖掘,始終把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聲樂的敏銳感受當作第一要務。
例如,高??梢越M織音樂教學專項活動,定期舉辦民族聲樂演唱會,以原生態(tài)歌手的現場表演為表演主項。教師系統的知識教學雖然為學生民族聲樂的學習鋪墊了道路,但卻不能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民族聲樂的現場氛圍。原生態(tài)歌手可以將其所屬民族的聲樂特點原封不動地表現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民族聲樂的巨大魅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民族聲樂的天賦和興趣挑選一些音樂功底深厚的學生,對其進行重點培養(yǎng),繼而讓這些學生來帶動班級內民族聲樂學習的氛圍,開創(chuàng)民族聲樂教學新局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時時向學生滲透民族聲樂演唱技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真正掌握民族聲樂。
三、創(chuàng)新原有民族聲樂教材,優(yōu)化民族聲樂發(fā)展體系
高校在進行民族聲樂的授課時,要將多元化色彩融入每一個教學階段中,以求能夠最大程限度地拓展學生的聲樂視野。高校在教學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仍然要以傳統課堂的知識精講為主,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更新民族聲樂教材,將典型曲目與教材上的民族聲樂內容有機結合起來。
例如,高校可以開設民族聲樂專項課程,將民族聲樂單列出來,一方面可以體現出學校對民族聲樂課程的重視,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師更具專業(yè)性地教授民族聲樂課程。民族聲樂教師要始終在課堂中擔任活躍氛圍、啟發(fā)學生思路的角色,以求將學生引進民族聲樂學習的正確軌道上來。另外,高校也要定期組織一些專業(yè)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保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使學生始終能夠得到前沿的教育,不落伍于時代。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目光不應該只局限于課本,民族聲樂的專欄和雜志都可以成為豐富教學內容的良好材料。
四、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完善民族聲樂多元化教學
教師在進行多元化教學時,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授,還要引導學生及時進行思考,以求學生將頭腦中所學的民族聲樂知識結構化,從而真正打好民族聲樂學習的基礎,
例如,教師在進行一些地域特色極其明顯的民族聲樂知識教學時,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民族聲樂的表演平臺,鼓勵學生在這個平臺上進行表演。實踐出真知,單純的知識講解并不能讓學生真正地了解民族聲樂體系,只有將所學的知識在平臺上實踐出來,才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反芻,以求能夠真正內化成為自己的知識,在心中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地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縱深思考,讓學生能夠辯證地看待音樂問題,如此才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高校教學改革的道路任重道遠,教師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嚴謹的教學方向,幫助學校培養(yǎng)出更多的民族聲樂人才。
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真正將教學改革落到實處。中國的民族聲樂文化已經展現出了多元融合的藝術形式,高校要通過合理的教學改革,將新時期的民族聲樂文化發(fā)揚光大,通過教學來培養(yǎng)新時代青年的自豪感與傳承文化的責任感。
參考文獻:
[1]令狐青.高校民族聲樂教育對多元文化的吸收及其自身演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31).
[2]任洪勝.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新疆高校音樂教育多元化發(fā)展[J].青年文學家,2010(17).
(作者簡介:謝琴,女,本科,湖南文理學院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民族聲樂演唱)(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