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燃
摘 要:課程是伴隨主題展開的,教師根據(jù)主題目標,結(jié)合幼兒發(fā)展水平,讓幼兒按照自己的興趣意愿和能力選擇內(nèi)容,在與預設環(huán)境的交互中培養(yǎng)幼兒性情積累經(jīng)驗提高能力。如何結(jié)合的主題活動,在課程中進行內(nèi)容的選擇,更有效地開展各類活動,使幼兒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呢?
關鍵詞:課程資源;活動需求;游戲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fā)生的興趣,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chǎn)生的重要的主觀原因?!?/p>
對幼兒來說,他們喜歡的,當然是他們感興趣的;在我們教師眼眼中,主題活動是“自己開發(fā)的課程”,是完全站在幼兒們的立場上的,這樣不僅讓幼兒脫離了老師的高控,自主選擇游戲,選擇活動,更是激起了幼兒的活動熱情。
在“我們在春天里”主題活動中,放風箏是幼兒接觸較多且感興趣的活動,春游回來后,孩子們便對風箏又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每天都在討論關于風箏的話題,“為什么風箏可以飛起來”、“為什么風箏只需要一根小小的線把它牽起來,它不會斷嗎?”“必須有風風箏才能飛起來嗎?”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著關于風箏的各種話題,因此,我在不改變主題內(nèi)容的情況下,將活動的重點放在了在研究“風箏”上,孩子們的全部興趣已然已經(jīng)集中在風箏上面了,于是,一次有關于“風箏”的探究活動應運而生了,我以“風箏”為出發(fā)點,讓幼兒在不同區(qū)域進行研究。
要想把“風箏”研究透徹,首先我們要了解風箏,于是,大大小小不同材質(zhì)的風箏來到了班級。在我的帶領下孩子們帶著風箏來到了操場上,他們有的端著大大的風箏,有的拉著長長、細細的風箏線,有的不停地晃動著魚線。孩子們不停地跑,但是風箏全部頭栽倒下來,急得小朋友們滿頭大汗,無論怎樣,風箏就是飛不起來。
于是,愛思考的孩子們便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的說:“風箏太沉了,所以掉下來!”“你跑得太慢了?!庇械恼f:“風箏太沉,線太細,所以風箏線老斷!”有的說:“這張紙?zhí)嗔?,大風一刮,風箏爛了!”有的說:“我的風箏就像一架栽頭飛機,總往下掉”....這時,我并沒有直接將答案告訴孩子,而是將引導孩子們:“那這樣好了,既然大家的風箏出現(xiàn)了些問題,那我們要不要自己去找資料,去發(fā)現(xiàn)什么樣的材質(zhì)做的風箏又輕又結(jié)實,最容易放上去呢?”這個問題讓孩子們一下子有了探究的興趣,當天就在美工區(qū)里用現(xiàn)有的材料進行試驗,最后孩子們發(fā)現(xiàn),美工區(qū)里的宣紙和布最適合制作風箏,孩子們自己動手制作了風箏。
第一個問題解決好了,新的問題又來了怎樣能讓風箏順利地飛到空中?“放風箏”對于大班孩子來說,一個人根本就忙不過來,又是放線,又是跑,顧了這頭,又顧不了那邊,孩子們感覺很是挫敗。于是,我適時的提出了一個建議:“要不要試著兩人合作來完成呢?一個負責放線,另一個人負責放飛風箏?!焙⒆觽兟爮慕ㄗh后試著兩人合作,終于風箏飛起來了!看著自己制作的風箏飛起來了,孩子們高興的跳躍起來!
這次的嘗試成功了,但孩子們發(fā)現(xiàn),風箏雖然飛了起來,但是飛不高,那怎樣讓風箏飛得更高更遠?這次,我們利用了家長資源,請一位幼兒的爺爺來給孩子們講解如何讓風箏飛的更高。爺爺?shù)牡絹碜尯⒆觽兺度コ绨莸哪抗獠a(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接著孩子們一連串的問題就出來了:“爺爺那么大的風箏是怎么做的?”“爺爺你的風箏線為什么不斷?你是和誰一起放的?”
爺爺被孩子們認真的樣子逗得哈哈大笑并耐心解答著孩子們的問題:“風箏是借助風力在空中飄浮的制品,放風箏的時候一般是一抽一放。抽的時候,風箏穩(wěn)步上升,放的時候,風箏會飛高飛遠。風大的時候多放線,風小時就收一-些線?!蓖ㄟ^爺爺?shù)闹v解,小朋友驚訝的發(fā)現(xiàn):原來,放風箏還有這么多的學問,真是太有趣了!
通過本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要想使一個主題活動得以順利開展,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活動氛圍及適宜的班級環(huán)境
營造富有生活情趣的審美環(huán)境使幼兒浸潤在濃郁的藝術(shù)氛圍之中,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藝術(shù)的熏陶和感染,從而啟示他們獲得審美的靈感,激活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火花。
二、始終不變目標主題使教學活動更具說服力
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把生活探究目標、環(huán)境探究目標和學科探究目標牢記在自己心中,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教育機會,及時地實施主題目標,及時地捕捉到孩子進行探究活動的火花,抓住教育契機,回饋幼兒感興趣的,使主題教學活動生動活潑地開展。
三、教育資源的巧妙運用使活動得到升華
充分調(diào)動幼兒這一重要人力資源,鼓勵幼兒互動,使學習不再成為幼兒的負擔。他們之間的互動是那么自然、和諧,沒有任何的遷強。而教師則要恰當?shù)匕盐兆×擞變旱呐d趣點,恰當?shù)剡\用環(huán)境資源的優(yōu)勢,增強幼兒的直觀感知,加深幼兒對活動的印象。
四、材料的提供是否能讓所有的兒童獲得新經(jīng)驗
教師運用教育機智,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和生活中突然發(fā)生的、有教育意義的事件來調(diào)整教學計劃,這其實就是在生成課程,對預設主題課程內(nèi)容進行選擇、拓展、補充、增刪,對學習方式進行創(chuàng)造性設計。
參考文獻:
[1]張秀敏.大班幼兒區(qū)域活動的有效開展:談區(qū)域游戲與主題活動的融合[J].才智,2015(13):87.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9月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4]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兒教育室.《幼兒園教育活動:教師參考用書.社會領域》.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1日
[5]徐明.《幼兒社會教育》.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