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繩源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fā)展,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yè)中運用越來越廣泛,特別是教育領域。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僅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需要完善傳統(tǒng)教育模式,結合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特點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文以當前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進行分析,望能對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具體運用
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有了新的要求,應試教育下的語文教學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前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發(fā)展。若是能夠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合理的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僅創(chuàng)新了教學手段,而且還能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對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以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的形式為學生展現(xiàn)課本中的知識點,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
正所謂:“茍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讓學生的學業(yè)水平得到穩(wěn)定、長久的進步,同時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然而根據(jù)目前的情況而言,教師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創(chuàng)新工作,不能單單依靠課本、教材,強調基礎知識進行教學,而需要教師豐富教學方式,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活力。
(二)學生缺乏學習熱情
由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方式,從而導致小學六年級語文的課堂氛圍非常的嚴肅、壓抑,教師無法真正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子曰:“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只有讓學生將語文學習當中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才能使教師的工作變得得心應手,進而推動學生的發(fā)展和進步,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語文學習所帶來的樂趣。
(三)教學課堂缺乏活力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的,若是語文教師缺乏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意識,學生們也缺少學習語文的興趣,師生之間沒有共同的合力,又怎么能夠進行有效的教學和學習呢?所以,語文教學氛圍不盡人意,教師無法真正的幫助學生豐富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也正是由于這些原因而導致的[1]。另外,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將成績當作評斷學生一切的標準,教師也只知道一味的進行閱讀練習和布置課外作業(yè),根本不在意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是否適應于當前這種教育模式,只在意學生在考試中得高分即可,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一再的忽略。種種情況可以看出,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沒有絲毫生機和活力。
二、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一)構建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是教學的關鍵所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拓展學生的眼界,以視頻、PPT、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從而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草原》這課,教師便可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草原的無限風光,并為其配上《天堂》這首歌曲,讓學生跟著歌,看著視頻慢慢的了解草原的景色,進行接下來的語文學習。以此種方式,不僅能潛移默化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還能有效的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二)突出教學的重點,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想要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必須要讓學生學習一些重點知識。在以往應試教學中,教師一般會以提問的方式突出教學的重點,而學生只需要將重點知識掌握清楚即可,但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對學生的學習極其不利[2]。若是在語文教學中合理的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以課件的形式為學生展示語文學習中的重難點,以此來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將有非常好的效果。
例如:《開國大典》這課,小學生對于我國首都北京都會產生向往之情。因此,教師可以借助課件為學生展示開國大典的盛世景象,并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想象,若是當時自己身處在天安門,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們了解到新中國成立的重大意義,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從而更好的進行語文學習。
(三)豐富教學資源,開拓學生的眼界
由于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依舊采取著傳統(tǒng)教育的方式,但該方式顯然已經不符合當代社會的發(fā)展,無法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對此,教師需要在應試教育的基礎上加以改正[3]。在當前這種情況下,科學合理的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能夠幫助教師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課,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搜集魯迅先生的背景資源,讓學生能夠對魯迅先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后再進行接下來的學習。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融入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麗.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讀書文摘(中),2019(2):0184-0184.
[2]季衛(wèi)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9(2):9-9.
[3]魏永紅.小學語文教學中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1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