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文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內容。新時期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必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本文結合實際,主要就小學班主任該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提幾點建議,希望能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活動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現(xiàn)代化背景下,小學班主任要能承擔起保護學生心理健康的職責,要能在日常工作中將教師角色、班級管理角色和心理健康醫(yī)生角色融為一體,從而更好地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下面就小學班主任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做具體分析。
一、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小學班主任能夠順利開展工作的基礎,也是維護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當班主任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自主權且真心與學生做朋友時,學生也會接納教師,進而信任教師。如果他們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遇到困難、困惑,會及時向教師反映與求助,因而教師的心理教育工作將更容易開展。反之,若教師以嚴肅苛刻的面孔示人,且給自己與學生之間做出了嚴格的界限劃分,那么學生對于教師就只有恐懼、躲避與害怕,學生會將自己真實的一面藏起來,只留給教師或乖巧或頑皮或膽小或無所畏懼的“虛假”一面。在此情況下,教師無法了解到學生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也將大大降低。因此在日常教學與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能以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作風贏得學生的認可與歡迎,與學生共同構建和諧平等、真誠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心里擁有更多陽光。
二、利用集體活動培養(yǎng)良好心理品質
集體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需要學生全員參與、團結協(xié)作才能完成任務的活動。積極有益的集體活動能夠拉近學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輕松快樂。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小學班主任可深入挖掘、充分運用集體活動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并結合小學生具體的身體素質、性格特點來設計組織有利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集體活動,進而達到教育目的。如在平時利用班會、課外活動等時間組織小學生開展丟手絹、拔河、植樹等活動,幫助學生構建起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學生有煩惱時可以傾訴,有喜悅時可以分享,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另外班主任也可通過組織學生參加植樹、敬老院慰問、社會主題調查等活動讓學生走近社會,從中更好地認識社會以及自我,對社會一些現(xiàn)象進行了解與判斷,并能以正確、樂觀的態(tài)度來應對,有效防止消極情緒產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三、通過周記掌握學生心理狀態(tài)
小學一般都有寫周記的活動,那么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載體來收集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信息,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并給予學生正確的輔導與幫助,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在日常教學與管理中,班主任要能引導學生認真體驗每周的校園生活、校外生活,并做好相關的記錄與總結工作,可通過周記反映出來。在班主任批閱周記過程中,要認真分析學生通過文字反映出來的困惑與苦悶,之后通過面對面溝通或文字批閱的方式對學生疏導,或是提供給學生一些處理建議,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面對學習與生活,防止學生心理問題滋生。
四、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班主任是小學生在學校時的主要管理者,與小學生接觸更為密切。因而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學生的性格、習慣、思想觀念。可以說只有心理健康的班主任才能培養(yǎng)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因此在與學生的交往交流過程中,班主任應向學生展示自己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一面,用自身高昂的情緒來感染、帶動小學生的情緒,用自己的積極樂觀來促進小學生形成樂觀性格,從而達到維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小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的目的。
具體而言,在日常管理與教學過程中,班主任要通過積極的鼓勵性語言、親切溫情的動作等進行啟發(fā)、指導、幫助、鼓勵,讓學生有一種充分被重視和被接納的感覺,沐浴在溫馨和諧的氣氛里,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此外,班主任的指導與教育還要講究策略與技巧,班主任要將學習、班級管理等活動與現(xiàn)實生活有機聯(lián)系,善于運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思考、評判,從而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與正確的道德認識。
五、創(chuàng)建良好的班級文化環(huán)境
相關研究表明,環(huán)境能對個體的情緒、心理、思想意識產生直接性影響。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小學班主任要善于利用一切有效資源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心理教育環(huán)境,進而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推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而在進行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時,班主任應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首先是外部硬件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每天引導小學生打掃好教室衛(wèi)生,保持教室干凈整潔。在班級內創(chuàng)設圖書一角,為學生提供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書籍,或是鼓勵大家將自己喜愛的書籍帶到教室,陳列到書架上供班級同學相互分享。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也有利于在班級內建設起團結友愛的良好氛圍。
再比如教師還可鼓勵學生每人栽培一盆花帶到教室,利用鮮艷的色彩裝扮教室,讓學生擁有一個好心情,為學生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維護與促進作用。其次是教師要注重內部氛圍的創(chuàng)設。班主任要能在日常工作中動用自身智慧開展多種形式的班級活動,如角色扮演、研討交流等,讓學生的校園生活更加豐富,讓學生從這類活動中收獲快樂與自信。同時,在與學生相處過程中,班主任要給予學生關懷、鼓勵、肯定,讓他們對學習、對生活、對他人充滿信心與熱愛。
六、結語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能關注學生心理狀態(tài),并通過交流談話、實踐活動等消除學生消極情緒,增強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成梅香. 如何在小學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C]. 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0.
[2]郭瞻予.“非常時期”中小學家校協(xié)同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建構[J].遼寧教育,2020(8).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