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岳劍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必要研究的課題。語言表達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這表示學生能夠自主地去組織語言表達,從而提升全面綜合素質(zhì)水平。教師通過自身的專業(yè)技能知識,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和培養(yǎng),不斷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進一步研究出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提升學生表達能力;途徑分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是其他課程的基礎和前提,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初中語文的熱情,讓學生彼此之間交流和溝通更為暢快。重視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的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育重要性的認識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校一般都是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升學率,錯誤地認為只有成績是檢驗學習的最高標準,一切向語文成績看齊,忽略了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也沒有投入精力和時間用于研究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措施。缺乏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重要性的認識,限制了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那么教學就不是成功的,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全方面發(fā)展,不應該忽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該種教學思想和模式,無法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就需要轉(zhuǎn)變思維,充分認識到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做好知識教學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平衡工作,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1]。
(二)缺乏專業(yè)性的指導
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學生每天要面臨很大的壓力,每天都有學不完的知識理論,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忽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也沒有專門去花時間來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達能力。教師寧愿將這些時間都花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所以,從整體來說,缺少專業(yè)性的指導與培訓。很多學生自身沒有認識到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缺乏學習積極性,從而導致語言表達能力逐漸下降。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改進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改進教學模式,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納入教學內(nèi)容,并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性格特點、理解能力等,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需要將學生當作教學主體,激發(fā)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用小組的方式,讓學生自由組合或者教師合理分組,
讓每個人都參與進行小組內(nèi)采訪,充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小組內(nèi)題目創(chuàng)新有新意,這樣每個人都得到了鍛煉,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在彼此溝通交流的時候注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jù)每個人的發(fā)言表現(xiàn),做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并制定方案讓其有針對性地練習,同時,教師還需要在教學課堂中增添一些新鮮的,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學生的想法總是千奇百怪,教師也可以針對這一行為,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例如:在初中八年級的《桃花源記》中,在翻譯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們自由分組,由小組成員進行相互合作翻譯,小組討論結束之后,采用小組提問的方式,這樣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文言文教學的主動性,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水平,一舉多得[2]。
(二)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
課堂和課外結合,是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有效模式,初中語文教師進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時,需要采用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教師可以在課下開展實踐訓練活動,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從課外的實踐活動中總結出更全面的知識。為了保證課外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在課外活動實踐教學中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學生的性格、習慣、愛好以及語文知識儲備等,開展針對性強的課外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并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等,為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提供便利。例如:在初中八年級的《我的童年》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這篇文章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每個學生可以講述自己在童年發(fā)生的事情。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在游戲中拉近彼此之間關系。除了開展實踐活動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到社會上進行鍛煉,讓學生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三)進行口語化的訓練
在教育改革中,要明確指出初中語文課堂中的口語化訓練的課程,增強學生的口語化訓練,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學生口語訓練的重要性,提前做好備課工作,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內(nèi)容,創(chuàng)建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和興趣的口語訓練場景,讓學生們在口語訓練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朗誦是口語訓練的有效路徑,例如:在初中語文的《親愛的爸爸媽媽》這一篇課文當中,主要表達的內(nèi)容是對生活的向往,有很濃重的感情色彩。教師在教這篇文章中,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能不斷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熟練程度,練習語感和語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3]。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各方面的發(fā)展,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要不斷從實踐中研究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引導學生課堂內(nèi)外的交流溝通,時刻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讓學生在訓練中不斷提升自我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白曉瑜.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探討[J].讀與寫(下旬),2017(14):11-12.
[2] 楊海濱.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措施[J].都市家教,2017(8):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