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摘 要: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發(fā)展歷程當中,形成了燦爛悠久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每一名中華兒女不可推卸的責任。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能夠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的文化性,增加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教師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教學標準,轉變傳統教學理念,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讓中華傳統文化發(fā)揮其應有的魅力。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論述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語文教學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傳統文化;高職語文;融入途徑
新時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中國最偉大的夢想,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于奮斗的重要基礎保障,更是我們走向復興之路的主要精神支柱。但就現階段高職語文教學情況來看,傳統文化還沒有充分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發(fā)展驅動力,也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核心內容,中國的傳統文化思想與當代中國的發(fā)展歷程相適應。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要求教師將中國傳統文化充分融入其中,要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利用傳統文化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有效引導,更好地熏陶學生感染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一、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手段
高職院校學生相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其分化更加多樣,不同學生的學習層次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尋找到適合中國傳統文化融入的最佳契合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的語文教學理念,避免課堂教學的死板硬套,避免灌輸式教學,要做到靈活多樣,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綜合多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做到寓教于樂,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導學生產生思考,進而形成正確的思想認知。例如再講解一些文字晦澀難懂的古文時,由于故事當中的很多情節(jié)不像現代網絡文學那樣吸引眼球,學生對學習這類文章的積極性較差。這時教師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引導學生從本專業(yè)特點入手,就文章當中的各個人物的表現形式和所要表達的情感進行深入分析,掌握文章中人物的年齡、性別、性格特點以及所面臨的問題。通過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分組探討,更好的研讀文本,更好的完成人物分析。并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活化,從而更好地挖掘出文本中所含有的各種隱含信息,把人物分析得更加準確透徹和細致。再如在講解魯迅先生的《祝?!愤@篇文章時,由于寫作背景與學生現代生活距離較遠,同時由于文章的結構和語言表達更加晦澀難懂,學生不了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對祥林嫂的悲劇命運認識不足。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法,還原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社會氛圍,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有效表達,真正找到是誰殺害了祥林嫂。同時在文章理解過程中可以深化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當時環(huán)境中,一批有志之士為革命勇于獻身,展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傳統思想,同時利用該文章也對封建落后的腐朽思想進行了無情的鞭撻。然后讓學生組成律師團陳述理由,將真正的罪犯繩之于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氛圍,整個課堂教學能夠顯著活躍起來。
二、應用網絡技術開展拓展教學
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入應該建立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之上,應該不斷加強網絡教育平臺建設,重點打造一批影響較為廣泛的傳統文化特色網站。要積極支持和鼓勵高職院校、各個系、各個年級利用自己的技術特點,開展傳統文化網絡專欄建設。新世紀的高職學生與網絡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生活在網絡環(huán)境之下,網絡是他們日常生產生活的重要部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貼近學生,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將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教學當中,就需要確保傳統文化教育和互聯網有效結合。在課堂和課下教師可以利用QQ微信等建立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網絡平臺,并在平臺上發(fā)布一些傳統文化方面的話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喚起他們對學習傳統文化的主動性。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將信息化元素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同時加強網絡課程建設。如在講解到關于景泰藍制作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景泰藍的制作工藝,以及在制作過程中所應用到的傳統古老技藝,并將景泰藍的制作與中國的傳統剪窗花、扎花燈、油紙傘皮影戲、四大名繡等民間傳統文化,傳統技藝有效結合,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中國傳統工藝的博大精深。網絡課程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和拓展,可以在平臺上上傳學習視頻,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靈活學習,并結合自身的專業(yè)特點對相關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在學習古代的詩詞歌賦時,可以將配樂詩朗誦融入其中,并引導學生在網絡平臺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賞析自己喜歡的詩句。這種教學模式更加主動積極轉變了傳統被動式的學習方法。
三、加強校本教材編撰
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除了語文課本上所教學的內容之外,還需要對教學內容做出適當的擴充,這是實現傳統文化融入并傳播的重要途徑。高職學??梢越Y合各個專業(yè)的實際特點設置歷史人物,古典名著等主題,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相應的選修課程,讓學生在擴展相關知識的同時更好地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德行和思想行為。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滋潤,能夠保證學生潛移默化的掌握中國傳統文化,領會中國傳統文化,并在日常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推動學生全面成長,進而實現以傳統文化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吳敏.高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微課策略探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3):52-54.
[2] 張磊.高職語文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與探索:基于人文性與職業(yè)性相統一的視角[J].遼寧高職學報,2019(11):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