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園 馮彩紅
突發(fā)性耳聾是近年來耳鼻咽喉科的多發(fā)疾病,癥狀表現(xiàn)為:72 h內突然發(fā)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jīng)性聽力損失,至少在相鄰的2個頻率聽力下降≥20 dBHL。突發(fā)的聽力下降給患者的工作生活帶來了很大困擾。由于一時無法接受突如其來的生理改變,且絕大部分患者對此病認識不足,容易出現(xiàn)煩躁、焦慮、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問題[1,2],進而影響到治療與恢復。因此專項護理干預在臨床治療中顯得尤為重要[3]。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患者共180例,選自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突發(fā)性耳聾患者。入組標準:72 h內突然發(fā)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jīng)性聽力損失,至少在相鄰的兩個頻率聽力下降≥20 dBHL。排除標準:確診突發(fā)性耳聾首先需要排除腦卒中、鼻咽癌、聽神經(jīng)瘤、梅尼埃病、各種類型的中耳炎、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耳帶狀皰疹等)。180例患者中,男95例,女85例;年齡24~87歲,平均年齡(43.4±9.5)歲;左耳103例,右耳共81例,雙耳4例。根據(jù)住院單號順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90例。2組患者性別比、年齡、病程及聽力下降情況等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予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檢查,予純音聽閾、聲導抗測聽檢查,0.9% 氯化鈉(石家莊四藥有限公司) 500 ml+ 長春西汀(鄭州羚銳制藥有限公司)30 mg、0.9% 氯化鈉 100 ml+ 鹽酸罌粟堿(山東北大高科華泰制藥有限公司)30 mg,0.9% 氯化鈉250 ml+銀杏葉提取物(北京悅康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250 mg靜脈滴入,以擴血管營養(yǎng)神經(jīng)改善微循環(huán),以 14 d為1個療程。所有患者進行正常診治,以聽力完全恢復作為出院指征。記錄住院時間。若一直未完全恢復,則在治療滿21 d后出院。在入院時和出院時均進行純音測聽測試,檢查聽力恢復情況。同時在出院時,請患者填寫護理滿意度量表,以評估患者主觀滿意程度。
1.3 護理方式
1.3.1 對照組患者予以基礎護理方式:患者在入院后接受基本健康教育、藥物和飲食指導等措施。
1.3.2 觀察組患者予以專項護理方式:①建立專項護理團隊,科室與心理咨詢機構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為護理人員進行有效溝通、心理疏導、自我減壓方面的培訓,使護士能夠幫助患者擺脫思想壓力,從而心情愉悅地接受治療和護理。護理人員充分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性格愛好,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減壓方法,并且隨時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若患者存在不良情緒,需要及時做好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控制情緒。對于患者關于疾病知識和治療方案的疑惑應及時給予耐心細致地解答,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②護理人員對患者所在病房進行環(huán)境改善(張貼溫馨的宣傳畫、增加多媒體設施等),定期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疾病健康教育宣講,并將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資料放在易取處,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并關注患者每餐的飲食搭配情況。③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按摩、放松。按摩的程序:每日要求患者以兩手拇指輕輕按壓兩耳孔處,手指放在枕部,拇指末節(jié)作一按一松及旋轉揉捏等動作,每次堅持10 min,然后以食指揉捏聽宮、聽會穴,各操作3 min。以拇指對準耳后翳風穴,揉捏3 min。每天早中晚各1次。放松訓練的程序:安靜地仰臥于病床上,雙目輕閉,自然放松;按照:慢而深的吸氣--自然舒適屏氣(約2 min)--舒暢自然的深呼氣交替進行,同時配合自我暗示,使情緒進入安靜狀態(tài)。訓練時間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每次持續(xù)10~20 min。④護理人員組織疾病療效明顯的患者與其他患者進行經(jīng)驗交流,利用現(xiàn)身說法提高患者們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升自信心。
1.4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患者的恢復療程、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通過“患者滿意度量表”進行評分,評分越高患者滿意度越好。
1.5 療效判定 聽力恢復程度分級標準為:(1)痊愈:受損頻率聽力恢復至正常水平,或達到此次患病前水平,受損頻率聽力平均提高>30 dB。(2)顯效:受損頻率聽力平均提高26~30 dB。(3)有效:受損頻率聽力平均提高15~25 dB。(4)無效:受損頻率聽力平均提高<15 dB。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Statistics 2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對2組得到的數(shù)據(jù)采用卡方檢驗和獨立樣本t-test,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各個指標是否存在顯著差異。取α=0.05。t-test之前進行Levene方差齊性檢驗,如果不齊則通過轉化為對數(shù)等方式符合方差齊性假設。所有圖示使用GraphPrism 6.0軟件生成。
2.1 聽力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患者經(jīng)過專項護理方式后,觀察組有效人數(shù)79例,無效人數(shù)11例。對照組有效人數(shù)67例,無效人數(shù)23例。2組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52)。見表1。
表1 2組聽力治療效果比較 n=90,例
2.2 恢復療程 觀察組患者恢復療程為(14.92±0.90)d,顯著小于對照組(17.59±0.83)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371)。見表2。
組別x±st,dfP值對照組17.59±0.832t=2.1820.0371觀察組14.92±0.896df=30
2.3 患者滿意度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為(89.97±1.34)分,對照組為(82.63±1.20)分,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03)。見表3。
表3 患者滿意度比較 n=16,分,
突發(fā)性耳聾為突然發(fā)生的感音神經(jīng)性聾,至今病因尚不明確[3]。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病毒感染和血管疾病是引起本病的常見原因。其發(fā)病機制一般認為是多種因素導致內耳循環(huán)障礙(如內耳血管痙攣、血管水腫或形成血栓),內耳缺血、缺氧引起聽力下降。近年來,由于生活節(jié)奏加快,很多患者精神緊張,過度疲勞,情緒激動等使神經(jīng)功能紊亂,導致突發(fā)性耳聾發(fā)病率明顯升高[4-6]。由于突發(fā)性耳聾的主要特征為瞬間突然發(fā)病,且多數(shù)人發(fā)病前有情緒波動史或處于心理壓抑狀態(tài),面對突如其來的發(fā)病,患者往往措手不及,常表現(xiàn)為緊張、恐懼、焦慮、煩躁、絕望等[7]。針對患者的表現(xiàn),責任護士在進行常規(guī)的治療和護理的同時,應及時對患者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和有效的心理疏導,緩解其心理壓力,使患者盡快恢復身心健康[8]。
突發(fā)性耳聾患者多伴有以下心理問題,如:(1)煩躁、焦慮、抑郁:不明原因的聽力下降導致患者與外界溝通不暢,對疾病的不了解更加重了其焦慮的心理。另外住院后需要做各種檢查,其可能會擔心費用能否負擔,聽力能否恢復等等,這些顧慮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表現(xiàn)為煩躁、焦慮、抑郁等狀況。尤其是60歲以上患者,由于內分泌功能紊亂,另外子女們多因工作忙不能陪伴,發(fā)病后易引起憂郁情緒[9]。(2)恐懼、逃避:18歲以下的少年或青年患者經(jīng)歷較少,對疾病的耐受力不足,更易產(chǎn)生恐懼、逃避、驚慌失措等不良心理[10]。(3)多疑:一些患者治療2~3 d后未見明顯好轉,加之對疾病不了解,從而對于醫(yī)生的治療方案表示懷疑[11],不愿意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4)自閉、自卑:患者由于聽力差,不能正常與人交流,擔心以后的工作生活會受影響,可能會產(chǎn)生自閉、自卑等心理,表現(xiàn)為淡漠,不想與人交流[12]。上述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突發(fā)性耳聾患者疾病的治療和轉歸,因此需要給予患者專項護理干預,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緒,使患者積極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恢復患者的聽力[13]。
患者由于聽力下降導致在思想、情緒、生活習慣和人際關系等方面不能適應而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常出現(xiàn)焦慮、抑郁、孤獨等心理問題[14]。護理人員要及時了解患者的真實想法,隨時掌握其心理變化情況,根據(jù)其不同的職業(yè)、文化背景和心理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15]。積極維護患者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療的必備條件[2]。
心理護理可以減少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適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能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復,提高治療效果,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同時還能幫助患者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16],積極的面對治療,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配合心理治療,通過護理方面的心理疏導[17]、健康教育、臨床咨詢,可以改善不良情緒,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微循環(huán),提高突發(fā)性耳聾患者的恢復效果。
住院期間周到的服務,專業(yè)的健康指導對患者疾病的轉歸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細致且通俗易懂的出院指導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颊咦≡浩陂g責任護士能夠經(jīng)??醋o患者,并且給予及時的健康指導,但出院后生活中有許多方面應該注意,因此,出院前責任護士應告知患者以下注意事項:如,盡量避免在噪音較大的場所久留,接聽電話時間不要過長,加強防護措施。不長時間佩戴耳機,注意保護雙耳聽力不受損失,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疲勞,保證良好的心態(tài)。飲食宜清淡,忌煙酒及辛辣刺激食物,同時應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系統(tǒng)疾病,定期復查。對于藥物治療未痊愈的患者,可佩戴合適的助聽器,進行正常的生活[2]。并且應告知患者過度緊張、疲勞、悲傷等原因易誘發(fā)突發(fā)性耳聾,囑咐患者注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誘因誘發(fā)作用[4]。
據(jù)相關文獻記載,有效的心理護理能夠減弱負面情緒對患者疾病的影響,幫助患者調整好身心狀態(tài),對于疾病的康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6],也會使護理質量進一步提升[7]?,F(xiàn)階段我國已經(jīng)在臨床上大范圍推廣,這種護理方式主要具備以下幾種優(yōu)勢:首先,能夠使護理人員職業(yè)技能進一步掌握,在對患者病情進行全方位評估后,采取分組管理方式,每個小組負責相應的部分,使護理工作更加細化,責任明確,使護理工作專業(yè)性提升[8]。其次,護理人員能夠掌握較專業(yè)的心理知識,從而為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給予患者更多人文關懷[9],提升了患者滿意度和整體護理質量。再次,患者復健率有提升,也使護士的職業(yè)獲得感更高,增強責任感。本次研究證明,經(jīng)過一個周期的專項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效果、患者滿意度、患者復健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證明這種護理干預在突發(fā)性耳聾的臨床應用中具有較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