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項目學習;信息技術;實踐研究
2016年8月24日教育部“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團隊禇宏啟教授指出“核心素養(yǎng)可以高度抽象概括為“創(chuàng)新素養(yǎng)”并受其統(tǒng)領,而在教育實踐中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途徑主要有課程改革,教學實踐和教育評價三方面。教育云平臺的搭建正是為了滿足這三大塊的教育教學實踐探索。
教育云平臺提倡項目學習,項目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一種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學習方式,強調從基本問題出發(fā),通過組織學生協(xié)作互助來解決實際問題。怎么把我們的學生在課堂的45分鐘里的“玩”,遷移到實踐創(chuàng)新上來呢?梧州市十五中的同學們在教育云平臺的教育社區(qū)發(fā)布了自己的想法,并發(fā)動大家在校園中找“項目”。
學生們通過在云平臺上對項目進行投票,首選甄選出《圖書閃爍燈》項目。一般圖書館管理員每天要將同學們借閱或歸還的圖書,按照書上的標簽,先找到相應門類,再找到相應的位置,有時候管理員要反復在同一個區(qū)域查找一遍每本書的序列號才找到相應位置,很耗費時間精力體力,怎么樣結合我們學到知識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我們將搭建項目的想法公示在教育云平臺,多數同學們首選想到了用Scratch 編寫程序。2016年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信息技術》八年級下冊將主題五更改為神奇的Scratch“積木”,我們的學生對這個“積木”非常地感興趣。Scratch是一款由麻省理工學院(MIT)設計開發(fā)的一款面向少年的簡易編程工具。使用者可以不認識英文單詞,也可以不會使用鍵盤。構成程序的命令和參數通過積木形狀的模塊來實現(xiàn)。用鼠標拖動模塊到程序編輯欄就可以了。于是在信息技術課堂上,每個同學成為了小游戲的“締造者”。從最初的《躲避游戲》《彈珠游戲》再到《打地鼠》同學們盡可能地把自己以往玩過的游戲用過Scratch給制作出來,雖然美工稍差,但不影響它們的游戲功能,同學們在課堂課后玩得不亦樂乎。用熟悉的Scratch編程軟件來解決校圖書館的實際問題,同學們很快投入到創(chuàng)新中去。
基于項目學習本土化的創(chuàng)新實踐
一、構建學習共同體,老師分小組指導。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每個成員在小組中擔任的角色和任務都有所不同。比如信息技術老師物理老師負責指導學生制定項目計劃和協(xié)助學生完成每個環(huán)節(jié)。前期小組了解圖書館管理系統(tǒng)中,書本上的符號分別代表了什么門類和在書架哪個區(qū)域第幾層,甚至幾月幾日的刊印等信息。接下來,提供設計方案,同學們觀察到在學校現(xiàn)有的圖書館管理系統(tǒng)中,紅外線掃一下書標可以采集到歸還信息,如“幾年幾月幾日歸還圖書,圖書的標號為什么”。那么項目組的同學可以利用采集到的數據,建立excel數據表。
二、小組項目設計比拼與協(xié)助
Scratch編寫程序運用數據表,最后將Scratch連接測控板。當歸還書的時候,程序控制測控板找到書架上對應書目的位置,在書目錄下方的LED燈的閃爍,這樣快速找到還書的具體位置。
Scratch的程序可以多樣化,比如哪個組的程序更優(yōu)化,時間快,結果準。在教育云社區(qū)里分享彼此的程序項目,相互借鑒復用源代碼。甚至更多的老師和家長也可以加入進來。教育云家校聯(lián)系不僅僅止步于涉及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社群化可以在項目學習中得到體現(xiàn)。
三、項目實踐過程,需要硬件條件支持。
使用AS-BLOCK測控板,數碼管,LED燈,顏色探頭等硬件,搭建簡易的實體裝置。
在創(chuàng)新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不斷有學生提出新的技術要求,比如改良一下書本下方的書標,用不同顏色來區(qū)分門類,比如紅色是歷史類,綠色是數學類,黃色是外語類……這樣搭配一個顏色探頭在Scratch拓展設備上,當掃到不同的顏色,能在大的區(qū)域上提醒借閱者“自助”去歸還,減輕管理員的工作量。
有同學提出,為了提高取閱書效率,在每個書架的上方模仿電子車庫加裝LED燈,再每個書架的下方安裝一排LED燈,當在圖書室的電腦里搜索出要借閱的書時,書架上方的燈閃爍,然后具體書所在的位置燈閃爍。
還有的項目小組搭建機器人巡航車,當Scratch程序讀取借閱或歸還的書本時候,小車引導借閱者到達書架的大致位置,發(fā)出滴滴的聲音,如,滴一聲是書架一層,滴滴兩聲是二層書架。
如果從成本考慮,項目學習小組還有更好妙招,直接利用Scratch的語音功能,分析書本的位置,然后語音報出“第幾行書柜第幾層書架”再結合LED燈查找。
四、項目的實際運用反饋。
項目學習過程中,同樣發(fā)現(xiàn)不少問題,比如同時有幾個同學借閱了同一個門類的同系列書本,那么會出現(xiàn)書架上一排LED燈同時在閃爍,有項目學習組提出能否加裝具有顯示書標號功能的LED電子屏或者聲音提示系統(tǒng)。
在實際運用中遇到了技術問題,很多涉及到物理學科的電子線路,學生們可以在物理老師的幫助下,動手搭建線路。在這種自適應的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學到課本上的知識,實踐中結合了信息技術,物理,數學,音樂等多學科融合。
參考文獻:
[1] ?潘龍.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教學探討[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6(4).
[2] ?于莉.利用網絡環(huán)境拓寬學生參與學習的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6(10)
[3] ?姜繼勤.面向高職教育的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2015,(8).
作者簡介:蔣燕飛,女,198206,漢,廣西靈山人,梧州市第十五中學,中學一級,研究方向:創(chuàng)客教育。
(作者單位:梧州市第十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