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怡,卓明菊,梁寶卿
(江門市中心醫(yī)院呼吸科,廣東 江門 5290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以持續(xù)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患者心肺功能下降,運動受限,嚴重影響生活質量。[1]。COPD居全球死亡原因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勢[2]。我國COPD患病率、病死率均居高不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呼吸功能鍛煉極大改善呼吸困難癥狀,同時能夠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健康及生活質量(HRQL),減少惡化率以及縮短住院時間,還能改善心理障礙和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但呼吸功能鍛煉是一種需要長期堅持鍛煉的方法,短期見效慢,難以引起患者重視和堅持按時執(zhí)行。本文研究分析了品管圈在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中的應用,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在2019年3-2019年10月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符合第8版內科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診斷標準[3]。排除長期臥床、腦血管疾病后、后遺癥、語言溝通障礙及嚴重臟器疾病或者嚴重呼吸衰竭的患者。應用PDCA管理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
1.2.1 成立QCC小組
選定“呼拉圈”為圈名,參與QCC小組包括8名成員,其主要是呼吸內科中的??漆t(yī)師以及具有5年以上經(jīng)驗的護士,其中2名主任醫(yī)師,1名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
1.2.2 主題擬定
圈員每人總結1-2個科室現(xiàn)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利用投票方式,選出得分最高的活動主題。選題理由為:a.COPD患者無法正確進行呼吸功能鍛煉。b.COPD患者行呼吸功能鍛煉意識不強。C.欠缺呼吸功能鍛煉宣教資料和宣教途徑。d.科室沒有建立相關流程指引。e.責任護士健康教育不到位。
1.2.3 擬定活動計劃書
依據(jù)品管圈活動步驟的順序,確保相關的活動內容,依據(jù)PDCA循環(huán)所制定的3421原則對所需要的具體時間,畫出甘特圖。
1.2.4 現(xiàn)狀調查
制作工作查檢表,記錄已引導呼吸功能鍛煉的患者的基礎信息,詳細記錄患者未行呼吸功能鍛煉的情況,并尋找未進行呼吸功能鍛煉的因素,最后進行總結。
1.2.5 設定目標
目標值=現(xiàn)狀值-改善值=現(xiàn)狀值-(現(xiàn)狀值x改善重點x圈能力)。
1.2.6 原因分析
明確計劃的可行性,利用魚骨圖確定特征要因。其中病人因素要因有:角色淡化和自律性差以及溝通障礙,未掌握呼吸功能鍛煉方法,行呼吸功能鍛煉意識不強,年齡偏大;環(huán)境因素要因:科室欠缺呼吸功能鍛煉資料宣教,沒有建立相關流程指引;護士因素要因:責任護士宣教和培訓缺乏準確性。真因驗證:依據(jù)要因,反復對各要因實施真因查檢,超過80%影響力的因素:未掌握呼吸功能鍛煉方法28次,自律性差24次,行呼吸功能鍛煉意識不強16次,資料宣教12次,科室沒有建立相關流程指引10次,護士宣教少10次,護士培訓不到位8次。
1.2.7 效果確認
通過8月23日至10月11日8周的對策實施,在查檢表上表明患者的依從性明顯提高:病人因素32次,環(huán)境因素26次,護士因素18次,產(chǎn)品因素16次,其他因素4次,目標達成率為99.21%,進步率為75.76%。見表3。
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100%=99.21%
進步率=(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75.76%
工作人員自發(fā)地形成的小團體,隨后分工合作,利用品管的統(tǒng)計方法實施分析,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從而改善業(yè)績[4]。本次品管圈活動主要是護士自發(fā)發(fā)現(xiàn)和分析問題,改善問題,提高自身專業(yè)性,制定了規(guī)范的溝通范本及呼吸功能鍛煉流程,査找并使用資料,將其發(fā)放給患者,提高COPD患者的依從性,規(guī)范了科室宣教流程和手段。
從醫(yī)院角度,能夠增加患者的滿意度,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服務;從患者角度,提高患者的遵醫(yī)率和療效;從科室角度,提高了護理質量,提高了團隊的凝聚力;從護士角度,能夠提高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
表1 改善前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原因分析(%)
表2 改善后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