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莉
摘 要:批注式閱讀教學通過特定的文字或符號記下閱讀過程中的感想,更有利于學生對閱讀的學習,教師可以利用批注式閱讀來推進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討批注式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批注式閱讀 教學策略
批注讀是一種較好的閱讀方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疑問以及感想通過批注進行記錄,可以有效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與感悟能力。同時,批注式閱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可以與所學習的文本之間產(chǎn)生有效的對話,從多方面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促進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且,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賦予課堂生命力與活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
1.教學中的啟發(fā)式提問流于形式
當前的教學往往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新《課標》要求下的語文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因此,提問式教學是較受推崇的方式,它可以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同時也讓學生對文章有更好的思考。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在實際中,常常會存在較多問題,教師往往急于求成,學生還沒將文章進行一遍完整的通讀,教師就已經(jīng)開始向學生提問: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內容?文章中的哪些語句體現(xiàn)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等等。學生還沒有及時進行思考,而教師在提問后發(fā)現(xiàn)沒有學生回應,便自己對所提問題進行回答,在這種情況下,學生不能有效地閱讀文章以及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而且一些教師在課堂的提問中不夠發(fā)人深省,或不夠合理;即使一些教師能夠提出較有深度的問題,學生也不能很好地回答,往往應付了事,因此,即使進行了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依然不能對文章有透徹的理解。
2.教學方式不靈活
當前不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課堂效率較低。盡管一些教師已經(jīng)逐漸開始認識到教學方式不靈活的問題,開始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或者是引入一些有趣的小活動,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經(jīng)驗,這些手段常常不能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即使為課堂營造了較好的氛圍,但是學生在沒有學到有用的知識,反而浪費了課時。一些教師根據(jù)事先安排好的教學計劃進行教學,在一些問題的答案設置上往往拘泥于參考書,給問題限定固定的模式與答案,無法讓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缺乏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教師應當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學習閱讀,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賞分析文章的能力。
3.學生缺乏對閱讀的審視
新《課標》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要求是,將課堂留給學生,學生需要自主學習的過程,對所學知識能夠有大體上的把握。但是一些教師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并不好;一些教師按照優(yōu)秀的網(wǎng)絡課件或者自己的教學習慣展閱讀教學,可能導致缺乏對學生情感感悟的培養(yǎng),使學生不能有效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時間較少,無法進行有效的教學,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自己還沒有對文章進行深入的研究,就開始向學生介紹課外知識,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這導致學生最后只能掌握一些淺層的知識,無法進行深入的學習,而且也忽略了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沒有給予學生較多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缺乏對閱讀的審視時間,缺乏閱讀文章的情感體驗。
二、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策略
1.做好課前預習的批注
對于學生的閱讀學習來說,課前預習是較為重要的,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可以將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方便在課堂上更好地學習文章。預習不只是簡單地把文章讀一遍,不做任何的記錄,這樣往往對于閱讀學習起不到效果。預習應當是有效的,學生要在預習中能夠通過閱讀,對文章有一個總體的把握,并且能讀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文章中的語句以及生詞進行標注,并且對閱讀過程中不理解的地方做出較為明顯的記錄,并將文章中的主旨句標注出來。應該讓學生對一些簡單的批注符號有所了解,并且能夠在文章的預習中有效應用。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主閱讀與自主學習中,加強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取得較好的聽課效果。因此,課前預習的批注對于閱讀教學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教師應當利用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批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閱讀速度。
2.做好課堂教學的讀悟批注
要真正掌握一篇文章,就要與文本建立對話,只有加強溝通,學生才能對所學習的內容有一定的想象性補充,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應當逐步提高學生賞析文章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對文章的語句進行賞析,教師做出相應的點評。而且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較少,心智也尚未成熟,對于一些文章理解有限,這就需要教師設置一些與文章內容相關的開放性問題,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通讀,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文章中的個別語句進行賞析。同時為學生設置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思考、交流,完成對文章內容的深度理解。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還需要進行有效的讀悟批注,記錄一些重要的內容,幫助自己理解與把握文章。
3.做好課后的擴展批注
課后的擴展批注也是重要的,適當?shù)臄U展批注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鞏固和復習,還可以對批注進行概括性的總結。教師在進行課外內容擴展時,應當將批注引入課外閱讀的學習中,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學習方式,學習課外的知識,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一課,教師一方面對該篇文章進行詳細的講解,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對《三國演義》中的其他經(jīng)典內容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認識到這本經(jīng)典名著的藝術魅力。通過批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做出有效的記錄,一方面可以方便在課堂上重點聽講,另一方面也方便自己以后的鞏固與復習。
總之,教師應當意識到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對閱讀進行完整的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教師可以通過課前預習批注、課堂讀悟批注、課后擴展批注等批注式閱讀的方式,有效地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并且對一些重要內容進行記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通過思考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寬閱讀面。
參考文獻:
[1] 曹素娟《聚焦“批注”,讓語言與思維共生長—〈牛和鵝〉教學設計》,《小學教學參考》2019年第28期。
[2] 張鈞《基于學本課堂的文言文批注閱讀教學行動研究》,《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年第28期。
[3] 武庚敏《小學語文批注式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年第11期。
(向莉,女,土家族,1964年生,湖北恩施人,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