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春燕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對同一事物或現象使用不同的價值標準可能得到不同的判斷。發(fā)展性評價將著眼點放在被評價者的未來,包括大眾教育和終生學習的需要。傳統(tǒng)教育評價由于其目的重在甄別、選拔,所以只關注教育活動的結果,對教育活動過程很少關注。而新課程的評價理念則與此不同,它強調教育活動中師生、生生間的互動、理解和交流,體現以人為本的主體性評價的價值取向,也就是說更多地給予被評價者關注和關懷,關注被評價者個體的處境和需要,尊重和體現個體差異,注重對個體發(fā)展獨特性的認可和積極評價,以幫助每個個體認識自我,悅納自己,擁有自信,挖掘潛能,發(fā)展特長,最大可能地實現其自身的價值,得到最大的發(fā)展。
一、以評價激勵學生發(fā)展
在一次上課時,我問了一個問題,一位平時學習較差的學生舉起右手,我請他回答,他站起來,什么也不會。我問他:“不會,為什么舉手?”他說:“同學們老說我不敢回答問題,我也想舉一回手,沒想到,老師偏偏叫了我。”下課后,我和他約定:“以后你不會的時候就舉左手,當你會的時候就舉右手,我準叫你?!蔽业睦碛墒?,既然學生站起來,就要讓他體體面面地坐下去,以使他充滿自信地又一次站起來?!盀榱嗣恳粋€學生的發(fā)展”,是這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所追求的不是給學生下一個精確的結論,更不是給學生一個等級或分數與他人比較,而是了解學生發(fā)展的需求,重視被評價者的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變化,及時給予評價和反饋,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強調通過反饋促進學生改進,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
二、注意捕捉最佳評價的時機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賞識,怎樣藝術地鼓勵學生的進步呢?。為了鼓勵孩子發(fā)言,老師在上課時,用滿懷希望的目光注視全班同學:“小朋友,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訴大家,好嗎?相信你能行?!奔畹脑捳Z,熱切的目光,使一只只膽怯的小手高高舉起。老師邊稱贊邊獎給發(fā)言的同學一顆小星星。課后,同學們把小星星記在成長樹上。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教師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話語,是孩子們的陽光,是課堂的生命,極大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了空間。評價的方法與技術發(fā)生了變化,也可以出現很不同的效果。我班里有一名女生,學習吃力,常常受到批評,精神壓力大,每天總是用怯生生的目光注視著老師。一天,她的字寫得特別認真,我面帶笑容地說:“來,握握手,祝賀你取得的進步。”放學后,她跑回家,興奮地告訴媽媽:“今天老師和我握手了,我敢和老師說話了。”從此以后,孩子的目光不再躲避老師,每天有說有笑,學習也變得主動了。教師以滿腔的熱情、飽滿的精神、豐富的情感,對學生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贊許、拍拍肩膀的激勵、握握手的感激,都是評價,
三、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
也許有人會問:“學生究竟有沒有自我評價的能力?小學生怎樣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客觀正確的評價?”請看一位小學生的自我評價過程:一次,他交上一份寫字作業(yè),并給自己評分為A+,老師看了以后,打了一個A,并寫了一句批語:“字跡要工整?!睂W生拿到作業(yè)本后,寫了一句話提醒自己:“字跡要工整?!钡诙瓮瓿勺鳂I(yè)后,他給自己評分為A++。老師判作業(yè)時,去掉了一個+,又寫了一句話:“字太大了?!睂W生在完成第三次作業(yè)時,在本子上又寫了一句話:“字要寫小點?!弊鳂I(yè)完成后,他給自己評分為A++。這次老師滿意地給他打了A++。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評價能力,我專門在教室里搞了一光榮榜,孩子們隨時把自己認為最好的作業(yè)、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數學日記等貼上去,他們在這個空間里自主取舍,獨立思考,學會比較、反思,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老師還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記錄冊,里面設置了一些小欄目“今天我上學了,我能記錄下來?!薄敖裉煳疑险n發(fā)言了,我給自己一顆星?!睂W生根據自己的表現,用圖畫、粘貼為自己評價。開始,學生不知道該如何評價別人,有時在評議中甚至發(fā)生爭議和沖突,教師抓住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和他人。一次,學生針對小明能否得“星”爭論不休:“我不同意小明得‘星,因為他昨天作業(yè)忘做了,是后來補的。”“我同意小明得‘星,我們小組學習好,是因為他組織的好?!毙∶骶烤鼓懿荒艿谩靶恰??老師把爭論拿到班上,請其他同學評議。有的同學說:“我同意他得‘星,因為看人要多看優(yōu)點,只要進步大于缺點,就可以得‘星?!边€有的同學說:“小明這個星期比上個星期進步多了,雖然忘了一次作業(yè),但他能及時補上,而且補得很好,我們該原諒他?!蓖ㄟ^這樣的小組評議,學生體會到什么是真誠,懂得了贊美與欣賞別人,學會了寬恕。
總之,通過學生對評價過程的全面參與,使評價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反思、加強評價與教學相結合的過程,成為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激勵、自我調節(jié)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成為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和技能不斷增強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做好自身對學生的評價,更要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使自己從講臺上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有了同學、老師對自己肯定的評價和鼓勵,從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改正缺點,不斷進步,增強自己學習數學的信心,師生間的距離近了,學生無論是在回答問題、表演還是在小組討論、小故事方面,都存在著評價、競爭的意識,從而為自己設定榜樣、目標,進而向著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