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素菊
【摘要】目的 分析使用牽正散加減治療舌尖歪中風先兆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50例舌尖歪中風先兆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75例,使用牽正散加減進行治療)和對照組(75例,使用維生素B1、B12、通心絡膠囊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療效進行記錄分析。結(jié)果 與進行常規(guī)維生素聯(lián)合通心絡膠囊治療的對照組相比,采用牽正散加減治療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兩者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使用牽正散加減治療舌尖歪中風先兆,能夠阻斷中風患者臨床癥狀,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牽正散;舌尖歪中風先兆;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11..02
中風有外風和內(nèi)風之分,外風主要是由于患者感染風邪所致,而內(nèi)風則屬于內(nèi)傷病癥,又可稱為“卒中”。該病癥的發(fā)病率,死亡率和致殘率都極高,嚴重的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未中風患者出現(xiàn)舌尖左歪或右歪,輕度患者無不適感,嚴重者出現(xiàn)語言謇澀,含糊不清或不連續(xù),喝水從口角漏出?;蝾i肩背不適或疼痛,或困重,可伴有手麻及頭暈等癥狀,則為中風先兆,臨床上可根據(jù)這一指征,早期進行防治。中醫(yī)認為治療中風的主要方法為祛風通絡,養(yǎng)血滋陰?;诖耍狙芯酷槍空⒓訙p治療舌尖歪中風先兆的臨床療效進行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xiàn)將研究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間我院收治的中風先兆舌尖歪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總結(jié)患者舌尖歪原因有:姿勢不當,貪涼飲冷,頸椎病,腦供血不足。證型寒邪阻絡,氣血不足,寒凝血瘀。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5.4±6.8)歲,對照組男40例,女35例,患者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6.5±6.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邊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使用維生素B1 50 mg/d,維生素B12 5 mg/d,肌內(nèi)注射,通心絡膠囊(生產(chǎn)廠家:石家莊以嶺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B14001001095,0.26 g),一次4粒,每天3次。7天為一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2.2 觀察組
對觀察組患者行牽正散加減治療。具體治療方法:全蟲10 g;蜈蚣2 g;地龍6~15 g;土元9~15 g;葛根18~24 g;片姜黃9~18 g;桑枝9~15 g;防風9~15 g;荊芥9~15 g;藁本9~15 g;天麻9~18 g;云苓9~24 g;澤瀉9~15 g;炒白術9~24 g。煎服法:泡四十分鐘,煎二十分鐘,共煎三次,每次250毫升左右,溫服。一日一劑,7天為一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1.3 療效標準
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分析。其中痊愈:臨床癥狀消失,面部表情肌的運動功能恢復正常,舌尖無歪斜且能正常運動。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舌尖基本無歪斜,能緩慢的正?;顒?。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x±s)表示,率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總治療有效率為88%,對照組患者的總治療有效率為68%,與進行常規(guī)維生素聯(lián)合通心絡膠囊治療的對照組相比,采用牽正散加減治療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兩者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先兆中風是指中風之前出現(xiàn)的先兆。并非中風,而是中風前的預警。這類中風,身體往往沒有突出明顯的變化,但是,留意觀察還是能夠發(fā)現(xiàn)一些反常的癥狀。比如:舌尖歪斜,頭暈、手指麻木、頸肩背不適或疼痛,或困重等。出現(xiàn)先兆后立即警覺起來,就能有效的避免發(fā)生中風[2]。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西醫(yī)藥物治療對舌尖歪斜的治療效果不理想,而中醫(yī)認為,此病癥主要是由于風邪侵襲經(jīng)絡,導致脈絡不通暢,氣血不能濡養(yǎng)筋脈肌肉所致[3]。主要因素是由于患者的氣血虧虛,與心、肝、腎陰陽失調(diào),加之貪涼飲冷,憂思惱怒,或飲酒飽食,導致肝陰不足,肝陽暴漲。而中風所導致的后遺癥,并不能夠在短期內(nèi)恢復。中醫(yī)對舌尖歪的治療原則多以祛風扶正,疏通氣血經(jīng)絡為主。本研究采取中醫(yī)療法中的牽正散加減對中風先兆患者出現(xiàn)的舌尖歪斜癥狀進行治療,以期達到既病防變的功效,及早防止患者出現(xiàn)半身不遂,腦卒中等嚴重疾病以提高生活質(zhì)量。
通心絡膠囊為理血劑,具有益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效,能用于治療氣虛血瘀絡阻型中風病,對于治療患者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具有作用。牽正散最早源于宋代醫(yī)院醫(yī)學家,出自《楊氏家藏方》[4],在本藥方中,全蟲性平味辛,蜈蚣性溫味辛,兩者皆有有息風鎮(zhèn)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jié)之功效,治小兒驚風,抽搐痙攣,中風口歪;地龍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之功效,常炒制后用于治療痹癥及半身不遂;土元性寒味咸,有小毒,具有活血散于,通經(jīng)止痛之功效;葛根具有解肌清熱,降血糖,針對背強痛效果明顯,尤其是頸部;片姜黃味微苦而辛涼,能外散風寒,內(nèi)行氣血,苦溫相合,能外剩寒濕,內(nèi)破瘀血,有通絡止痛,祛風療痹之功效;桑枝性平味苦,入肝經(jīng),有祛風通絡之功效,用于治療手足麻木、偏癱具有很好的療效;防風性微溫,味辛、甘,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之功效;荊芥性微溫,味辛,有破結(jié)聚氣,透疹消瘡,除濕痹之功效,治惡風賊風,口面歪斜;藁本性溫味辛,有祛風散寒,除濕止痛至功效,治巔頂疼痛,風濕痹痛;天麻性平味甘,有息風定驚至功效,治頭風疼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四肢痙攣;云苓性平,味甘,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澤瀉性寒味甘,有利水滲濕至功效;炒白術有健脾益氣、除濕益燥,和中益氣之功效。將牽正散用于舌尖歪病人中,能夠增加患者腦血液循環(huán),祛風通絡,活血和營,從而改善舌尖歪癥狀。
古代醫(yī)學家曾提出“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說法。牽正散既能夠有效的驅(qū)風,還能夠活血,對舌尖歪中風疾病做到了標本同治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行牽正散加減治療,觀察組患者的總治療有效率達到了88%,對照組患者的總治療有效率為68%,與進行常規(guī)維生素聯(lián)合通心絡膠囊治療的對照組相比,采用牽正散加減治療的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兩者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使用牽正散加減治療中風先兆舌尖歪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使用牽正散加減治療舌尖歪先兆中風,臨床療效較好,能夠起到既病防變的作用,能夠阻斷中風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zhì)量具有顯著療效,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高 麗.牽正散加減治療缺血性中風53例[J].國醫(yī)論壇,2006,8(01):26.
[2] 姜德海,宗成翠.牽正散加減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3,29(11):901.
[3] 石 英.中西醫(yī)治療中風病口眼歪斜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6,12(20):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