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平
摘要:對聯是漢語言特有的藝術形式,它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利用對聯命制試題,不僅可以有效檢測考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可以增進考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本文以高考對聯試題為視角,對高考對聯試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五種主要途徑分別作了例證性解說。
關鍵詞:高考;對聯;傳統文化;傳承;途徑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科研課題“基于語文新課標實施高中生文化認同教育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它確立了中華民族的普遍認同感,使炎黃子孫具有強大的凝聚力。語文課程在傳播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進入新世紀尤其是近些年來,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進一步強化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內容?!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把“傳承中華文化”確定為課程目標,設計了相應的學習任務群;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各個部分;傳統文化內容在各類語文考試中比重增加,體現了語文教育對傳統文化的回歸。以對聯為例,恢復高考后對聯偶或出現在高考語文試題中,至2004年全國15套高考語文試卷,就有7套不約而同地命制了對聯試題,都是給出上聯,要求對出下聯。這是恢復高考以來首次出現這種形式的對聯試題,它繼承國文學習與考試的傳統,成為當年高考語文一道亮麗的風景。此后,對聯成為高考語文復習的常規(guī)考點和語文試題中的???。
對聯又稱楹帖、楹聯,是漢語特有的藝術形式,它以工整的對仗、協調的平仄展現出漢語獨特的韻律之美,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融匯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實踐證明,“對對子”確實是測試考生語文素養(yǎng)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充分利用這種古老而新鮮的形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還可以使學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增進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高考對聯試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或角度。
一、把對聯與傳統節(jié)日習俗結合起來考查
中國的傳統節(jié)日經歷了漫長的發(fā)展過程,積淀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挖掘展示節(jié)日文化內涵,可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2012年四川卷)補寫下列有關節(jié)日的兩副對聯。注意:①內容與節(jié)日有關。②可以不考慮平仄。
(1)端午上聯:賽龍舟不忘楚風余韻
(2)中秋下聯:明月千里寄相思
本題著眼于端午與中秋兩個傳統節(jié)日,前者充滿歷史人文氣息,后者飽含親情意味。端午節(jié)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jié)日,有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jié)相傳也是“衛(wèi)生節(jié)”,這一天人們?yōu)咄ピ?,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病,殺菌防病。端午節(jié)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佳節(jié)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托思鄉(xiāng)念親之情,祈盼豐收和幸福,自古就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題目給出的上聯與下聯有節(jié)日活動氣息和明確的節(jié)日意象,有利于引導考生在傳承文化的過程中形成愛國思親、忠勇愛家的美好品德??忌勺プ」?jié)日習俗特點,選擇合適的意象,展開聯想和想象,根據上聯“賽龍舟不忘楚風余韻”,可對出下聯,如“聞粽香尚思屈子忠魂”等;根據下聯“明月千里寄相思”可對出上聯,如“清風一縷拂丹桂”等。
對聯的產生與民俗緊密相連,對聯和民俗均屬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下面這道題把對聯與民俗緊密結合起來,考查詞性對品、平仄對立和詞義辨析。
(2014年山東卷)用下面的短語組成兩副有關春節(jié)和端午的對聯。要求上下聯各為七個字,語義連貫,符合節(jié)日和對聯特點,不得重復使用短語。
根據詞性對品,可以把“迎春綠”與“耀眼紅”、“千家樂”與“十里歡”分別組成上下聯;把“江邊柳線”與“門上桃符”、“青艾驅瘴”與“碧波競舟”各組成上下聯。然后結合詞義辨析把屬于春節(jié)與端午的詞語區(qū)別開來。再根據平仄對立,上聯尾字為仄聲,下聯尾字為平聲,即可組成兩副對聯:“江邊柳線迎春綠,門上桃符耀眼紅”;“青艾驅瘴千家樂,碧波競舟十里歡”。
二、把對聯與傳統民間藝術結合起來考查
現存?zhèn)鹘y民間藝術薈萃了戲曲、皮影、雜技、曲藝、舞蹈、剪紙、刺繡、年畫、泥塑、風箏、雕刻等上百個藝術種類,許多民間藝術杰作成為“中華一絕”被傳承和保留下來,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它們記錄著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理念,是民族悠久歷史的稀世物證,是文化延續(xù)和傳承的重要載體,堪稱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忌私膺@些傳統民間藝術,對強化傳統文化的認知,提高文化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于是把對聯與傳統民間藝術結合起來考查的試題便應運而生。
(2016年江蘇卷)文化宮為評書、古琴、昆曲、木偶戲四個文藝演出專場各準備了一副對聯,對聯與演出專場對應恰當的一項是()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頗多關節(jié),繪聲繪影巧合連環(huán)。
③白雪陽春傳雅曲,高山流水覓知音。
④開幕幾疑非傀儡,舞臺雖小有機關。
A.①古琴②評書③昆曲④木偶戲
B.①昆曲②評書③古琴④木偶戲
C.①古琴②木偶戲③昆曲④評書
D.①昆曲②木偶戲③古琴④評書
本題考查對聯,涉及對評書、古琴、昆曲、木偶戲這些傳統文化形式的認識。解答此題,先根據題干中“文化宮為評書、古琴、尾曲、木偶戲四個文藝演出專場各準備了一副對聯,對聯與演出專場對應恰當的一項”的表述,仔細分析題中各副對聯所代表的行業(yè)或事物,再運用排謬法得出答案為B項。
三、把對聯與中華傳統禮儀結合起來考查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國人以彬彬有禮而著稱于世。早在戰(zhàn)國至秦漢年間,就有了完整記載社會典章制度的《禮記》?!安粚W禮,無以立?!弊鳛橹袊鴤鹘y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禮儀不僅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準則,對提升綜合國力與構建和諧社會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所有文化現象中,祝福與祈禱所生成的文化景觀,是日常生活中用來區(qū)別不同民族的獨特標志。下面這道題就把對聯和祝壽禮儀結合起來考查。
(2007年浙江卷)下列對聯,最適合祝賀老師70壽辰的一聯是()
A.碧桃獻歲宜家受?;追甏韩@壽延年
B.為學有宗古稀成慶誨人無倦恩重及門
C.樂道安貧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澤猶存
D.執(zhí)掌教壇垂七十載栽培桃李滿三千株
古人云,千富貴不如一長壽,“五福(福、祿、壽、喜、財)壽為先”?!皦邸贝砹酥腥A民族的美好愿望和精神追求,也體現著中國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生命的追求與尊重。祝壽風俗是人生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壽聯是漢族民間祝壽的對聯,其內容富有針對性,須切合壽者的性別、年齡、地位、職業(yè)、品德和成就;多用成語、典故、專名等,用時須先了解其含義,如“花甲”“古稀”“耄耋”“期頤”等。這道題目考查考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了解,體現語文學習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功能。A項中的“花甲”表明適用于60歲壽辰。B項中的“古稀”指人生70歲,出自杜甫詩句“人生七十古來稀”?!罢d人無倦”表明是指“老師”,最符合題意。C項沒有表示年齡的詞語,且“音容宛在”“手澤猶存”表明這是一副挽聯,是用來紀念已經去世的人。D項中“執(zhí)掌教壇垂七十載”,表明從事教育工作近70年,而非指年齡70歲。
四、把對聯與文學常識結合起來考查
文學常識本身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精髓的沉淀,是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重視,文學常識的重要性也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高中生識記文學常識一方面可以拓展知識面,豐富文化底蘊與人文素養(yǎng);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知人論世進而論文,從而精準地把握文中所載之“道”。所以,不少高考試題把對聯和文學常識結合起來考查。
(2014年天津卷)以下四副對聯分別對應四位文學家,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①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②剛正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③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④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
A.①韓愈②班固③屈原④蘇軾
B.①韓愈②司馬遷③屈原④李清照
C.①歐陽修②司馬遷③賈誼④蘇軾
D.①歐陽修②班固③賈誼④李清照
本題考查的都是彪炳史冊的文學大家,他們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創(chuàng)造者和傳承者。前賢先哲的垂范是感召后世的重要方式。這一副副對聯猶如一幅幅鮮明生動的人物畫卷,考生答題仿佛與前賢先哲對話,其熏陶感化可想而知。解答本題須讀懂對聯所寫內容,抓住“八代”“信史”“九歌”“詞苑”“女兒”等關鍵詞,聯系選項中作家的生平事跡、創(chuàng)作成就和評價即可推導出答案。
五、把對聯與蘊含傳統文化元素的標識結合起來考查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化遺存,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圖形及大量人物、動植物、各類幾何紋等都體現了民族性格及民族審美意識,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地域特色,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作的現代標識體現出鮮明的文化內涵和強烈的民族性、時代感。富含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的標識自然成為命題的上好素材。
(2007年湖北卷)下圖是第八屆中國藝術節(jié)節(jié)徽。該圖案以編鐘為主體,既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又體現了舉辦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間是中國藝術節(jié)節(jié)徽,下方的波浪既是象征湖北云夢水澤地域特色的傳統云水紋飾,又是象征吉祥如意的祥云,形似一個橫著的阿拉伯數字“8”。中間的中國藝術節(jié)節(jié)徽,是每一屆藝術節(jié)設計節(jié)徽時必須采用的。請結合節(jié)徽圖案的含義,為“八藝節(jié)”主會場擬一副對聯,平仄不作要求,不超過30字。
這道看圖擬聯題頗具創(chuàng)意,富有濃郁的文化氣息?!鞍怂嚬?jié)”節(jié)徽運用了具有荊楚文化特點的符號,傳達出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既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又體現了舉辦地湖北深厚的文化底蘊。解答本題,考生須關注“湖北”“云夢”“八藝節(jié)”等詞語,選取圖案上的編鐘、祥云等主要意象,展開想象,恰當運用動詞、形容詞,擬寫出符合要求又有一定意蘊和表現力的對聯。例如:
三千年編鐘余韻回響中國八藝節(jié),
八百里云夢水澤激蕩華夏四海情。
氣蒸云夢,編鐘齊奏,展荊楚風情;
光照神州,百家爭鳴,頌中華文化。
實際上,一副對聯所包涵的傳統文化內容常常是豐富的,有較強的綜合性,這在臺灣國文試題中表現得尤其突出。茲舉一例:
(2012年臺灣)閱讀下列楹聯,依序選出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
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讀漢文取堅,最有味□□歲月;
與菊同野,與梅同□,與蓮同□,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里神仙。
A.達/卷中/疏/潔
B.道/卷中/疏/逸
C.達/篇外/寒/潔
D.道/篇外/寒/逸
這是由清代名臣、蘇州籍狀元陸潤庠為蘇州留園五峰仙館撰寫的著名楹聯。
上聯抒寫忘情書中,以書為伴的文士之樂;下聯轉寫流連花草,含英咀華,妙寓淡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和志趣。對聯涉及到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國學經典和中華花草文化。
總之,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語文學科在高考科目體系中獨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優(yōu)勢。語文試題要突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就必須精心選取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的內容,萃取精華,巧妙設題,做到“考”以載道,對接生活,使考生在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深刻領悟其中的文化內涵,深切感受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復興中學)
[責編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