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致力于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本文立足紅色文化及其軟實力內涵,闡述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與文化強國的內在契合性,并從增強紅色文化自信、加強與國際的對話和交流、完善紅色文化公共服務體系三方面探究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的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文化強國;紅色文化;軟實力;提升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1]。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又多次強調“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提出了“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要求。
一、概念界定
(一)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不是紅色和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將中國歷史文化中紅色寓意與社會歷史實踐的思想有機的整合;紅色文化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不斷地選擇、融化、重組、整合中外優(yōu)秀文化思想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態(tài)。它蟄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發(fā)展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民主主義文化是紅色文化的主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先進文化是紅色文化的傳承、豐富與發(fā)展。紅色文化是戰(zhàn)爭與革命時代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爭取獨立和解放的長期革命實踐中所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革命傳統(tǒng)及其載體[2]。
(二)紅色文化軟實力
文化軟實力是相對于物質硬實力而言的,主要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創(chuàng)新力和傳播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召力和影響力[3]。紅色文化軟實力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于紅色文化、紅色精神而產生的綜合影響力。具體而言,紅色文化軟實力體現(xiàn)為以紅色精神和紅色基因為靈魂的文化凝聚力,以公益性紅色文化事業(yè)為基礎的文化服務力,以經營性紅色文化產業(yè)為重點的文化競爭力,以紅色文化交流和傳播為途徑的文化影響力。紅色文化軟實力對內就是一種凝聚力、創(chuàng)造力和生命力,對外就是一種影響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與文化強國的內在契合
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紅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到這一特定階段的客觀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是精氣神的凝聚,“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4]160
(一)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有助于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
紅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是文化強國戰(zhàn)略應有之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當代,僅僅發(fā)展和推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不夠的,我們應在與外界的文化交流與互動中,更多地融入既內嵌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理念,又彰顯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作用的、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文化,紅色文化則完美地契合這一系列要求的典型文化形態(tài)。另一方面,紅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正是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這是因為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的過程,既是一個增強我國文化國力、提高我國文化地位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我國文化安全度的過程,還是一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和中國夢的過程[5]。
(二)文化強國戰(zhàn)略為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建設”文化強國必須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根基、以西方優(yōu)秀文化為借鑒,建立具有時代特征、民族特色和社會主義先進性的文化體系?!盵6](P6)紅色文化,是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時代背景下誕生和發(fā)展的,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紅色文化,根植于中國本土,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文明形態(tài),代表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先進方向。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提出,為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獲得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良好契機。
三、文化強國戰(zhàn)略背景下紅色文化軟實力發(fā)展路徑
(一)增強紅色文化自信,是增強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必然選擇。增強紅色文化自信,既是對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撐,也是加強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必然選擇。為增強紅色文化自信,教育部門應加強與高校、文化研究所的合作,開發(fā)適用于各年齡段人群的紅色文化教材,將紅色文化轉化為學生刻苦學習的動力。如江西全省各級各類學校開設紅色文化課程,并統(tǒng)一使用自主編寫的紅色文化教材。這套教材是國內首套成系統(tǒng)的紅色文化教材,也是該省狠抓立德樹人的有益嘗試。
(二)加強與國際的對話和交流,是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依托。紅色文化作為作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整合結果的文化,是對外文化輸出時的獨特亮點。取材于小說《紅巖》的大型現(xiàn)代舞劇《紅梅贊》在朝鮮演出受到廣泛歡迎,江西民歌《十送紅軍》和《八月桂花遍地開》等紅歌融入現(xiàn)代舞劇、戲劇中,在亞洲、歐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qū)公演并受到廣泛好評。可見,培養(yǎng)對紅色文化的自信和自覺,著力提升我國紅色文化軟實力,打造紅色文化精品,主動對外宣講和傳播,有助于擴大世界人民對我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勵精圖治的艱辛的理解與認可,有助于中華文化在國際文化舞臺上的宣傳和推廣,有助于紅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三)完善紅色文化公共服務體系,是增強紅色文化軟實力重要抓手。首先,政府要提升完善紅色文化服務體系方面的管理能力,增強紅色文化服務能力。其次,政府應加大用于紅色文化服務事業(yè)發(fā)展的資金投入,并給予政策上的照顧。再次,政府應加強對現(xiàn)有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力度,著力探索紅色文化和時代文化的結合,注意推進城鄉(xiāng)的協(xié)調發(fā)展,降低城鄉(xiāng)紅色文化服務質量的差距;構建紅色文化共享平臺[6]。
筆者對文化強國視域下的紅色文化軟實力進行深入闡釋與思考,是為了更好地借助于紅色文化及其軟實力,助推文化強國夢的早日實現(xiàn)。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源,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將不斷推陳出新。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網,2017年10月27日.
[2]鄧顯超,楊章文. 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內涵及構成要素探析 [J]. 毛澤東思想研究,2016(2):106.
[3]軟實力也是硬道理 [N]. 光明日報,2008 -07- 30(3).
[4]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 [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8.
[5]周艷紅. 文化強國視域下紅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路徑探究 [J]. 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
[6]郭金明. 如何提升紅色文化軟實力 [J]. 文化縱橫,2018: 132-133.
作者簡介:李曉燕,贛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