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鵬程
摘 要 信息化背景下,職業(yè)院校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在保證教學效果的同時,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本文從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就其解決對策進行了研究,希望幫助職業(yè)院校更好的應對教學改革的挑戰(zhàn)。
關鍵詞 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問題;對策
前言
2018年,在《關于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意見》中,國務院提出“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的意見,同年教育部啟動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強調提高師生信息素養(yǎng),從原本的技術應用拓展到能力素質,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具備良好的信息思維,借助信息技術來對教學、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是確保信息化教學工作順利實施的關鍵,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1]。
1 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
信息化教學能力指職業(yè)院校教師在具備良好專業(yè)知識的前提下,運用信息化技術來對專業(yè)知識進行處理,將信息化技術手段融入課程教學中,將知識更好的傳授給學生。信息化教學能力要求教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借助計算機知識進行信息處理以及教學方案的設計,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從目前來看,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體現在幾個方面:
1.1 信息素養(yǎng)不高
信息化培訓是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有效的培訓,職業(yè)院校教師能夠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作用。當前,部分教師會主動去學習信息化技術,掌握相應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但是從整體角度分析,普遍存在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多數教師雖然具備了相應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辨識能力,卻沒有能夠對信息進行有效處理,缺乏對于信息化教學軟件的合理應用,加上陳舊網絡設備對校園網絡質量的影響,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1.2 研究能力薄弱
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與教育研究能力密切相關,調查顯示,當前,多數教師對于信息規(guī)劃教育研究保持了積極態(tài)度,參與到了學校和教育機構組織的信息化教學課題申報及研究中,不過因為本身的信息處理和加工能力不高,在對一些高難度教學工具軟件進行使用和研究的過程中,暴露出了能力薄弱的問題。從整體層面分析,多數教師都可以借助教學平臺開展教學工作,不過因為信息化科研能力不高,信息化教學能力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1.3 交流合作欠缺
為了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職業(yè)院校會組織教師參與校內和校外的交流合作,不過多數情況下,校內信息化培訓的時間較短,一般只有一天乃至半天,教師之間的交流合作不足,繁重的教學人物使得很多職業(yè)院校教師很少有機會參與校外培訓,對信息化教學設計、教學實踐以及教學效果等問題缺乏有效的交流協(xié)助,加上現階段并沒有形成完善的信息化研修平臺,教師本身的信息處理能力薄弱,無法將信息化技術很好的應用到課程教學中[2]。
2 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強化對策
2.1 創(chuàng)設信息化環(huán)境
一是職業(yè)院校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將信息化教育納入到教育活動經費投入的范疇,為信息化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良好保障。職業(yè)院校需要對信息化教學所需的軟件和硬件條件進行改善,做好各類設備采購的同時,更應該關注軟件資源建設,對信息化教學的設備和設施進行改善;二是學校領導應該帶頭做好信息化教學,提升信息化領導能力。領導對于信息化教學的重視程度會直接影響信息化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如果領導的信息化一是能夠得到增強,教師也可以更好地將信息化技術融入課程教學中,推動信息技術與管理的融合;三是應該對激勵機制進行完善,做好教師教學能力的考核工作,對教師開展的信息化教學活動進行監(jiān)督和評價,配合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措施來確保教師能夠更加積極的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例如,可以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與績效工資結合在一起,調動其開展信息化教學的能動性,實現信息化教學能力及素養(yǎng)的提升,在校園內部營造出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
2.2 明確教學能力結構
現階段,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升面臨著兩個關鍵性問題,一是必須積極響應教學改革的號召,參與信息化教學培訓,確保教師能夠掌握信息化教學知識以及信息技術應用手段,促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職業(yè)院校的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yè)教學能力、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保證信息化教學的順利實施;二是為了對教師在信息化教學中存在的信息處理能力薄弱的問題進行解決,切實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職業(yè)院校應該以職業(yè)教育為導向,借助培訓學習、教學研究、信息化大賽等方式,強化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
2.3 關注校內校外交流
職業(yè)院??梢酝ㄟ^校內外交流合作的方式,提升教師對于信息的制作及處理能力,各單位學校之間應該加強合作,形成共同制作學習資料、共同進行圖像處理、共同設置教學平臺的良好局面,做好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實踐的調查研究,對信息加工深度、創(chuàng)新難度等進行研究,明確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制定出相應的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體系標準,指導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提高,同時也可以通過信息化培訓、信息化論壇等方式,引導教師對信息化技術進行合理利用,提升信息化教學的效果[3]。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信息化時代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得到了越發(fā)廣泛的應用,想要將信息化技術合理的運用到課程教學中,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從目前來看,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存在一些問題,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信息化教學要求,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對問題進行解決,提升教師的信息化能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高技能專業(yè)化人才。
參考文獻
[1] 周素林.智慧校園環(huán)境下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23):417.
[2] 張敏.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問題及對策[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9,18(16):241-242.
[3] 敖茂堯,梁裕,萬良.廣西職業(yè)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現狀與提升策略研究[J].廣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8,11(6):68-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