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琴芳
摘?要:物理是初中學科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初中生需要學習的重要課程,而且物理本身屬于理科范疇,其自身的實踐性比較強,與人們的實際生活也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初中教師若想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則可以充分利用物理與生活的關系,結合物理教學的知識內容,以及學生的生活認知水平,運用多種合理的方式,將相關生活素材有效融入物理教學內容之中,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也能夠提高整個教學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生活素材;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應用
引言:
當前,新課改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入,使得初中教師意識到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存在的不足,并且也對物理教學方式進行了相應的創(chuàng)新,以此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高效性。其中生活化的教學成為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方式,但是有些教師在應用這一教學方式時,并沒有取得良好的預期效果,主要是與實際生活相脫離。因此,初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物理教學時,需要將生活素材與相應的物理教學有效結合,并且要確保生活素材的合理性。
一、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
在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基本都處于較為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之下,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被有效調動起來,從而導致整個課堂教學氛圍的活躍性比較低下,且非常沉悶,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還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1]。而將生活素材有效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之中,則能夠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講解抽象性較高的物理知識,既能夠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親近感,也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此同時,生活化的物理教學,也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還能夠利用生活素材,調動學生的活躍性,促使整個課堂氛圍得到良好的構建。另外,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能夠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這也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掌握,以便于對物理教學計劃及內容的合理調整,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
由于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初中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過于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因此,教師更加側重于物理理論知識的講解,導致實踐性的教學大大減少,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在教學中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從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而且教師還在經常使用講授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到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對于抽象性的物理知識更難理解。而初中物理教師將生活素材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則能夠增加學生觀察、實踐的學習機會,激發(fā)學生自身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讓整個物理教學內容更加貼近于學生的生活,也能夠讓學生的物理學習需求得到有效的滿足,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此外,將生活素材融入到初中物理教學內容之中,有利于學生探究興趣及熱情的提升,促使學生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并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生活實踐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進而提升學生自身的物理學習能力。
二、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生活素材創(chuàng)設物理教學情境
初中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融入相應的生活素材,能夠提高物理教學知識內容的豐富性,讓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的更多可能性,以此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教學之中,進而促進物理教學質量及效率的提升。而教師若想實現(xiàn)生活素材的有效應用,則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提高生活素材應用的有效性[2]。
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師需要結合物理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生活素材,并利用這一生活素材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借助生活情境展示物理知識,以此增加物理教學的新鮮感,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參與生活情境的過程中,對物理知識有一個全新的認知,進而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促使初中自身的物理知識水平得以提升。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密度這一物理知識時,教師先對學生講述死海事例,利用多媒體設備將人在死海中漂浮看書等多種漂浮現(xiàn)象展示學生,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產生一種新奇性,然后借此將學生引入到教學內容之中,讓學生理解更好的理解密度這一知識。
(二)結合教學內容引入相應的物理生活經驗
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都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并且也處于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因此,每一位學生的生活經驗也是不同的,而在他們積累的生活經驗中,包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3]。初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的講解時,要對學生積累的生活經驗加以重視,并從中找出相應的物理教學資源,并將其融入到物理課堂教學內容之中,以此降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難度。
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光線折直射等相關物理知識時,借助學生大都來了解的放大鏡聚焦原理,引入相應的物理生活現(xiàn)象: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將火柴放到放大鏡聚焦的位置,不一會兒,火柴就會出現(xiàn)燃燒的現(xiàn)象。初中教師將這一生活化的物理現(xiàn)象應用到課堂中,則能夠借其引導學生思考“這一現(xiàn)象涉及到哪一物理知識?火柴燃燒是如何引起的?與什么有關系?”等相關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這些問題,深刻理解相關物理知識。
此外,教師也可以將相同重量的沙子與水一起放在陽光下暴曬,讓學生猜測在幾個小時后,誰的溫度會比較高,并使其思考原因以及相關影響因素。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根據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得出沙子溫度高這一答案,在此之后,教師再將這兩種不同的物質一起放在陰涼的地方,然后讓學生思考誰的降溫速度更快,影響因素都有哪些?通過這樣的生活實驗,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4]。
(三)利用常見的生活物品增加教學內容的豐富性
初中是學生接觸物理知識的開始階段,由于學生對物理的認識時間較短,且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也因此,對于各種物理現(xiàn)象也有著極強得的好奇心。再這種情況下,教師則可以運用趣味性較高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出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提高自身的物理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在物理課堂中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升其學習效率。基于此,初中教師可以根據物理教學內容,選擇合適且常見的生活物品,進行相應的物理教學實驗或者開展相關的物理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理解物理知識。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聲現(xiàn)象這一物理知識時,可以借助生活物品進行實驗,讓學生理解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播這一知識。由于玻璃罩的空氣很難抽盡,所以,教師可以選用暖水瓶,將生日賀卡中的音樂芯放到空的暖水瓶之中,并塞緊瓶塞,這時聲音就會消失。利用這樣的實驗,提高學生的物理認知水平。
三、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效應用生活素材,不僅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有效改進,也是對新課改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而初中教師若想提高生活素材在物理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性,就要對物理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鉆研,挖掘出其中的生活元素,明確其與生活素材的結合點,并選擇與物理教學知識內容相符合的生活素材。
參考文獻
[1]?熊康. 淺析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A]. .教師教育論壇(第一輯)[C].:,2019:2.
[2]?張素群. 淺析如何運用生活素材優(yōu)化初中物理教學[J]. 數(shù)理化學習:教研版,2015(1).
[3]?李家發(fā). 探究初中物理教學中生活素材的應用[J]. 赤子,2019,000(018):36.
[4]?王全福. 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 考試周刊,2018,000(0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