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軍
內容摘要:“文章乃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文章寫作是一個人思想的外化,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與理想追求。所以,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與寫作的過程是中學生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的重要途徑。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對高中的作文教學與寫作指明了方向,也是高中生作文的基本要求。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文教學 策略研究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四個核心要素均與作文密切相關。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考語文的重頭戲。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學中貫徹落實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顯得尤為必要?;谡Z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維度,現(xiàn)提出以下教學策略:
一.高中寫作教學中的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是指在言語活動中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和經驗,良好的語感,在積累的語言素材之間建立有機聯(lián)系,將自己獲得的語言素材整合成有機的系統(tǒng),理解和掌握漢語言文字使用的基本規(guī)律,以及個體語言經驗的形成;語言使用是指利用語言規(guī)則能夠有效地完成交際活動,并能夠根據具體的語言情況有效地使用書面語言與不同的對象進行交際。
當前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的作文模式化、套作作文大量涌現(xiàn)。究其原因,學生沒有積累較為豐富的語言材料。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要讓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漢代場雄說能讀千賦,則能為之?!碧拼笤娙硕耪f:“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边@“千賦”與“萬卷”、說明多讀書才能作好文章,西晉機說:“詠世德之駿烈,通千人之清芬。游文章之體府,嘉麗藻之彬彬,概投簡而援筆,聊宣之乎斯文?!彼J為文章是作者暢游書林文府時所產生的感受的表現(xiàn)與敷陳。17版課程標準在學習任務群中提出的整本書閱讀,能讓學生接觸到足夠的豐富的語言。拿高中課本節(jié)選的 《紅樓夢》中“林黛玉進賈府”一節(jié)來說,從這一篇節(jié)選的單篇短章中學生很難積累到豐富的語言,實際上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語言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有許多的語言材料值得學生去積累、模仿與運用。比如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時,她第一次見到賈府那樣的陣勢,嚇呆了,曹雪芹就用一“蹭”字就把劉姥姥走路時因為害怕,腳提不起來,在地上磨的樣子、神態(tài)描寫的淋漓盡致。劉姥姥二進賈府時,知道了平兒的身份,“忙跳下地來問‘姑娘好”。75歲的老太太,一下跳下地,雖年紀大,但身體硬朗,動作利落,活畫了莊戶人家的特點。賈母從來不會“跳”,林黛玉也不會“跳”的,薛寶釵也不會;再比如賈政打寶玉時,“蓋了三四十下”。一“蓋”字,寫出了賈政在用整個身體的力量在打,四聲的“蓋”比三聲的“打”體現(xiàn)出打的動作更重。象這些動詞的妙用,如不進行整本書的閱讀,學生一般不會有所感知和積累的。
二.高中寫作教學中的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思維發(fā)展能力是實踐創(chuàng)新的前提與基礎,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在整個語文學科體系中對人的思維、語言表達以及文化傳承起到了獨特而又綜合的作用。
目前,高中語文教材的編寫偏重閱讀教學,而忽視寫作教學。閱讀是從外向內吸收和借鑒的內化過程,寫作是從內向外表達的外化過程,閱讀和寫作是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曾說過:“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思真;作者胸有鏡,入境始與親?!比~老先生的句子告訴我們,每篇文章都有一個寫作思路和清晰的主線。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一課《林黛玉進賈府》為例,文章的第八自然段是對“榮禧堂”的描述。曹雪芹在描寫這一部分時,首先描寫了榮禧堂的位置,把握了榮禧堂在整個庭院中的地位。其次,描述了榮禧堂屋內的布局。從整體到局部,從室外到室內,從物理環(huán)境到人文環(huán)境。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首先讓學生總結,通過直觀的語言體驗,分析和探索作者的寫作邏輯,形成自己的理解;其次,教師安排課外寫作練習,運用課堂所學的寫作邏輯,介紹一個地方,如圖書館介紹。教科書中所選的文章都是國內外古典文學作品,經典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通過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分析,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概括邏輯規(guī)律,讀寫結合,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語文素養(yǎng)。
三.高中寫作教學中的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
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達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和素質。寫作是人們形成審美體驗、發(fā)展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寫作中,學生通過閱讀、欣賞優(yōu)秀作品、欣賞語言藝術,體驗豐富的情感,激發(fā)審美想象,體驗思想魅力,領悟人生哲學,逐步學會用書面語言來表達美和創(chuàng)造美,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和主體意識,來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批閱和點評。在作文批閱中,學生也可以成為主體,通過學生對作文的相互評價,使學生能夠感受、體驗和識別其他學生作品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更好地修改自己的文章。葉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中》表示,讓學生參與作文評價,發(fā)展思維,提高欣賞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具體操作如下:
(1)在學生互評作文之前,教師先說明高考作文的寫作目的、寫作要求和評分標準。學生可以從某一角度對作文進行評價或綜合批閱。比如:結構、表達、概念、主題。由于評價要求較多,教師應在每個學生相互評價前對學生進行指導。
(2)學生評價。學生評價作文的能力也是需要逐步發(fā)展的。因此,在學生互評作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指導。學生可以從全文開始,然后看每個段落的字詞、句子和格式,最后看看全文。
(3)教師總結,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學生作文互評的過程是一個欣賞和識別美的過程,是一個互相學習、彌補缺點的過程,在評價學生作文的基礎上,學生有興趣積極修改作文,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作文互評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策略。
四.高中寫作教學中的文化傳承與理解
文化,簡單理解,就是某一地區(qū)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tài)的統(tǒng)稱,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比如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人為本,講究誠信,強調和諧,重視教育,倡導德治”等等。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對于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國人民始終保持奮發(fā)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高中階段的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是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中堅力量,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古典文學作品,積累國內外古典文學資料,繼承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理解和借鑒外國文化,吸收人類文化的精華,在廣闊的文化視角下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不斷繼承、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近年來,高考高分作文大多是具有文化品位和思想內涵的文章。在高中作文教學中,應該始終貫穿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具體操作如下:
根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閱讀與討論學習任務組2本全書”的要求,選擇3-5本作品進行兩學期的閱讀。高中第一學期,教師可以根據《紅樓夢》、《巴黎圣母院》、《哈姆雷特》等教材“名著導讀”中的部分來選擇自己的作品。通過整本書閱讀經典文學作品,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積累寫作材料,寫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為寫作奠定基礎。然后學生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圖書館、檔案館等閱讀文章,通過各種媒體了解時事,關注當代文化生活,分析對當前文化的理解,闡述自己獨特的見解,不斷提高文化理解,練習分享,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在高中作文教學中,首先,我們應該通過閱讀整本書來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欣賞水平,從而批判地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從而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優(yōu)秀文章。
參考文獻
[1]劉春文.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作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6(6).
[2]趙永攀.指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文本解讀[J].教學與管理,2017(6).
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課題名稱《新形勢下高中階段師生關系建設》,課題立項號(GS[2017]GHB1632)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