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曉齡
【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與變化,各行各業(yè)都在不停的探尋緊跟時代潮流的創(chuàng)新途徑,教育行業(yè)也不例外。在小學的教育教學當中,因為學生們所處的社會越來越發(fā)達,所以學生們的想法也越來越自主與跳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對現(xiàn)在學生們教育的需要,因此,探尋生活化教學方式如何進行創(chuàng)新,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課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創(chuàng)新途徑
一、生活化教學方式初探
什么是生活化教學方式呢?顧名思義,就是將教學活動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在學生們覺得更為親切的生活場景中進行教育教學。那么如何做到在語文學科中融入生活化教學方式呢?教師們其實已經探討出了很多方法,如情境引入教學,在每堂課的開始,都先描述一段貼近學生們生活的小情境,從而引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這個方法對學生們來說最初是新鮮的、吸引人的,但是久而久之,卻變得像一個老師的教學套路,學生們對此的興趣也會減少,讓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變得更像一種形式,這就違背了老師們當初設置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初衷。因此,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科當中創(chuàng)新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與思考的問題。
二、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途徑
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當中,老師們更加注重學生們對于語文知識與技能的掌握,而容易忽略學生們在情感上的需求,以及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感受。生活化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些缺陷,但也仍需要教師們與時俱進,不斷對生活化教學方式進行改變與創(chuàng)新。
1.以教材為藍本,引入生活化元素
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與學習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教材了,不管教學形式如何變化,教師們都必須緊緊圍繞小學語文的教材進行教學設計。在小學語文的教材當中,不僅僅有符合學生們成長心理變化的內容,更具有科學性,符合小學生們的認知情況,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們要利用好教材內容,提取教材中貼近學生們生活化的元素,并且進行一個深入挖掘,再反饋到課堂當中去。這樣既不顯得生硬,又容易被學生們所接受。
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來源于生活的學科,教師們可以根據(jù)課本的內容,再多尋找一些課外的案例,在講解課本知識的同時,又可以給學生們做一個拓展,這個拓展是學生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到的,能夠使學生們感到親切以及能夠激發(fā)出他們的同理心,這樣在記憶的時候,學生們會記得更牢固,并且在生活中如果真的遇到老師課堂上所說的內容時,他們會有一個聯(lián)想記憶,并對下一次課程更加期待。
2.以生活為出發(fā)點,引導學生熱愛生活
生活雖然由柴米油鹽這些煙火氣組成,但在這些平凡當中又蘊含著不平凡的美,只不過這種美,只有用心的人、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夠發(fā)現(xiàn)。語文能夠被文字體現(xiàn)出來,便是這些熱愛生活、會觀察生活的人的功勞。如果學生們無法感受到自己生活當中的樂趣和美好,那一定也沒辦法對語文課本當中的描述產生共鳴。因此,想要學生們能夠體會更多語文當中的美,教師就一定要先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并且能夠引導學生們喜歡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的快樂與美好,從而記錄,形成文字,再告訴他們,這就是語文的本質。
就小學生來說,他們的快樂都十分簡單,也能夠發(fā)現(xiàn),缺乏的只是一個說出來、感知到的途徑。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講出來、感受到,如可以用分享會的形式,又或者用記錄的形式,如“每周記一件最讓我快樂的事情”,然后再拿出來分享,并且問一下其他學生是否也能夠感受到這樣的快樂。如果有,那大家就是對相同的事情產生了同理心;如果沒有,那就鼓勵學生以后再多多發(fā)現(xiàn),去感受,去體驗。
總之,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當中,教師們在不脫離課本的情況下,讓學生們越多的感受到生活越好。語文學習的本質不是能夠掌握多少漢字與詞匯,而是能夠讓學生們真正的在生活中,感受到語文的魅力。這也是我們探索生活化教學方式如何創(chuàng)新的意義所在。
本文從生活化教學的內涵與如何創(chuàng)新生活化教學兩個大方面探討了生活化教學方式如何在小學語文中進行創(chuàng)新。其實創(chuàng)新的途徑十分多樣,但是百變不離其宗,在小學語文學科的學習當中,最主要的就是兩件事情,一個是小學語文的教材,這是教學的基礎;另一個就是教會學生們學習語文的方法與思維,而這種方法與思維是離不開對生活的體驗與感受的。教師們創(chuàng)新生活化教學方式,首先就要回歸到生活當中去,在生活當中去教學生們如何學習語文,在語文的教學當中又給學生們生活氣的感受。
參考文獻:
[1]邵曉燕.談談小學語文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8,(34):83.
[2]李萍萍.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初探[J].求知周刊,2018,(2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