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海英
【摘 要】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說話”也慢慢成為一門藝術,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變革,開展語文課程是追趕社會進步的重要表現。對于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一直以來都是教師群體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本文將對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小學語文這一問題進行闡述和說明,希望以此為教師群體提供更為新穎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使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成為一種普遍的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更有利的教學水平,不斷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適合社會發(fā)展的人才。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學探究
俗話說:“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是勇者。等待機會的人是愚者。”教師在語文這門學科上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這門學科的實踐應用能力,而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引導,通過將語文教學中學到的方法和知識不斷運用到現實中,去解決現實中的困難問題,才是我們所追求的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最終目標。教師不能只追求眼下的成績好壞,以成績來評判一個人的能力,更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上的一紙之書,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最有利的條件,努力引導學生,多探索,勤思考,不斷完善個人發(fā)展,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同時,也用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多元化的引導,促進學生全方面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
一、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訓練,積累經驗知識
讀萬卷書,才能行萬里路。在當代,語文是一門很廣泛的學科,若只局限于僅僅幾本課本,很難開闊視野,打開自己的眼界和思路,因此,教師不能在教學中教完課本就應付了事,更要為學生擴充知識范圍,引導學生學習課外知識,對課外閱讀進行大量的訓練,對于課外知識做到多看、多學、多用,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文化知識,只學課本反而違背這一理念,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最有利的條件以及安靜的閱讀環(huán)境。
例如,教師可每一周安排一到兩節(jié)語文閱讀課,進行課外知識閱讀,保證學生每周都有足夠的閱讀攝入量,如《魯濱遜漂流記》《三國演義》等等,這種既有故事性、講述性,又有大量豐富語文文化的書籍,非常適合小學年齡段的學生,既能使學生看進去,懂得其中的人物情節(jié),了解人物之間的利害關系,又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廣泛拓寬學生的知識水平,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選擇更加開闊的教學方式,走向生活
當代的教學模式不應該止步于課堂,單純的教師講解,學生聽課的模式,應該破除傳統(tǒng)的“嚴聽師訓”,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生才是班級的主體,教師的一切要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教師一人獨大,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切可以學習的條件。不管是哪門學科,都有它存在的意義,那就是抽離于生活,然后再應用于生活。對于小學的學生來說,他對生活還處于比較懵懂的階段,教師通過對他進行教學,其目的就是使其學會知識并拿到生活中運用,通過知識結合自己慢慢得到的生活經驗,形成自己對大千世界的感知和認識,得到自己的理解,這遠遠比單純的學會知識更加重要。
例如,在《我眼中的世界》這一節(jié)課中,對于自己眼中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與其坐在教室里講解,不如讓學生真正去室外走一走,去看一下,花都有哪些顏色,樹葉的形狀是什么樣子,觀察它們的相貌生長習性,感受作者的身臨其境,才能夠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自己親身感受到的才會有深刻的記憶,學起來也會更加輕松,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三、小組合作共同增強語文素養(yǎng),鼓勵學生溝通交流
即通過分工合作、互幫互助來完成課堂知識。在教師教學中,學生都是充當傾聽者的角色,教師講什么,學生就會聽什么,長此以往,學生的思想會慢慢衰退,思維慢慢固化,得不到任何有效的鍛煉。教師應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多積極溝通,和同學多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組合作可以增強自己的思維表達能力又能傾聽到他人的思考角度、思考方法,為自己打開新思路、新思維,從而鍛煉學生核心素養(yǎng)。教師應大力鼓勵學生實施小組合作的方式,這種方式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具有合作的習慣,擁有充足的團隊意識,除此之外,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傾聽和交流的習慣,聽取別人的見解,主動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于學生養(yǎng)成自信心也有很好的作用。
例如,《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這一節(jié)課,文章篇幅比較長,內容也比較復雜,教師講起來也會枯燥乏味,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小組,小組內的成員對于每個人的對話做好明確的分工,商量好每個人要讀的話,這樣的方式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學習的機會,展示自己的優(yōu)勢,并帶有感情地進行朗讀,每個人都能參與到班級的課堂中,不再是一個課堂的局外人,從而增強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的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是正確的,是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這一切的達成都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共同努力。教學是一個不斷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教師要在其中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制定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學生應努力做到多看、多學、多用心,教師應做到多提供、多關注、多反思,二者相輔相成,齊頭并進,才能不斷培養(yǎng)適合社會發(fā)展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吳麗君,單好,崔春瑞,成悅.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職前教師培養(yǎng)模式探究——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1).
[2]歐陽紅月.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