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倩
【摘 要】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成語教學在小學語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小學生在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應當按照要求掌握相應數(shù)量的成語,對成語的意義做到準確的理解,同時又能在寫作、口語等語言表達中熟練應用。小學階段屬于接受新事物速度較快、學習能力較強的時期,因此在小學階段應加大對學生成語知識的教學力度,制定科學有效的成語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成語教學;策略
眾所周知,成語知識的文化含量是十分高的,是語文語言知識中的“集成塊”。雖然字數(shù)少,但是意義很豐富。當前的小學語文課本中融入了一些耳熟能詳?shù)某烧Z,要求學生對其有較好的掌握,實現(xiàn)對文化底蘊的增加,這也是學生語言知識積淀的重要學習方式。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引導學生對這些成語進行準確理解的同時,可以借助多種方法提高學生對成語知識的掌握能力。
一、巧借插圖,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成語
成語通常是由很多歷史典故引申而來,里面蘊含著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但受生活經驗影響,學生對語文課本中有的“成語串”理解上有一定難度。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課文中的精美插圖開展成語教學,這將是對這些“成語串”直觀意象的巧妙展現(xiàn),有助于學生對成語含義的理解。
例如,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成語有“賞心悅目”“跋山涉水”和“風餐露飲”。這些成語可以看作學生去郊游的場景,雖然一路上少不了辛苦,但是學生心情是愉悅的??墒怯捎谶@些成語和本單元的語文內容關聯(lián)性不高,所以沒有合適匹配的語境。對小學生來說,這方面的經歷是不夠的。這個時候就可以充分發(fā)揮插圖的作用,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插圖中的山水景物進行觀察,這樣就能在腦海中很容易形成跋山涉水的情景,同時慢慢地聯(lián)想在野外“餐風飲露”的艱辛,但是一路上的自然景色確實令人賞心悅目。由此可以看出,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插圖如果得到有效的利用,將為學生搭建起對成語良好理解的平臺。
二、游戲激趣,在歡樂的氛圍中積累成語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成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將會主動學習成語,探索成語知識的奧秘,并在此過程中保持一種愉快的情趣。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老師可以從游戲出發(fā),來對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進行有效的激發(fā),這樣來調動學生對成語學習的欲望。
在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定期組織“成語大會”,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根據(jù)定期所學習的成語來設計競賽試題,確定激勵性的比賽規(guī)則,對于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老師要及時予以表揚和獎勵。通過這種方式來不間斷地強化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信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語學習的氛圍,將學生學習成語知識的潛力充分挖掘和調動起來,實現(xiàn)學生成語學習能力的提升。
此外,小學生因為年齡小,普遍對聽故事是感興趣的。老師可以巧妙借助“聽一聽”的游戲,將成語教學滲透其中。老師在讓學生聽故事的時候,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地尋找故事中的成語知識,同時通過對故事的理解來強化對文章的理解。
三、創(chuàng)設情境,在愉悅的語言實踐中運用成語
1.教學情境學成語
成語的理解需要相應的情境性,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巧妙地滲透成語知識,這樣實現(xiàn)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當學生對這些成語意思有所了解后,就可以在課后學習中尋找與這些成語意思相近的成語。隨著學生所掌握成語數(shù)量越來越多,學生就能更好地與日常生活場景相互結合,并熟練地應用這些掌握的成語。
例如,學生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的時候,老師就可以組織和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的諸多成語來完成一段話的寫作,比如說“怪石嶙峋”“拔地而起”“形態(tài)萬千”等。讓一部分學生將自己寫成的段落在全班同學面前讀出來,老師及時進行指點和評價,這樣來強化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全面提高學生對成語知識的學習能力。
2.生活情境學成語
成語是高度概括的,成語的內涵所具有的生活底蘊是十分豐富的。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成語知識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這本字典來理解成語這個“無字詞典”,引導學生積極體會與成語含義相一致的生活體驗,這樣來準確理解成語的含義。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越來越多的成語,就容易感覺到自己知識量的豐富,在語言表達上更好地做到與眾不同,強化了學生對成語學習的信心,這樣就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成語的動力。
例如,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中有一組成語:“喜氣洋洋”“張燈結彩”和“普天同慶”。這幾個成語通常用于描寫節(jié)日的氛圍。每年的春節(jié)是每個人都難忘的,除夕的白天都是貼春聯(lián),晚上一家人吃著團圓飯,放著煙花,看著春節(jié)晚會。這個時候可以說舉國上下都在歡慶。通過對這種場景的體驗,對這樣生活底蘊的感受,學生將對上面這三個成語有更好的理解。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春節(jié)的場景進行討論,讓學生說出過春節(jié)的感受,在交流互動中,將這些成語滲透進去,這樣學生就能輕松準確地理解這些“成語串”的意思。
成語的教學需要教師不斷地拓展、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老師在教學中要發(fā)揮自身的智慧,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成語的興趣,實現(xiàn)學生對成語知識應用的暢通。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運用成語,讓學生切身感受成語知識的魅力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成語教學創(chuàng)新例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0(34).
[2]陳巍.為孩子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南川西路小學成語教學顯特色[J].青海教育,2004(12).
[3]黃紅.低段成語教學優(yōu)化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