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強
【摘 要】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不僅對于學生未來發(fā)展有著很大的作用,而且還關乎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傳統(tǒng)教學模式顯然很難滿足具體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新課改下如何轉變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夠對相關人員有所幫助。
【關鍵詞】 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對于學生的語言交流表達能力、綜合素質等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過因為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依舊沿用傳統(tǒng)模式組織開展教學,教學形式單一、落后,課堂氛圍沉悶枯燥,進而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不理想。為此,需要小學語文教師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的轉變,尤其是在新課改不斷推進下,教師更是應該注重這一方面,并且積極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
1.忽視了學生個體差異性
受到教育環(huán)境、生活背景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之間存在著非常顯著的個體差異性。而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基本都憑借著自身教學經驗組織開展教學,并且采用統(tǒng)一的教學方式,進而造成優(yōu)等生吃不飽、差等生不夠吃這一現(xiàn)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很難有效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感受與狀態(tài),教學針對性受到極大的影響,不僅不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而且課堂教學質量也會受到很大的阻礙。
2.教學方法單一、死板
語文教學存在著明顯的多樣性特點,和數(shù)學問題答案唯一性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和語文課程并不是很契合,如果教師強行應用,那必定會影響到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并且學生的思維意識、個性等的發(fā)展也會受到很大的阻礙。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還有可能讓學生產生語文學習就是為了應付考試這一錯誤思想,阻礙到語文學科魅力的充分體現(xiàn),教學效率自然也不理想。
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轉變措施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模式轉變過程中,應該注重自由、和諧環(huán)境的營造,使得學生能夠放開心懷,徜徉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更好地感知語文學科的樂趣與魅力所在,進而在課堂上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其中,促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更進一步提高,針對教學模式轉變的措施具體分析如下:
1.遵循新課改要求,提升課堂精彩性
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調動,使得學生能夠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下獲取更多的語文知識,并且能夠靈活應用;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積極進行課堂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設計多樣化、趣味性的教學過程。只有當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具體課題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法、游戲教學法等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為學生留下不一樣的感受與記憶。
例如在《去年的樹》這一課文教學過程中,其主要目的便是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蘊含的情感,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友情的偉大與可貴。小學語文教師首先可以運用提問的形式引發(fā)學生思考:“大樹與小鳥之間的感情深厚嗎?你們從哪里可以感受到?”然后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發(fā)言,跳出預設的思路。教學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學生合理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結合課文內容設計臺詞與劇情等,不過絕對不能偏離主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有效提升教學趣味性,更好地契合新課改要求,而且在角色扮演中,學生對于課文的認識與理解也會更加深入。
2.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與內容
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該加強注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而要想有效實現(xiàn)這一目標,離不開“寫”這個字。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合理應用多媒體課件組織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訓練的途徑與機會,強化學生的語文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據(jù)相關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化抽象為具體,轉變傳統(tǒng)沉悶、枯燥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火燒云》這一課文教學過程中,如果僅憑教師的口頭講述,那學生很難有效感知到課文所描寫的景象,進而興趣缺失。而通過多媒體技術,則能將火燒云的圖片與動態(tài)視頻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給學生一種視覺沖擊,進而被場景所感染,求知欲望自然會更為強烈。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該篇課文讀后感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在寫作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網絡搜集相關信息資料,然后合理滲透到自己的寫作中,提升作品質量。
3.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體現(xiàn)學生主體性
就當前的語文教學來看,很多教師都認識到新課改理念落實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不過又擔心學生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進而阻礙到教學進程??偟膩碚f,在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是課堂上的主人,不過這并不代表著教師完全放手,而是更為強調教師的引導作用和主導角色,一方面,教師應該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力;另一方面便是引導學生親自感悟。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作用被隱藏了起來,而學生的作用則恰恰相反。
例如在《蟋蟀的住宅》這一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掌握了解生字詞。在預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問題,以便為學生的預習指明方向,以防他們走偏向,又或者是不知道從何處開始展開預習。具體問題有“通過預習你們得到了什么?蟋蟀與其他的昆蟲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并且通過自己摸索得到的知識,印象也會更加的深刻。
綜上所述,新課改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理念,采用各種方式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以便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應該積極引進各種教學方式,如探究式教學法、問題引導等等,這對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郝博.淺談新課改下如何轉變小學語文教學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103-104.
[2]夏增愛.淺談新課改下如何轉變小學語文教學模式[J].學周刊,2018(2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