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鈺
摘? ? 要: 本文以提升文化品格為目標,以萬圣節(jié)為例進行高中英語教學設計。從設計思想與目標、背景及重難點剖析、教學過程、課后討論四大方面呈現提升英語課堂文化內涵、文化思維、文化精神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 萬圣節(jié)? ? 文化品格? ? 課例研究? ? 高中英語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指出:文化品格的培養(yǎng)目標是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吸收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自尊、自信、自強的良好品格。
本課例以萬圣節(jié)為主題,有機整合語言知識、技能、文化知識,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提升文化品格。
一、課堂設計思想與教學目標
本課例以聽力語篇為載體,遵循激發(fā)已有知識——新信息輸入——記憶與理解——分析與評價——應用與反思的思維流程,鍛煉學生聽說的語言技能,豐富學生關于萬圣節(jié)的語言知識,對比萬圣節(jié)和中元節(jié)的差異,旨在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文化品格。教學目標如下: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describe the history of Halloween (when, who, why, how),
2.list and explain typical traditions of Halloween(cos-tume, activities, food),
3.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Zhongyuan festival and Halloween,
4.develop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ppreciate Chinese civilization.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歸宿,它支配著教學的全過程,并規(guī)定著教與學的方向(崔允漷,2004)。本課例的目標是多層次的:首先,“describe”“l(fā)ist and explain”——獲取知識與技能;其次,“compare and contrast”——明確過程與方法;最后,“develop”“appreciate”——形成文化理解,提升文化品格。
二、教學背景及重難點剖析
受教學生為高一年級學生。教學時間為萬圣節(jié)當周。教學輸入內容為筆者收集的“The History of Halloween”原版聽力材料及中元節(jié)相關材料,學習任務為筆者設計的復述、列舉、分析、總結等任務,課堂主要以口語表達形式體現輸出。
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受教學生七年級學習過一篇題為“Halloween”的文章,對萬圣節(jié)有初步的了解,如何提升他們對于萬圣節(jié)的認識并上升到中外節(jié)日對比的高度?
(二)如何使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文化理解并強化文化意識?
三、教學過程
課堂圍繞四個教學目標逐一展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流程圖如下①:
(一)課前準備。
為了創(chuàng)造更好的課堂文化體驗,營造濃厚的異國文化交際氛圍,筆者要求學生穿著學校萬圣節(jié)的活動服裝進入課堂,用南瓜燈、蜘蛛網等裝飾品提前裝扮好班級,課前播放萬圣節(jié)主題音樂。
(二)教學過程解析。
Step1: Lead-in
筆者展示當周學校萬圣節(jié)的活動圖片,引出課堂主題Halloween,采用brainstorming的方式邀請學生列舉出Halloween使他們聯想到的詞語、知識或文化。
Step 2:Pre-listening
筆者在該部分共設計六道判斷題。為了直觀體現學生判斷結果的差異性,筆者給每位同學發(fā)放紅色和綠色卡片各一張,要求學生在判斷為正確時舉綠色卡片,判斷為錯誤時舉紅色卡片,題目如下:
1. Halloween does not fall on October 31st every year.
2. The owner of each house gives only candies to trick-or-treaters.
3. Americans were the first to celebrate Halloween.
4. Halloween is not named so when people first celebrated it.
5. The spirits of the dead would visit the earth on Halloween.
6. Halloween is a religious holiday.
六道題中前兩道題是對初中課本內容的考察,后四道題目是本節(jié)課的重要學習內容,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通過紅綠兩色的比較,學生可直觀認識到大家的差異性。筆者在此階段不公布答案,鼓勵學生在接下來的語篇和教學內容中尋找答案,保持課堂期待。
Step 3:Listening
本部分為課堂的主要知識輸入,學校材料是題為“The History of Halloween”的視頻(2分26秒)。聽力分泛聽和精聽兩步驟進行。
第一階段的泛聽,筆者引導學生關注語篇主要內容與結構,給學生的已知信息為第一個方面“when”,讓學生用一個詞分別列出后面三個方面。該語篇的層次較清楚,學生較容易找出另外三個方面,即:who,why和how。
精聽建立在泛聽基礎上。筆者設計了填表題,輔助學生學習相關表達,掌握文本結構,也為接下來口語任務做好了充足準備。
填標題設計如下圖(畫線部分為填空任務):
Step 4:Speaking
為輔助學生接下來“Introduction to Halloween”的口語任務,筆者利用圖片展示方式,快速輸入Jack-o-lantern,南瓜雕刻,化裝游行,咬蘋果比賽,去墓地祭奠已逝的親人,吃太妃蘋果這些萬圣節(jié)習俗,進一步為學生搭設腳手架。
隨后,筆者以pair-work形式鼓勵學生基于輸入知識介紹萬圣節(jié)的歷史與習俗。隨后,邀請學生上臺介紹萬圣節(jié)。同時,筆者請其他學生按照流利度與連貫性、詞匯多樣性、語法多樣性及準確性和發(fā)音四項對演講者進行評分,筆者做適當點評。
Step 5:Further Discussion
當前,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較為薄弱,文化知識評價重視不夠和文化差異被忽視,本土文化融入相對貧乏兩方面(江淑玲,2012)。本部分,筆者先讓學生思考中元節(jié)的歷史、習俗及風土人情,探討我們?yōu)槭裁磿@么做,體現了我們怎樣的文化。筆者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并發(fā)表看法,從when,who,how三個層面對萬圣節(jié)和中元節(jié)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通過討論和對比,筆者啟發(fā)學生關注中元節(jié)的祭奠性、家族性、孝道意識,凸顯中華文明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底蘊。提醒學生在理解和尊重中外文化的同時,吸收文化精華,增強祖國認同感和家國情懷。
Step 6:Homework
為促進學生進一步強化文化意識,筆者設計作業(yè)為:Record a speech introducing the differences (religion, values, and principles) between Zhongyuan Festival and Halloween.作業(yè)以口語語篇形式出現,關注學生的輸出,強調文化異同的比較。
四、課后評析與討論
語言與文化有密切的聯系,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本課例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一)讓英語課堂成為文化的生長點。
班級布置、課堂主題、知識內涵都圍繞文化展開。以節(jié)日為載體,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讓英語課堂成為文化的生長點。
(二)在質疑中激發(fā)動機,尋求答案。
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創(chuàng)設“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內容,課堂設計從問題開始,為學生尋求答案創(chuàng)設有效動機和充分的理由,達到下一發(fā)展階段的水平。
(三)緊扣教學目標讓學習真實發(fā)生。
教學目標圍繞主題分層次展開,以英語課程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表現,提升學生文化品格,讓學習真實發(fā)生。
注釋:
①圖一中“′”符號表示分鐘,如:2′是指兩分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Z].2016.
[2]崔允漷.教學目標——不該被遺忘的教學起點[J].人民教育,2004(13):16-18.
[3]江淑玲.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薄弱問題管窺[J].教育學術月刊,2012(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