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京芮
摘 ?要:挽詞作為一種哀悼文體,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體式,表現(xiàn)為重五律、多典故等特征。黃庭堅《山谷詩集》共留下了37首挽詞,它們不僅遵循了挽詞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也體現(xiàn)出山谷獨有的詩風。
關鍵詞:黃庭堅;挽詞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08-0-02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彼劳鍪菬o法避免的人生大事,因此能格外引起人們強烈的感觸。中國古人不僅非常重視喪事的禮儀、禮制,也往往在逝世之后作詩文以示祭奠。自唐代近體詩成型以來,挽詞的創(chuàng)作便十分繁榮,郎仁寶云:“挽詞盛于唐,非無交而涕也。”[1]到了宋朝,文人士大夫為逝去之人創(chuàng)作挽詞已經(jīng)積習成俗。黃庭堅的挽詞,不僅表現(xiàn)出這一體裁在新朝的特征,也顯示出寫作私人化的趨向。
一、黃庭堅挽詞的普遍特征
首先,黃庭堅的挽詞力圖在有限的字句中概述出逝者的重大經(jīng)歷和功績。如《史天休中散挽詞》[2]:
光祿九男君獨秀,賦名幾與景仁班。淹留州縣看恬默,出入風波笑險艱。遺愛蜀中三郡有,退身林下十年間。山川英氣消磨盡,昨日華堂作土山。
此詩的首聯(lián)總寫了史天休在同輩九子中的杰出表現(xiàn),并將他比作蜀郡公范鎮(zhèn)。頸、頷兩聯(lián)分寫了他的具體事跡:在州縣做官時恪守己任,即使遇到風波艱險亦能臨危不懼、泰然處之;在蜀地輾轉為三郡長官,受到了人民的褒揚與愛戴;退居山林后,安步當車逾十年。尾聯(lián)回到現(xiàn)實,英氣勃發(fā)、生存華屋又如何?零落便歸山丘,表現(xiàn)出一種對死亡的無力感??v觀整首詩,總-分-總的結構十分嚴密,先給予總體評價,再敘述人物重大經(jīng)歷,最后抒發(fā)哀挽之情,層次鮮明,娓娓道來。即使史祥天休此人并不見于北宋正史,也無文名,但通過七律短短的56個字,我們能一瞥他不甚波瀾壯闊但身心富足的一生。
其次,這些挽詞還具有“哀榮共顯”的特征。在宋朝,挽詞的功能性已經(jīng)遠遠超過其抒情性,因此,在行文中夸耀逝者的功績、贊揚逝者的品格,便成為了當仁不讓的重要內容。以《韓獻肅公挽詞三首》[2]為例:
郁郁高陽里,生才世不孤。八龍歸月旦,三鳳繼天衢。梁壞吾安仰,人亡道固臞。空令湖海士,愁絕奠生芻。(其一)
物產(chǎn)元希世,風流更折沖。決疑京兆尹,富國大司農。遠業(yè)終三事,仁聲達九宗。方祈酌周斗,何意輟秦舂。(其二)
淚盡才難日,斯人遽隕傾。冰枝憂木稼,食昴恨長庚。名與具茨重,心如潁水清。堂堂萬夫表,直作閉佳城。(其三)
第一首詩中,“郁郁高陽里,生才世不孤”和“八龍歸月旦,三鳳繼天衢”兩聯(lián)追溯了韓絳的家學淵源,彰顯了韓氏家族的榮耀,頷尾兩聯(lián)則通過世人的景仰和追念側面表現(xiàn)出他巨大的影響力。第二首詩追憶了韓絳平定西夏、決疑皇子、推行改革、扶持宗族的大事,細數(shù)了他的功績。第三首詩中,“名與具茨重,心如潁水清”兩句贊揚了韓絳美好的品格??梢钥吹剑捎诳粗赝煸~“蓋棺定論”的作用,作者在全力刻畫逝者的功績和美名。不過,既是“挽”詩,落腳點始終要在“挽”字上,因此,詩歌在諛美之外應不失哀切。人死不復在,哀情理所當然,但是,由于敘事已占去大部分篇幅,詩中并不能通過景物描寫或環(huán)境渲染營造出悲情的氛圍,只能在詩尾簡明意賅地直抒悲慟。如“空令湖海士,愁絕奠生芻”(其一)、“方祈酌周斗,何意輟秦舂”(其二)、“堂堂萬夫表,直作閉佳城”(其三)之句,看似痛惜無奈,但由于缺乏足夠的鋪墊與烘托,實在感人不深。這與“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3]的中國文學傳統(tǒng)大相徑庭,也是宋挽詞比唐挽詞讀來“情薄”的原因所在。
最后,挽詞的形式以五律為尊。在黃庭堅為當朝12個人所作的37首挽詞之中,除了挽李濠州、史天休、宋夫人之詩為七律,挽叔父給事為七絕,其余皆為五律。不僅黃庭堅本人,據(jù)筆者粗略統(tǒng)計,《全宋詩》收錄的挽詞約3200余首,其中五律2300余首,約占總數(shù)的72%,其統(tǒng)治力可見一斑。推測其原因,雖然格律詩都擁有字數(shù)整齊劃一、對仗典雅工整、聲韻和諧平緩的優(yōu)點,不過,與絕句相比,律詩增加了兩聯(lián),能更有余地地概括逝者的生平,使內容更加充實;五七言相較,五律脫胎于五古,質樸峻整,含蓄深厚,又特別適用于莊嚴的場合,所以,挽詞多用五律便自成一種規(guī)格。
二、黃庭堅挽詞的個人風格
雖然由于挽詞體裁和題材的限制,作者只能在圈定的范圍內創(chuàng)造發(fā)揮,但是,黃庭堅的挽詞仍帶有明顯的個人風格,具體表現(xiàn)為:
1.嚴密的章法
上文已提到,黃詩的層次十分鮮明?!对娧邸吩疲骸吧焦妊裕骸恼卤刂敳贾谩C恳姾髮W,多告以《原道》命意曲折?!盵4]黃庭堅學杜詩韓文法度,重視立意和結構,因此,他的挽詞闡述得當、條理清晰。黃詩每一句或每一聯(lián)都表述了特定相關的內容,通過意義的連接組成不同的意義群,最后排列組合成為功能齊全的整體。如在《史天休中散挽詞》中,黃庭堅采用了“總-分-總”的組合方式:首聯(lián)構成一個意義群,總體評價或敘述總體印象——“同輩獨秀、名比景仁”;頸、頷兩聯(lián)為第二個意義群,對第一個意義群構成事件支撐——“淹留州縣、出入風波”,“遺愛蜀郡、退身林下”;尾聯(lián)為第三個意義群,表達作者對斯人已逝的哀挽,抒發(fā)感時傷逝之情——“英氣消磨盡、華堂作土山”。不難看出,第三個意義群建立在之前的敘述之上,表示轉折,這樣全詩的意義就完成了閉環(huán)?!独铄┲萃煸~二首》、《司馬文正公挽詞四首》其二、其四等都運用了此結構。當然,意義群也有并列結構,如《宗室公壽挽詞二首》[2]其一:
昔在熙寧日,葭莩接貴游。題詩奉先寺,橫笛寶津樓。天網(wǎng)恢中夏,賓筵禁列侯。但聞劉子政,頭白更清修。
此詩自“昔在熙寧日”至“橫笛寶津樓”,言公壽陳跡;自“天網(wǎng)恢中夏”至“頭白更清修”,贊公壽之堅守,意義群雖有時間上的先后,卻并無事理上的承接,形成并列。范溫說,詩人心中若有嚴密的法度,則“意舉而文備,故已有是詩矣?!盵4]黃庭堅便是如此。
其實無論如何組合變化,挽詞不過是“事”與“情”的結合。不過,與黃庭堅其他的詩不同的是,挽詞敘事性強,并且是圍繞著某人,或者說為某人而服務的,意義群相關性大,跨度和省略少,導致跳躍和張力不夠,失去了一部分詩的特性。所以我們看到,在“哀祭”主題下,黃庭堅的詩與文是具有趨同性的。
2.喜用事典,比用精妙
仔細品味黃庭堅的用典,可以感受他的斟酌和偏好。首先,注重典故的契合性。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1)評價不同的哀挽對象,選取與其身份地位匹配的事典。如《神宗皇帝挽詞三首》[2]其二:“輝光唐六典,度越漢中興?!比螠Y注曰:“元豐三年初改官制,至五年頒行。上句謂官制一新,有光于唐之《六典》;下句言政事法度,過于漢宣帝中興也?!ā读洹罚纵d玄宗敕曰:‘法以周令,作為唐典,取諸簡易,所貴易從?!稘h書》宣帝贊曰:‘功光祖宗,業(yè)垂后嗣,可謂中興,侔德商宗、周宣也。”針對宰相韓絳,黃庭堅則用同等級別的韓琦“冰枝憂木稼”、蕭何“食昴恨長庚”之典。在《黃潁州挽詞三首》[2]其二中,黃庭堅贊其“臨民次公老,論事長輿通?!比螠Y注曰:“《漢書》:‘黃霸字次公,為潁川守。《晉書》:‘和嶠字長輿。潘安仁《閑居賦序》曰:‘昔通人和長輿之論予也,固謂拙于用多。”以君主比用君主,臣子比用臣子,無形之間強化了挽詞的等級和法度。(2)針對具體的事件或情感,選取最貼切、最生動的事典。如果說評價人物尚可比照賢君名臣,這一條就要求作者具有極廣博的閱讀面和極扎實的知識儲備。試舉兩例以說明:韓億家族人才郁郁,子輩八人皆有聲名,黃庭堅便以荀淑家族作比。荀氏不僅有子八人,號為“八龍”,剛好與韓氏相合,更巧妙的是,韓氏和荀氏皆自潁川出。又如:公壽為王公子弟,黃庭堅與之交好,在《宗室公壽挽詞》[2]中,他用了杜甫與唐宗室、漢中王李瑀往還贈答的典故,寫下了“空余杜陵淚,一為漢中潸”的句子,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了自己作為一位好友的悲痛之情。
其次,暗用化用典故。林語堂曾說:“用著名的詞語和典故而不明言其出處……這種暗示比明白說更為有力動人。因為一語道破,暗示的魅力必緲不可得矣?!盵5]黃庭堅顯然更早明白這個道理,他在行文之中暗藏了許多密碼,如果找不到破解的鑰匙,便會覺得其詩幽暗難明,但是一旦找到了其背后所指,閱讀的快感便超越言語,詩歌意義亦變得精妙可親了?!端抉R文正公挽詞》[2]其一有“埋玉慟佳城”一句,初看不知所云,深讀之后,了解到“埋玉”來自《庾亮傳》:“將葬,何充嘆曰:‘埋玉樹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佳城”來自《西京雜記》:“滕公駕至東都門,馬鳴,局不肯前,以足跑地久之,滕公使士卒掘馬所跑地,入三尺所,得石槨。滕公以燭照之,有銘焉?!越裎膶懼?,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吁嗟滕公居此室?!闺唬骸岛?,天也!吾死其即安此乎?死遂葬焉?!贝藭r再讀,便會帶入典故之情景,看到“佳城郁郁”,感受到“情何能已”了。黃庭堅用二典以造語,縱深了詩歌的內涵,也正因為如此,沒有朦朧的意象、多義的語境的挽詞才不流于直白。
3.重視字詞和對偶句的錘煉
在字詞方面,黃庭堅沿襲了“無一字無來處”風格?!皞木哒暗?,無復袞衣來”、“尚有平生酒,秋原灑菊花”等句子,能明顯地感受到其所源所本。在對偶句方面,不僅如前文所講,多用事典,而且對仗工整,嚴謹莊重。37首詩中,除了挽叔父給事的十首絕句,其余律詩的頸、頷聯(lián)皆是嚴格的對偶句。
綜上所述,即使在圈定的范圍內創(chuàng)作,黃庭堅也將個人風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章法、用典、煉字上的講究使他的挽詞染上了莊重感和學者氣息,而這無疑又洽合了挽詞的內在要求?;蛘呶覀兛梢哉f,黃庭堅本該是創(chuàng)作挽詞的高手,因為在這里,他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以才學為詩”的主張。
三、結語
黃庭堅的創(chuàng)作不僅體現(xiàn)了挽詞這一體裁在宋朝的總體特征和新變,對體認文體大有裨益,而且表現(xiàn)了山谷重法度、重典故等獨特的詩風,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清)趙翼.《陔余叢考》,卷二十四,清乾隆五十五年湛貽堂刻本.
[2](宋)黃庭堅撰;史容,史季溫箋注;黃寶華點校.《山谷詩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梁)劉勰.《文心雕龍》,卷十,知音第四十八,四部叢刊本.
[4](宋)何溪汶.《竹莊詩話》,卷五李太白杜子美,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林語堂.《蘇東坡傳》[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