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展琴 黃燕蘭
【摘要】 目的:分析康復護理對心臟瓣膜手術患者運動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擇期接受心臟瓣膜手術患者,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30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試驗組30例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康復護理,觀察并比較兩組運動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結果:試驗組出院時6 min步行距離明顯多于對照組,Borg主觀疲勞程度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出院時精神健康、活力、一般健康狀況、生理功能及軀體疼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為心臟瓣膜手術患者提供科學的康復護理,能顯著改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康復護理 心臟瓣膜手術 運動功能 生活質(zhì)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moto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heart valve surgery. Metho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lective heart valve surgery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nd 3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30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moto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At discharge, 6 min walking distanc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of Borg subjective fatigue scal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cores of mental health, vitality, general health status,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physical pai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Scientifi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valve surger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moto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t has clinical promotion value.
在心臟疾病患者中,心臟瓣膜疾病患者約占1/3。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劇,心臟瓣膜疾病患者越來越多[1]。針對心臟瓣膜疾病患者的圍術期管理,以往主要關注再入院及死亡等風險問題,而忽略了患者術后出現(xiàn)的生活質(zhì)量降低、運動功能受限、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抑郁、焦慮等問題[2-3]。因此,對心臟瓣膜手術患者的圍術期管理措施進行不斷優(yōu)化和完善顯得十分關鍵。筆者所在醫(yī)院為30例心臟瓣膜手術患者提供康復護理,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擇期接受心臟瓣膜手術患者。納入標準:首次接受心臟瓣膜修補或置換術;無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排除標準:具有心臟手術或急診手術史;需同時開展心臟移植、大血管手術、冠脈搭橋手術等;認知功能障礙。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與試驗組,各30例。對照組男25例,女5例;年齡23~77歲,平均(55.2±6.4)歲。試驗組男23例,女7例;年齡21~79歲,平均(54.6±6.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告知患者術后坐起、翻身及下床的相關注意事項,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鼓勵患者及早活動。指導患者每日排痰,加強飲食指導,嚴格遵醫(yī)囑采用胃腸動力藥物,保持大便暢通。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用康復護理,具體內(nèi)容:(1)入院第1天指導患者進行預康復訓練,包括運動康復及呼吸鍛煉。運動康復:為患者播放相關視頻,讓其學習、了解肢體活動的正確方法,如床邊踏步、坐起屈肘、床上移動、術后翻身等[4]。呼吸鍛煉:在指導患者進行腹式縮唇呼吸訓練的同時測量最大吸氣壓,應使呼吸訓練壓力負荷為最大吸氣壓的30%。利用C型呼吸訓練器開展訓練,訓練時間為10~15 min/次,1~2次/d[5]。若患者出現(xiàn)脈搏突然加快或呼吸困難,應立即停止訓練。指導患者學習呼吸操,2次/d,1~2組/次。(2)對于術后清醒患者,自拔除氣管插管后即可開始康復訓練。結合康復醫(yī)師給出的運動處方及患者心電圖、血氧飽和度等情況確定訓練負荷[6]。拔管后早期應指導患者開展被動運動,包括床上被動肢體運動、體位變化及關節(jié)活動度鍛煉,其中關節(jié)活動度鍛煉為10~12次/組,每個關節(jié)進行1組,2次/d[7]。根據(jù)具體情況逐漸過渡為主動運動,如舉、伸、抬、抓。結合肌力變化指導患者進行彈力帶、踏車、握力環(huán)及小啞鈴等抗阻訓練。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出院時,通過6 min步行試驗(6 MWT)和Borg主觀疲勞程度量表評分對患者運動功能進行評估。Borg主觀疲勞程度量表評分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疲勞程度越嚴重[8]。(2)出院時,選擇健康調(diào)查簡表(SF-36)對患者生活質(zhì)量進行評估,包括精神健康、活力、一般健康狀況、生理功能、軀體疼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8個維度,滿分均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理想[9]。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運動功能對比
試驗組6 min步行距離明顯多于對照組,Borg主觀疲勞程度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
兩組情感職能、社會功能、生理職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精神健康、活力、一般健康狀況、生理功能及軀體疼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現(xiàn)階段,心臟瓣膜手術為治療心臟瓣膜疾病的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一種方式[10]。由于手術為創(chuàng)傷性操作,不但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還可能對其運動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產(chǎn)生不良影響[11-12]。因此,為心臟瓣膜手術患者提供科學合理的康復護理顯得尤為關鍵。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出院時6 min步行距離明顯多于對照組,Borg主觀疲勞程度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為心臟瓣膜手術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復護理,能顯著提高運動功能。通過合理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指導其從被動鍛煉逐漸過渡至主動鍛煉,在恢復肢體功能的基礎上能夠使患者更好地認識到自身的運動能力,從而提高自信心和自我效能,使步行距離顯著增加。
本研究中,試驗組出院時精神健康、活力、一般健康狀況、生理功能及軀體疼痛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為心臟瓣膜手術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復護理能顯著提高其術后生活質(zhì)量。
總之,為心臟瓣膜手術患者提供科學的康復護理,能顯著改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鄧甲秀,熊世義,曾碧茹.心臟瓣膜術后護理干預對病人生存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6,14(27):2843-2844.
[2]李姍姍.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手術術后康復護理分析[J].臨床研究,2019,27(7):161-162.
[3]羅巧林,蘇娟,李藍.早期康復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0):72-74.
[4]張艷霞,王喜明,任曼曼,等.階段性康復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9,25(1):164-165.
[5]馮瑞華.階段性康復護理在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8,30(24):126-128.
[6]杜虹.住院期心臟康復護理對心臟外科術后患者運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8,30(23):115-116.
[7]厲天.康復護理在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8,25(11):44-46.
[8]楊滿青,詹惠敏,劉智,等.階段性康復護理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病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8,32(12):1901-1903.
[9]韓建梅.系統(tǒng)康復護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8,37(10):143-145.
[10]蘇喜鴻.康復護理對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后心功能影響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8,22(9):1234-1235.
[11]徐海霞,陳愛霞.階段性康復訓練在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4):145-147.
[12]張加秀.康復護理措施在心臟手術患者術后護理中應用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yī)學應用,2017,1(5):199-200.
(收稿日期:2019-10-15) (本文編輯:李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