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交往中難免有說錯話或寫錯字的時候,如果遇到有人較真,可能會陷入困窘之境。歷史上的一些機敏之士巧賦詩歌,不僅為他人解除了困境,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氣氛,更表現(xiàn)出與人為善的修養(yǎng)和非凡的才智,故傳為美談,留下佳話。
北魏王肅作有《悲平城》,彭城人王勰很欣賞這首詩,卻一時口誤,將“平城”說成了“彭城”,遭到王肅的嘲笑。當時在場的祖瑩出來解圍說:“《悲彭城》,王先生恐怕沒有見過吧。”并念道:“悲彭城,楚歌四面起。尸積石梁亭,血洗睢水里?!蓖趺C聽后十分贊賞,非常欽佩祖瑩出口成章的才能。
明朝萬歷年間,翰林院編修黃志清為某富翁新建成的一座樓題名,欲取陸游的詩句“小樓一夜聽春雨”命名為“聽雨樓”。不料書寫時,竟寫成了“聽月樓”,在場的一個秀才見了說:“古有望月、踏月、觀月、賞月之說,何來聽月之章?”黃志清面露窘色,欲換紙重寫。他的妻子出來解圍:“‘聽月二字妙極,何須重寫?”并吟道:“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藥叮咚玉杵鳴。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偶然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全詩描繪了一幅月夜倚樓聽月圖,熔神話傳說與詩情畫意于一爐,想象豐富,視通萬里,頗具浪漫色彩。眾人無不折服,齊贊這“聽月詩”作得好,“聽月樓”之名取得妙。
清朝時,揚州某鹽商宴客于平山堂,宴上以古人詩句“飛紅”為酒令。至他時,苦思不得,眾客正要罰他酒,這時,他說:“已經有了,柳絮飛來片片紅?!迸e座嘩然,笑其杜撰。席上錢塘名士金農見狀,忙起來說:“這句是元人的詩?!敝宦犓b道:“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北娙寺犃?,都佩服金農博識。其實,這首詩是金農臨時口占的,這首詩將飄飛的柳絮置于夕陽映照之下,使“柳絮飛來片片紅”頓時詩意盎然,別具情趣。第二天,這位鹽商持一千兩銀子送給金農,以感謝他為自己挽回了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