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
[摘要]新時代的語文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語文教學應該以語感教學為核心。所謂語感,是學生對語言文字敏銳感知的能力。教師必須深入文本,挖掘出語義、情感色彩和語法方面潛藏的語文要素,通過品味中間素材、探究熟詞新義、品析關鍵詞句、填補文本空白等言語實踐活動來真正促進學生的語感生長。
[關鍵詞]語感教學;語文要素;言語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 10-0064-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新時代的語文課程,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語文教學應該以語感教學為核心。如王尚文所言:“語感是語言能力的‘綱,其他都是‘目;語感教學是語文教學的‘綱,其他都是‘目。綱舉目張;否則,綱既不舉,目亦難張?!?/p>
所謂語感,是對語言文字敏銳感知的能力,包含著文字的語義、情感色彩和語法方面的要素。而語感教學,則是教師深入文本當中,挖掘出這些潛藏的語文要素,創(chuàng)設多層次的言語實踐活動,從而促進學生語感生長的過程。下面,結合施春梅老師執(zhí)教的課例《沙灘上的童話》來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品味“中間素材”
語感發(fā)生的心理機制是學生利用內在的圖式結構處理、加工外來的信息。所以,培養(yǎng)語感就是要不斷重組、更新、優(yōu)化學生的圖式結構。類似最近發(fā)展區(qū)原理,提升語感的最佳訓練素材是那些既有一定相似度而又超出學生原有圖式結構的言語對象。教師解讀文本的時候,要能夠挖掘出這種恰好處于學生原有語感水平和生長目標之間的“中間素材”,幫助學生積累大量原本不太熟悉的詞句素材,從而豐富他們的語感圖式。例如,《沙灘上的童話》一文,課后練習的第一題是“朗讀課文,注意讀好對話”,這是教學的重要任務。要讀好人物對話,把握好提示語很重要。本課中,小伙伴們的對話中就出現(xiàn)了一個提示語——“反駁”。這不是個完全陌生的詞語,但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還無法準確理解。于學生而言,這個處于中間位置的詞語,就是一個語感生長的訓練點。
[教學片段]
師:小勇士們打算怎么攻下城堡呀?
生1,:有人說要駕駛飛機去轟炸。
師:這個方法可行嗎?
生2:不行,那時候沒有飛機。
師:是的。課文里說“有人反駁”了這個辦法?!胺瘩g”是什么意思呀?
生3:說他不對。
師:嗯,“反駁”表示不同意。你們有沒有反駁過別人?
生4:同學說放學要去玩滑滑梯,我反駁說我要回家。
師:你不同意他的提議,可以用“反駁”。還有嗎?
生5:弟弟說的方法錯了,我反駁他。
能否準確感知“反駁”這個中間詞,直接影響著朗讀的成效。上面的教學片段中,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準確理解了“反駁”一詞的意思和感情色彩;同時,還以說句子的方式讓學生當場練說,強化了學生對這個詞的運用能力。接下來的朗讀,學生的語氣更貼切,情感也更飽滿。因此,品味“中間素材”,可以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作為基底,讓他們帶著生活中的積累來感知、運用。教師巧妙調動學生的已知,以此為紐帶來引領學生說一說、練一練,就能實現(xiàn)學生語感能力的拔節(jié)。
二、探究熟詞新義
在文本中,除了尋找中間素材,還有一種特殊情況也需要重視,那就是熟詞新義。面對已經(jīng)非常熟悉的語言,人們常常會忽視它們。然而,詞語含義并非一成不變的,詞語的運用情況更是千變萬化。就像李海林教授所說:“先有言語活動,然后才有規(guī)則,具體的語言活動總有超越規(guī)則的地方?!苯y(tǒng)編教材中的課文內容貼近新時代,有許多含義更新的詞語,甚至還有不少被課文賦予了臨時意義的詞。比如,《沙灘上的童話》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編織著童話?!憋@然,“編織”在本文的解釋是引申的新義,表示醞釀、構思等思維活動。這種言語素材極具訓練價值,能在幫助學生理解詞義的同時,提升學生語感的精準度。
[教學片段]
(師生合作朗讀文中人物對話)
師:這件事真的發(fā)生了嗎?
生1:不是的,他們在編織童話。
師:沒錯,編織童話的意思就是——
生2:編童話、講童話、想象童話。
師:對了,課文里的“編織”是構思、想象的意思。我們平時還可以編織什么?
生3:我們還能編織毛衣。
師:好,咱們回到課文中,繼續(xù)看看他們接下來是怎么編織的。
這里依然是圍繞著朗讀人物對話的重點目標展開教學。教師與學生合作朗讀人物對話,這既是目標,也是手段;既是承接上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也是為了幫助學生熟悉文本,便于下一步理解“編織”的內涵所做的鋪墊。學生朗讀了人物對話,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思考,自然就能分辨出這里的“編織”和平時的編織毛衣絕對不是同義,從而進一步領會其引申義是構思、想象??梢?,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對比辨析是探究熟詞新義的好辦法。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親近詞語的語境,憑著直覺來感知,再將獲得的認知與以往熟悉的經(jīng)驗作對比,就能使學生避免多重詞義的混亂,做到精準無誤地解析。
三、把握關鍵詞句
依據(jù)格式塔心理學原理,閱讀是一種“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學習活動。對一篇課文的感知,無須逐字逐段地啃,而應該提取文中的關鍵字眼來理解。學生透過關鍵字詞,喚醒自身語感圖式中相關的內容,再將這些意義節(jié)點編織成網(wǎng)。這張網(wǎng),就是學生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它遠超文本其他的細枝末節(jié)。所以,提升學生的語感既要幫助學生積累素材,也要指導學生把握關鍵詞句。關鍵詞句是一把鑰匙,能讓學生觸摸到文字的溫度,吃透文本的精髓。教學《沙灘上的童話》,既要教給學生編童話的方法,又要給學生滲透編童話的快樂,讓他們發(fā)自內心地喜歡聽童話、讀童話、說童話、寫童話。如文中有一個排比句:“我們歡
呼著勝利,歡呼著炸死了魔王,歡呼著救出了公主?!本渥永锶齻€重復的關鍵詞“歡呼”,正是傳達情感的關鍵詞。它準確表達了課文的情感——編織童話是多么快樂??!
[教學片段]
師:我們把城堡轟塌了,大家的心情怎么樣?
生1:大家非常高興!
師:你從哪句話感受到了高興?
生2:我們歡呼著勝利,歡呼著炸死了魔王,歡呼著救出了公主。
師:是的,大家都在歡呼。他們會怎樣歡呼呢?我們也來試試吧。如果今晚不用做作業(yè)的話,你們會怎么歡呼?
生:耶?。▽W生齊呼)
師:這次考試你們考了一百分!
生:耶?。▽W生齊齊鼓掌歡呼)
師:明天要出去春游了!
生:耶?。ㄓ袑W生情不自禁地發(fā)問:“這是真的嗎?太好啦!”)
師:只要你們努力,就會美夢成真。就像課文里的勇士們,通過努力贏得了勝利。他們高興得歡呼了三次呢!這是什么寫作方法呀?
生3:排比。
師:知道為什么用排比嗎?
生4:因為他們特別高興。
師:那么,咱們也特別高興地讀一讀吧。
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心情,圍繞“歡呼”創(chuàng)設情境,點燃了學生的熱情;同時,還強調了排比這一言語形式,使學生通過反復歡呼的行為,深刻體會到這份歡樂中飽含的情感。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情境是把握關鍵詞句的有效途徑之一。結合不同的言語形式創(chuàng)設類似的情境,喚醒學生腦海中與關鍵詞相關的知識和情感積淀,在情境中激活學生的心靈,能使學生與文本產生共振,最終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到文本的情感內核。
四、填補文本空白
既然語感依賴于學生內在的圖式結構,那么它的提升也必然要經(jīng)過學生內在的消化和運用?!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闭Z感的生長與升華,是在學生一次次的實踐創(chuàng)作中實現(xiàn)的。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品味文本的基礎上,還要挖掘出文本中的空白,讓學生去填補空白,完成創(chuàng)作。《沙灘上的童話》一課,留下了不少可供學生發(fā)揮想象的語言空間,如文中解救公主、與魔王決斗的情節(jié)缺失,還有課后根據(jù)開頭編故事的練習。
關于這一部分,施老師的教學包含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步,帶領學生繪制課文的思維導圖,并結合這張圖說故事;第二步,擴充思維導圖,創(chuàng)編解救公主的具體情節(jié);第三步,根據(jù)課后練習給出的詞語繪制新圖,運用“聯(lián)想物”“想象事”“模仿精”三大錦囊編一個新童話——《沙漠里的童話》。創(chuàng)編童話,原本非??简瀸W生的語感水平。學生既要準確感知文本,沿著原來的故事脈絡去想象,還要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有所突破。施老師的三個步驟卻能環(huán)環(huán)相扣,螺旋式上升,保證了學生在合適的范圍內發(fā)揮想象,完成創(chuàng)編。這其中的關鍵,就在于要搭好架子。
怎么搭架子呢?思維是語言的內核,繪制思維導圖就是搭架子。所以,填補文本空白可以從繪制思維導圖人手。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梳理文本,抓住重要情節(jié)繪制思維導圖。接著,將思維導圖作為“中間素材”,幫助學生完成補充情節(jié)、創(chuàng)編童話等遷移訓練,順利填補文本的空白。而編寫的過程也將是學生內化課文圖式的過程。
以上幾點,只是針對《沙灘上的童話》這一課例所做的思考。關于語感教學,新教材中還有許多語文要素有待研究。教師只要圍繞著培養(yǎng)語感這個核心來解讀文本、設計教學,就自然能夠促進學生的語感生長,從而實現(xiàn)語文課程的最終目標——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l]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李海林.言語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莊泳程.行走在字里行間[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
[4]車文娟.詩歌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的策略[J].時代教育,2017(12).
[5] 于勇.基于語感教學的文本內容選擇淺議[J].小學教學參考,2019(3).
[6] 蘇彥龍.淺析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J].基礎教育論壇(上旬刊),2019(4).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