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教學實踐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熟練掌握發(fā)聲技巧,能夠將歌曲的主旨準確地表達出來,將其中的內涵通過細膩的方式來表達,讓聽眾與歌唱者在心理上和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但是通過對近幾年聲樂教學實踐的研究和調查發(fā)現(xiàn),聲樂教學實踐的效果并不好,很多高校的畢業(yè)生都不會唱歌,在平時的課堂的學習中能夠將一些理論知識熟練地掌握,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卻不能將掌握的理論知識體現(xiàn)出來,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引起了我們的思考。
【關鍵詞】聲樂教學;技巧;聲與情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1-0185-01
【本文著錄格式】段瓊.聲樂教學實踐中技巧技法解讀[J].北方音樂,2020,01(02):185,187.
一名合格的聲音演唱者不僅僅具備了正確的發(fā)生能力和技巧,同時還能夠通過一些文字的運用、動作的表達和聲音的高低來表達出作品中的內容和意義。聲與情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統(tǒng)一的,想要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實現(xiàn)聲情并茂,第一是扎實的基本功,通過科學的方法來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技巧,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模仿,在自己心中建立一種音樂文化底蘊,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這樣才能深入地了解聲與情之間的配合,才能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將這兩個方面都完美的表達出來,這也是歌唱作品魅力的體現(xiàn)。
很多畢業(yè)生只能夠從旋律和節(jié)奏上去安排和設計,對于歌曲本身內容的研究較少,一味地追求舞臺效果,沒有真正地去尋找表達歌曲思想感情的方法。這樣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其中有些學生通過自己主觀的想象同時融合自己的感情來教學的方式也是行不通的,因為學生自己主觀想象的感情不一定能夠與歌曲的情感融合到一起。所以,必須進行客觀的分析,將歌曲的主題情感了解清楚,然后利用自己掌握的技巧去表現(xiàn)歌曲,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一、聲樂教學實踐中聲情并茂的重要性
在進行聲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對聲音技巧的運用,同時也是將作品中的感情因素表達出來,通過對聲音技巧的靈活運用來配合一些肢體上的動作,表達出歌曲的風格與特點,這樣才能做到聲音與情感的融合,實現(xiàn)聲情并茂,對于任何一個聲樂教師來說這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聲樂作品中常常會蘊含一些思想內涵,這些思想內涵的體現(xiàn)是通過人的聲音來實現(xiàn)的,而聲樂教學實踐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身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各種器官,來對聲音和感情進行調整,從而體現(xiàn)出一種歌唱的能力和技巧,將這種技巧傳授給學生。教師能否將歌曲作品中的感情表達出來非常重要,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如果教師都不能將這種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那么學生的學習也是非常困難的。在進行聲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要求學生提高自己的唱歌能力和技巧,同時還應該對歌曲的風格進行定位,讓學生將其中蘊含的感情表達出來,這樣才能夠使聲樂教學實踐的質量得到提高。
二、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如何處理好聲與情的技巧
(一)聲樂教學實踐中情的發(fā)掘
在聲樂演唱中的情是表達歌曲內涵的精髓,只有將歌曲中的情感表達出來,才能夠將真正的思想和感受帶給聽眾,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而聲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能力去發(fā)掘聲樂演唱中的感情,這樣可以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聲樂素質。
1.發(fā)掘詞曲的內涵
每一首優(yōu)秀的歌曲都是一種思想或者是社會層面的體現(xiàn),想要將一首歌曲唱好,只有扎實的基本功是不夠的,還應該去發(fā)掘歌曲的背景和內涵,將其中的真實精神內容發(fā)掘出來,在歌聲中表現(xiàn)出來,將這種感情傳達給聽眾,才能引起聽眾心中的共鳴。舉例來說,《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曲就是表達了對美好田園生活的描繪,體現(xiàn)出一種欣欣向榮的生活狀態(tài),能夠激發(fā)人們心中的熱情。同時,我也認為這是我國生產(chǎn)力解放以后,農民鋪天蓋地的耕種熱情的描繪,從詞曲中就能夠感受到歌曲中表達的熱烈期盼。因此,演唱者在演唱這首歌曲的過程中應該了解這種生活背景和生活狀態(tài),通過對詞曲內涵的發(fā)掘來領悟歌曲中的內涵,這樣才能更加深刻地表達出這首歌曲中的感情。
2.情感上的統(tǒng)一
每一首歌曲的感情基調都是不同的,有些是明朗輕快的,有些事鏗鏘有力的,有些是哀怨惆悵的,演唱者在領悟歌曲的內涵的基礎上應該將自己的感情與歌曲的感情協(xié)調起來,掌握好感情的基調,這樣才能夠將歌曲的主題內容理解得更加深刻。真正的情感表達是需要角色的投入的,在聲樂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入歌曲中的角色,可以先通過一些情景來帶動學生的感情,讓學生逐漸地融入到角色之中,與歌曲的主旨產(chǎn)生一致的感情,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快進入角色,在演唱的過程中才能夠將這種感情徹底地表達出來。
(二)聲樂教學實踐中聲音技巧的訓練
聲樂演唱是一種藝術行為,而聲音是將這種藝術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工具,因此,聲音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情感表達的深刻程度。其實每個人的聲音都是不同的,但是可以通過一定的聲音技巧來將自己的聲音美化,通過不同嗓音來發(fā)出優(yōu)美的聲音,這些都是需要經(jīng)過科學的訓練而得到的。在聲樂教學實踐中,聲音技巧的訓練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也是比較注重對學生聲音的訓練。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沒有捷徑的,聲音的技巧的訓練也是如此,只有經(jīng)過不斷地砥礪,才能造就不凡的嗓音。
一個音樂素質較高的演唱家是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的,但是在很多音樂高校中,學生都是簡單經(jīng)過幾個月的音樂素質培訓就匆匆畢業(yè),能夠接受系統(tǒng)的、長期的、科學的音樂素質訓練的學生很少,從小就開始接受音樂素質的熏陶的學生更是少之又少,這樣就導致很多學生的專業(yè)素質有著一定的限制。更多的情況是學生在入學之初都是大白嗓,對于聲音的技巧根本一竅不通,因此,一些基礎性的訓練就需要顯得非常重要。在聲樂教育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水平去選擇一些訓練的科目,進行差別化訓練,一些音樂素質較高的應該接受一些高級的聲音技巧,而一些音樂素質較差的學生則是打好基礎,將一些基本的聲音技巧熟練掌握,這樣學生才能為以后處理好聲樂演唱中聲與情的關系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
聲樂演唱是一種生理和情感相互作用的藝術形式,和我們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因此,在聲樂演唱中處理好聲與情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以情帶聲,以聲傳情是處理聲與情關系的最好方式,通過運用聲音的技巧將歌曲中生動的內容傳達給聽眾,讓聽眾在內心產(chǎn)生共鳴。演唱者通過自己感情的渲染和表達,能夠將自己的情緒帶入到歌曲中,將自己的角色轉換成歌曲中的角色,這樣就能夠在豐富的感情下帶動自己的聲音。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風情的音樂都是比較難領悟的,因為每個地域的文化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唱是無法將其中的精髓領悟的。我認為,想要在聲樂演唱中處理好聲與情的關系還應該更多地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在聲樂教育中,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各個地域的文化和風情,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將聲與情的關系處理好,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
四、結語
在聲樂教學實踐中,聲情并茂是教學的基本準則,教學的本質是抒情,但是聲音是抒情的工具,教師既要注重聲音技巧的琢磨,同時還需要注意情感的表達,讓學生在美妙的歌聲中賦予自己的情感,這樣才能將聲樂教學實踐的效果推到最高峰。聲是歌曲藝術的載體和先決條件,而情是歌唱表達的內核,聲情并茂是聲樂教學實踐的最佳表現(xiàn)形式。
參考文獻
[1]董治平,李韓英.聲樂合唱中演唱技巧的運用研究[J].北方音樂,2018(23).
[2]高陽陽.聲樂教學中美聲演唱技巧和風格與中國本土聲樂藝術的融合分析[J].戲劇之,2018(16).
作者簡介:段瓊(1991—),女,漢族,山西省武鄉(xiāng)縣,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聲樂表演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