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由于新課程改革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不斷深化,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老師不斷地完善教學方式和方法。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是一門對學生進行德育、塑造學生高尚品格的課程。通過運用教育敘事案例教學法,可以將理論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案例,提供給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從而塑造學生高尚的思想品格、理性的法制觀念,成為未來合格的國家建設者。
關鍵詞:教育敘事;敘事教學法;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及應用技巧
一、什么是教育敘事
教育敘事是教育研究的一種方法。即是講有關教學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其實質(zhì)是通過講述教育故事,體悟教育真諦的一種研究方法。通過教育敘事展開對現(xiàn)象的思索,對問題的研究,是一個將客觀的過程、真實的體驗、主觀的闡釋有機融為一體的一種教育經(jīng)驗的發(fā)現(xiàn)和揭示的過程。
二、什么是敘事教學法
所謂的敘事法教學法是案例教學法的一種,是分階段敘述完整的故事,通過提問,分析討論澄清理論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具有通過故事本身的不斷展開,分析得出不同的結論,弄清楚不同的理論問題的特點。即:
1.敘述事例必須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真實的;
2.敘事要以人物及其所感所想為主線;
3.故事情節(jié)應該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4.教育敘事應令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5.獲得教育理論或教育信念的方式的歸納;
6.敘事目的不是自我陶醉,而是與眾人分享。
三、案例教學及應用技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是老師和學生在情景中互動的過程。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案例是關鍵。選擇和設計恰當?shù)陌咐ò咐墓适虑楣?jié)一定要豐富、曲折、耐人尋味)是實施案例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案例要緊扣教材內(nèi)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案例必須取材于生活,具有真實性和說服力;案例必須有明確的主題、人物和情節(jié);案例要蘊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觀念、法律法規(guī),要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義。要應用簡潔生動、通俗易懂,具有適度復雜性、包容性和探究性的多元觀點的案例。案例的設計要做到寓理于例之中,寓德于例之中。例如,我在2018年10月21日進行校本公開課活動中,根據(jù)之前到我省西南林大參加“國培計劃(2017)”——初中道德與法治送教下鄉(xiāng)培訓學習時,很榮幸聽取了專家的專題講座──《敘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之后,回來再認真學習,仔細研讀,嘗試應用教育敘事案例教學法。內(nèi)容是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第二框《預防犯罪》,引入案例“小紅演變過程”。“15歲的中學生小紅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自從結識了一些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jīng)常曠課。開始他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處分。但他并沒有吸取教訓,反而經(jīng)常偷竊財物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為搞到錢去網(wǎng)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nèi)多次作案,最終因犯搶劫罪被判刑,受到了刑罰處罰。可憐的小紅壓根就不知道什么是犯罪,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备鶕?jù)這一案例,讓學生對什么是一般違法、什么是犯罪;他們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法律制裁進行深入探討。知道每一個行為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后果,每個人都要為自己行為負責。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引以為戒,做一個誠實、正直、有責任心、有擔當?shù)闹袑W生。具體內(nèi)容設置如下:
(一)幫助小紅先了解刑法和犯罪,了解罪與罰
刑法:刑法規(guī)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定罪、量刑)。
根據(jù)刑法規(guī)定,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刑法與刑罰的區(qū)別:刑法是一部法律;而刑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實施的一種處罰辦法。
規(guī)定?????? 結果
刑法?? →?? 犯罪? →? 刑罰
(二)讓小紅增強自我防范意識
續(xù)寫:悔恨的淚水無法彌補小紅犯下的罪過,他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重的代價。
設問:1.小紅哪些行為屬于不良行為?違紀行為?嚴重不良行為?犯罪行為?
2.分析造成他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原因,并談談怎樣才能避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發(fā)生。
結論:說明了一個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個演變的過程。開始是沾染了壞思想、壞習氣;有了不良行為若不加以改正,任其發(fā)展,便會去做一些違法的事;若再不回頭,就會越走越遠,甚至滑向犯罪的泥潭。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青少年要自覺遵紀守法;謹慎交友;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防微杜漸,防患于未然。
續(xù)寫:小紅的結局讓人們深思……
結論:違法犯罪三部曲:開始——接著——最后。
以“小紅同學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演變過程”作背景材料的敘事案例教學,來分階段展開,問題層層推進,由淺入深探究法律的相關知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在研究案例時就能理解課本的理論知識。同時,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法律規(guī)則,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由于長期以來課堂講授一直是教育中的主要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被置于一種無足輕重的地位,而且目前我縣推廣的案例教學還處于一個剛剛起步階段,對案例教學法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效果并不如我們預想的那樣完美和理想,還不能完全滿足為國家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法律人才的要求。但案例教學法的引入,對促進我們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當前課程改革的推進下,應用案例教學法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大多老師也進一步認識和了解案例教學法,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優(yōu)化課堂教學模式,對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教育敘事案例這一研究方法,搜集、整理自己在教學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感,從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汲取有意義的故事來探究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成福、黨秀云:《公共管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2]百度百科——教育敘事
[3]曹長德.教育學案例教學[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9
[4]唐林生.思想政治理論綜合案例教學[J].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