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冬梅
摘 要:學生選擇一所學校首先看的是這所學校有多少名師,有多少學習資源。學校與學校的差距其實就是人的差距。教師的工作是有形的,但影響是無形的,教師的職業(yè)就是用有形的言行對學生施加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優(yōu)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質的學生。自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大學外語教學部成立以來,加強大學英語教師培養(yǎng),建立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就成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大學英語教師;培養(yǎng)模式
前言
一切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對于一所學校,有一批品質高尚、學識淵博、愛崗敬業(yè)、為人師表、教學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這所學校才能發(fā)展壯大。在大學英語教師培養(yǎng)中,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引進優(yōu)秀人才,二是重視新教師培養(yǎng)工作,三是重視全體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四是重視提升全體教師的科研水平。
一、引進優(yōu)秀人才
安排專人負責審核應聘人員的學歷狀況、教學經(jīng)歷和科研成果等情況,電話溝通后再安排面試,嚴格把關、精挑細選,引進優(yōu)秀人才引領帶動在崗教師發(fā)展。
二、重視新教師培養(yǎng)工作
對新入職的教師堅持一幫一的指導機制,堅持聽課制度,落實示范課教學,時刻掌握新教師的動態(tài)成長過程。
上課前對新教師進行為期一周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技能培訓,上崗后進行為期兩年的在崗培訓。
2.1職業(yè)道德培訓
英語教學是跨文化教學,對教師的思想要求比起其他學科更為嚴格。隨著我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全世界正密切關注著中國,中國也承擔起了更多的國際義務,所以,我們的語言教學不只是以往的介紹外國文化和先進理念,現(xiàn)在我們也要向學生宣講,向世界傳播中國的文化和聲音。教師自身的水平和修養(yǎng)直接影響到學生。所以新教師要具有五心:愛心(愛國、愛校、愛崗、愛生)、耐心(不厭其煩地講解、耐心地輔導答疑)、事業(yè)心(教師不只是一份職業(yè),還必需是自己為之付出心血的事業(yè),因為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百年樹人”,沒有事業(yè)心做不好這份工作)、責任心(對祖國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學校負責、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也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和公平心(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教師必須有健全的人格,有奉獻精神。著名教育心理家錢頻先生說:“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教室里制造出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坐春風,輕松無比。反之則如坐針氈,痛苦無比”。(孫維勝,于紅英)錢頻先生的這番話充分說明了教師人格的重要性,因此,做教師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奉獻精神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服務精神,犧牲精神,是教師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反映。教師的奉獻精神表現(xiàn)在熱愛自己的職業(yè),堅守自己的崗位,不為金錢所動,不為權勢所屈,甘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識無怨無悔地傳授給學生。陶行知先生(2015)說:“在教育活動中,我們確實感受到教育者所得的機會,純系服務的機會,貢獻的機會,而無絲毫名利、尊榮之可言”。
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對教育改革和學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具有導向作用。人生存的環(huán)境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因而所具有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就像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不僅會對這些千差萬別的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且教師對于學生的教育及影響會伴隨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不但需要掌握能夠向他人傳授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而且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和愛崗敬業(yè)的精神風貌,時刻牢記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具備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時刻牢記自己從事的是教育人、引導人,并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可用之人的偉大事業(yè)。教育具有榜樣示范和激勵作用。教師在激勵學生,引導學生的過程中,也是完善自身的一個過程。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無目的論”,其強調的是教育在其自身以外沒有目的,所有的教育活動最根本上是促進教育自身的發(fā)展。高尚的師德能夠催人奮進,激發(fā)全體教師對教師職業(yè)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在細小的事情中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為學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作用,激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嚴格要求自己;對國家、對民族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教育對學生有熏陶作用。古人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教師作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教師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學生學習過程和日常生活中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身邊的同事和學生的行為。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師,這句話體現(xiàn)了良好師德對學生的重要影響,這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這些青年人又將這份力量潛移默化地傳遞給更年輕的人,這樣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這就要求教師要時時刻刻追求理想的人格和自我的完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該在為學生講解知識的同時,為學生介紹相關的背景知識,聯(lián)系到國家歷史以及傳統(tǒng)文化。教師對文化具有傳承作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禮儀之邦,是一個尊師重道的民族。高尚的師德在五千年的文明變遷中,成為了教師的靈魂。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想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優(yōu)秀的教師首先具備的兩個條件是:學識高和德行高。也就是說,教師不僅要有博學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更要擁有高尚的人格品質。踐行和弘揚高尚的教師道德,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且將永遠傳承下去。因此,高尚師德對于教育和學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教師若不重視自身修養(yǎng),失去了德性,不僅影響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也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僅影響當下的社會風氣,更影響國家教育事業(yè)的長久發(fā)展。良好的師德表現(xiàn)為教師對學生成長的高度負責,愛崗敬業(yè)、團結協(xié)作、樂于奉獻等。
教師師德的內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除了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嚴謹求真等普適性的品格以外,更重要的是隨著社會和時代發(fā)展變化,不斷更新充實的新的內容,不斷完善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教育的發(fā)展以教師為本,以師德為根。擁有一位品德高尚的教師,是學生們的幸福;擁有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師團隊,是學校的立校之本;而建設一個品德高尚的教師團體,更是提升我國教育質量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師德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所在,更是振興教育的時代要求。加強師德建設勢在必行,并且將永遠在路上。
2.2職業(yè)技能培訓
郭曉俐(2019)指出:“教師職業(yè)技能是教師從教的最基本的能力,是教師入職為師的前提條件,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邏輯起點和重要基礎。”
為每位新入職的教師配備一名導師。導師由獲得學院優(yōu)秀教師稱號的具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教師擔任。每位指導教師負責指導和幫助新教師掌握備課、授課、課外輔導、作業(yè)批改、出考題,組織考試,評閱試卷等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基本方法。重點是鉆研大綱和教材、安排教學進度、編寫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掌握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技巧等教學業(yè)務要求。安排新教師作為主備課教師,寫出教案,在集體備課時進行演示,其他教師提出修改和補充意見,進行教學研討。指導老師一個學期至少聽三次新教師的課程,分別在期初,期中和期末。新入職的教師必需跟班聽八節(jié)指導老師或其他老師的課程。以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三、重視全體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小,語言上相互滲透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英語語言也吸納了各個國家的許多常用語,英語語匯也在不斷地擴大;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對外交往越來越頻繁,英語使用越來越多,社會對英語的需求日益增大。這一切都對我們作為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除了教師自身充電外,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顯得尤為重要。
3.1 鼓勵新老教師相互聽課
老教師有教學經(jīng)驗,上課效果好,新教師是時代中人,他們接受新鮮事物快,而且他們來自不同學校,親身接受不同的教學方法,相互聽課本身就是交流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所以,我部鼓勵教師自由聽課,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聽四次課。陶行知先生(2015)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苯處熤g相互聽課可以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2 利用實踐周和教研周進行教學研討和教學觀摩
通常我們都會進行為期一周的教學總結和教學經(jīng)驗交流,以及為期一周的教學觀摩。由一位教師主講,其他教師對他的教學進行評價并給出改進意見。
3.3 學習外校的教學經(jīng)驗和管理經(jīng)驗
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福建師范大學協(xié)和學院、廈門理工學院等院校的外文學院領導和教師代表等都來過我院傳經(jīng)送寶,我們與他們交流了教學經(jīng)驗和管理經(jīng)驗。我們還走出去與大連軟件學院等進行了交流。老師們還聽了母體學校廈門大學外語教學部老師的授課。此外,我們還利用各種機會向外校學習,每年暑假派老師參加全國大學英語教學研修班,通過交流學習,提高了自身的認識和教學水平。
3.4 堅持集體備課與公開課制度
我們按照教育部制訂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和《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作為我院教學指南,規(guī)定了集體備課制度,以便集思廣益,經(jīng)常展開教學法研討。每位青年教師都要作為主講人參與集體備課,在會上把自己的講課思路拿出來與各位老師進行討論,不斷完善。
同時我們每個學期都會組織一至兩次的公開課,由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主講,所有專任教師都要前往聽課,取長補短,課后教師可以進行自由討論,以便在教學上能更上一層樓。
3.5 支持教師參加研修班
在提高業(yè)務能力的同時全系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支持教師參加各種教師研修班,進行學習與分享交流。
3.6 鼓勵教師參加教學比賽
組織教師參加全國高校英語教師的各類比賽,了解外語教學的新動態(tài),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積極實行多種形式的翻轉課堂教學,開展“研究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組織召開經(jīng)驗交流會,分享學習成果。
四、重視提升全體教師的科研水平
積極響應學院“教學與科研并舉”的方針,安排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教師介紹經(jīng)驗,以研究方向分成科研小組,小組定期交流研究進展和心得,推動科研向前發(fā)展。
結語
一所學校的發(fā)展離不開一流的師資隊伍,任何一所學校都應堅持以全新的理念辦學,構建科學的教師培養(yǎng)模式,加大對教師培養(yǎng)的支持力度,讓教師不斷開發(fā)潛力,超越自我,真正做到創(chuàng)新、務實、與時俱進,力爭使學校逐步擁有一支學科能力強、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的師資隊伍,確保學校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曉俐.聚焦教師人格魅力培養(yǎng)教師健全人格[J].教育教學論壇2019(12):32-34.
[2]孫維勝,于紅英.聚焦教師人格魅力培養(yǎng)教師健全人格[J].教育探索2003(9):95-96.
[3]陶行知.如何引導學生努力求學[J].小學教學研究20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