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月娥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與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相銜接,但是政治性和理論性更強,既具有德育性,又具有智育性,對各學科的教學都具有指導意義。但是在實際政治課堂上,缺乏師生雙向互動的教育教學方式已經占據了大半江山,政治課堂缺乏生命活力,對學生缺少人文關懷,雖然新課程改革以來教育界一直在嘗試轉變教育方式,給課堂注入生命活力,但是很多課堂教學仍然難以擺脫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是存在著重點講解知識導致課堂氣氛沉悶的的現象,或者是搞一些空有形式的活動性、探究性課堂,導致政治課的互動性和開放性不夠,很多學生帶著偏見在政治課上“假學習”,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活力課堂、激發(fā)學生生命活力顯得尤為迫切。
關鍵詞:思想政治;活力課堂;教育教學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中提出“優(yōu)先發(fā)展、育人為本、改革創(chuàng)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及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具體要求,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現代課堂要求教師要學會“權力下放”,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教師由以前的“主導課堂”,變成“引導課堂”。教師要在明白學生需要什么,學生能做什么的基礎上展開教學工作,既反對由教師一人掌控全場的獨白式教學,也不提倡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問答式教學,在課堂上要與學生達成對話、形成雙向互動,不能讓課堂變成一灘死水,學生痛苦,教師心累,即使是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也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活學活用,這就迫切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快速轉變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重建課堂文化、重構課堂氛圍,構建尊重、民主、和諧寬松的活力課堂,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實現知識、能力、素質的統(tǒng)一,讓學生愿學、樂學,從而推動新課改教學目標的實現。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具體的方法,讓政治課堂活起來,不要讓學生談“政”色變,改變學生對政治課的偏見,讓學生喜歡政治課,主動參與政治課,把政治課堂變成一個師生互動交流的平臺。
一、高中思想政治活力課堂的特征
(一)相互信任與平等對話
響應新課標的實施,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和課堂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中不是只有老師的聲音,更是要有學生的聲音。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不能總是拋出問題并且期待學生的標準答案,而應該是學生主動思考養(yǎng)成問題意識,還會再學習過程中提出新的問題并且學著解決問題。教師要提前規(guī)劃好整個課堂,為學生的活動做出指導,對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的問題作出回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的要求給出必要的服務,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給出評價和建議。
(二)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充滿激情活力
構建活力課堂,首先教師得有活力、有激情,對于課堂和教學充滿信仰,對教師這份職業(yè)充滿信心,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這樣才能夠感染學生。其次,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思想政治相對于其他課程來說理論性和專業(yè)性比較強,若不注重教學策略,課堂容易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失去興趣,會極大地降低課堂效率,只有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充滿激情活力,才能打造真正的活力課堂,改變學生的偏見,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程,主動學習這門課程。
(三)高效課堂
不論采取何種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最終都是為課程本身所服務的,除了學習過程的精打細磨,活力課堂的最終目標是要打造高效課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教學效率。從教師來說,要構建活力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必須要提前做好備課,掌握學生的學情,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在課堂上得到體現,在課堂上要大膽的給學生學習和展示的機會,在課后要做好反饋與評價,讓學生重視這門學科。從學生來說,活力課堂就是讓課堂四十分鐘不再難熬,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課堂上與老師互動、與同學交流、與自己賽跑,活躍于課堂之中,盡量在課堂內完成學習目標,課堂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直有意義的學習體驗而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和分數。
二、構建高中思想政治活力課堂的策略
(一)課前精心設計,課上收放有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新時代新背景,廣大的思想政治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越加強化,而教師的主導地位急需轉變,并不是說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和地位弱化,只是角色的轉變,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承擔的任務和所做的工作并沒有減少,對教師的要求并不是降低而是不斷提高。而在我們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么教師“收的太緊放不開”,要么就是“放得太開收不住”,前者容易壓制學生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后者則容易造成“課堂很活躍的假象和學習效果很差的事實”。要構建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力課堂,使課堂充分彰顯生命活力,教師在課前一定要精心設計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扎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只有做好扎實的備課工作,才能有效應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提高課堂效率,打造活力課堂;課堂上則需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也就是教與學的關系,教師與學生要開展有效的互動與交流,教師有效的教,引導學生高效的學,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學為中心,調動各類教學資源、運用各種教學工具、嘗試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建立一個寬容輕松、互助互學、敢于質疑、積極表達、和諧友好、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在和諧的氛圍下、平等的關系中激發(fā)雙方的活力和熱情。收放有度才能彰顯課堂的生命活力。
(二)教學走向生活,生活服務教學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走向生活、學會生活、更好的生活,所以教育不能脫離生活,同樣生活也可以服務于教育教學?!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中提出明確的要求,“要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教學要“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這給我們廣大高中思想政治課一線教師的啟示就是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以生活為導向展開教學。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向學生傳遞知識,與學生進行互動與交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等等一系列的教學活動都要依賴教學語言,恰當運用教學語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便于學生的理解,形成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對于教師提高教學效率和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養(yǎng)都有好處。一旦思想政治課變成理論的說教,學生就失去了主動性和積極性,相反適當增加教學語言的通俗性和幽默感,會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和求知欲,讓學生產生共情的效果,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更愿意配合教師的節(jié)奏,帶動課堂進程,有的時候個別學生對課堂氣氛的帶動要比教師帶動效果好得多,教師大可以在自己的班級里發(fā)展一些積極分子,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感染帶動課堂活力。
(三)教師深度教學,引導深度學習
教學的實施者是教師,但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所以教學行為的最終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和思考而不是讓學生停留在模仿的層面。高中生在經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之后,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素養(yǎng)和政治素養(yǎng),高中教育要做的就是要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即使是學生的理論素養(yǎng)較差,教學也不應該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更應該通過深度教學激發(fā)學生深度學習,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教師應該相信學生而不是低估學生的能力,教師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不是培養(yǎng)學習的機器,學生學習的能力從某個層面上就能夠反應出教師教學的水平和能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需要激發(fā)學生的潛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性,若是高中階段的學習仍然是為了應試的淺層化學習,到了大學階段學生會很不適應高校的理論化學習,這些都是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的。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生涯中都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在深度教學之前教師首先要深度學習,體驗學習的過程才能把正確的方法交給學生,世界處于一個不斷發(fā)展進步的狀態(tài),知識也在不斷更新,教師的學習內容必須要緊隨其后,不能知識停留在課本、教材之上而是要進行跨時間、跨學科、跨國家的學習,解放自己的思維才能解放學生的思想,只有走向深度的教學才能培育有生命、有溫度、有素養(yǎng)的學生。
(四)重視情感教育,提升學生品質
高中階段學生的情感和心理會發(fā)生顯著的變化,此階段學生不僅有對知識的需求更有對情感的需求,是對學生教學情感教育的關鍵時期,教師通過良好的情感教育對學生加以引導,可以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但是,由于高中階段面臨著升學壓力,教學的重點很容易轉向知識而忽略了情感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德育課程,必須要重視情感教育,提升學生的品質,思想政治課教師更應該提升自我的情感教育的能力,對學生實施正確的情感指導。教育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是一個個有生命、有情感的個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僅體現在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方面,更加體現在情感的發(fā)展上,縱觀社會上發(fā)生的種種悲劇,畸形的教育導致了畸形發(fā)展的學生,教育若不能培養(yǎng)出有健全人格的、正常情感的人,那么受害的不只是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是整個社會,所以學校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教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刻不容緩。
高中政治課堂要有紀律更要有活力,要學習過程也要有學習效果,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更不能忽視學生的精神生命需求,打破沉悶的課堂,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參與起來、動起來,不僅是眼動、手動、腦動,更是心動,使學生找回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角,發(fā)揮思想政治課在中學的德育中的獨特作用,為國家、為社會培育適應時代要求和社會發(fā)展的新人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2014年4月25日.
[2]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10頁.
[3]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3-8.
[4]郭元祥,姚林群:《新課程三維目標與深度教學--兼談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