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清禮 劉婧涵 劉嘉瑩 馬一心 張碧俊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高校學生的閱讀途徑和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文章以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為例,對在校大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方式進行了調查分析,探討了影響大學生閱讀文化建設的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0)01-0045-03
關鍵詞:閱讀文化;閱讀選擇;大學生
互聯(lián)網時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及眾多新媒體、自媒體的出現(xiàn),改變了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對于大學生來說,雖然他們的閱讀方式與閱讀選擇越來越多,但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占據(jù)了他們的大量時間,他們的閱讀時間被嚴重擠壓。因此,筆者以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為例,對在校大學生的閱讀文化現(xiàn)狀和閱讀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改善鄭州地區(qū)乃至全國大學生的閱讀文化現(xiàn)狀。
1 調查時間、對象、方法
本次調查在2019年2月至6月15日進行,調查對象以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的在校大學生為主,通過網絡隨機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式在該校各年級各院系進行投放,共回收504份調查問卷,僅2份無效答卷。其中,大一學生200人,大二學生197人,大三學生60人,大四學生47人,涉及文史類、理工類、經管類和藝術類四個專業(yè)大類。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閱讀選擇
2.1.1 圖書選擇。調查結果顯示,10%的學生注重閱讀的實用性,喜歡閱讀專業(yè)類書籍,對非專業(yè)類書籍不感興趣,忽略了綜合能力的提升;70%以上的學生能做到二者兼顧;10%以上的學生認為專業(yè)類書籍深奧且枯燥,喜歡閱讀非專業(yè)類書籍,而對專業(yè)類書籍不感興趣,忽略了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調查結果還顯示,喜歡閱讀綜合性書籍的學生最多,占81.35%,喜歡閱讀社會科學類書籍的學生占37.1%,喜歡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的學生占33.73%,喜歡閱讀哲學類書籍的學生占18.45%,喜歡閱讀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類書籍的學生占14.88%,說明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閱讀意識和興趣,閱讀范圍較廣。但是,由于哲學、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類書籍的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如果沒有一定的耐心與時間,就無法理解書籍的內容甚至無法讀懂,導致他們對這兩類書籍不感興趣。
2.1.2 閱讀場所選擇。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喜歡和習慣在圖書館和宿舍進行閱讀,僅有小部分學生有隨時隨地閱讀的意識。出于思維慣性,學生一般把圖書館和宿舍作為主要的閱讀場所,還沒有形成在公園、地鐵等場所進行閱讀的習慣。
2.1.3 閱讀時間選擇。調查結果顯示,34.52%的學生每天閱讀30分鐘以內,46.63%的學生每天閱讀30分鐘至1小時,18.85%的學生每天閱讀1小時以上。由于學生的閱讀專注度普遍不高,容易在閱讀時受到外界干擾,不能進行持久的耐心閱讀,導致他們每天的閱讀時間較短,閱讀興趣較低。針對“您是否有自己的讀書計劃”這一問題,34.96%的學生選擇有讀書計劃,而65.04%的學生卻沒有讀書計劃,說明大部分學生沒有制訂讀書計劃的習慣。
2.1.4 閱讀計劃選擇。調查結果顯示,有讀書計劃的學生一學期能夠讀完10本以上書籍的占18.18%,能夠讀完5~10本書籍的占15.34%;沒有讀書計劃的學生一學期能夠讀完10本以上書籍的占8.32%,能夠讀完5~10本書籍的占7.62%。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沒有把閱讀當成一種日常學習行為,每次閱讀持續(xù)的時間較短,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2 閱讀認知
2.2.1 閱讀影響。針對“閱讀影響”這一問題,大部分學生的選擇是為了修身養(yǎng)性(76.79%),增長見識(82.14%),提高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67.66%),增強自身競爭力(56.35%),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品格(62.3%)。由此可見,學生對閱讀影響的認知較為深入和全面,反映了他們具有較強的閱讀意識和良好的價值觀。
2.2.2 閱讀愛好。調查結果顯示,選擇“非常喜歡”和“不太喜歡”閱讀的學生僅占20%,選擇“較為喜歡”和“一般喜歡”閱讀的學生占80%,說明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具有較強的閱讀意識。
2.2.3 閱讀目的。針對“閱讀目的”這一問題,71.23%的學生選擇“休閑娛樂”,69.84%的學生選擇“開闊視野”,63.89%的學生選擇“提高修養(yǎng)”,53.97%的學生選擇“專業(yè)需要”,31.15%的學生選擇“應付考試”,13.49%的學生選擇“其他”。閱讀目的是讀者根據(jù)自身閱讀需要,借助意識、觀念的中介作用,預先設想閱讀的行為目標和結果。信息時代,人們的閱讀時間逐漸減少,碎片化信息無處不在,因此,以“休閑娛樂”為閱讀目的的學生較多,以“專業(yè)需要”和“應付考試”為閱讀目的的學生較少。
3 改善大學生閱讀文化的對策
閱讀文化是一種閱讀的現(xiàn)象和形式,是在閱讀這一主動思維過程中對閱讀內容進行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后,形成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念,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與閱讀有關的價值觀念及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實踐活動與精神活動的體現(xiàn)。傳統(tǒng)的閱讀文化討論多涉及紙本閱讀的現(xiàn)象和形式,但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閱讀方式呈現(xiàn)出多元化特征,閱讀的內涵與外延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逐步得到延伸和拓展。近年來,新興的手機閱讀、網絡閱讀、電子閱讀等都是閱讀文化細微變化的體現(xiàn)。閱讀文化正在以其特有的步伐和節(jié)奏充實和豐富人們的閱讀情感,融入和滲透人們的日常生活。
3.1 加強學生的閱讀意識,培養(yǎng)深層次閱讀能力
調查問卷反映出學生的閱讀狀況不盡人意,很少有學生會將較多的時間用于閱讀,82%的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不超過1小時,78%的學生一個學期的閱讀量不超過5本,65%的學生沒有制訂讀書計劃。大部分學生雖然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但卻不愿意花大量時間閱讀。隨著碎片化、快餐式閱讀方式的盛行,傳統(tǒng)的紙質閱讀不再被學生重視,當代大學生也缺乏足夠的耐心和毅力進行深層次的紙質閱讀。一部分學生為了學業(yè)不得不進行深度閱讀,閱讀的功利化目的大大削弱了閱讀應有的價值。大學生要明確閱讀對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閱讀不僅可獲得知識,還能提升氣質修養(yǎng)。在大學期間,學生應該多讀書、讀好書,花時間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不能只顧著消遣娛樂而荒廢青春。此外,大學生要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制訂符合自身的讀書計劃,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均衡閱讀與學業(yè)、娛樂之間的關系,從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支配”中脫離出來,提升自身的深度閱讀能力。
3.2 教師應關注大學生的閱讀心理需求,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調查結果顯示,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的在校大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職業(yè)追求,他們的閱讀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或娛樂。同時,部分大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沒有掌握相應的閱讀方法。隨著網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手機閱讀成為比較普遍的閱讀方式,學生利用手機閱讀缺乏對閱讀內容的篩選和判斷能力。教師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要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價值觀,時刻關注他們的閱讀心理,改變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在課堂上引導他們閱讀優(yōu)秀的古代文學作品,引導大學生正確選擇閱讀內容,有計劃地進行閱讀,避免沉迷于手機游戲。針對大學生選擇書籍的盲目性和不正確的閱讀方法,教師要引導大學生了解和學習正確的閱讀方法,促使他們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
3.3 學校要了解大學生的閱讀需求,打造校園閱讀文化
調查結果顯示,80%以上的大學生更愿意閱讀非專業(yè)書籍,而不愿意閱讀專業(yè)書籍,說明大學生主動閱讀書籍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放松和消遣娛樂。因此,高校圖書館不僅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專業(yè)類讀書活動,如與專業(yè)相關的演講比賽、專業(yè)類書籍讀書筆記征集及專業(yè)類好書交流會等,還要根據(jù)大學生的閱讀需求,開展內容豐富的讀書活動,如經典閱讀比賽、演講比賽、好書漂流活動、好文推薦、經典著作專題交流會及經典影片欣賞等,讓他們對各類書籍都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認知。此外,高校圖書館可在操場、餐廳等地設置流動書籍閱讀箱,積極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為大學生隨時隨地閱讀提供便利,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閱讀文化。
3.4 加強圖書館軟硬件設施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良好的閱讀文化對大學生具有潛移默化、循環(huán)漸進的教育作用,能夠引導大學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因此,高校圖書館應積極打造良性循環(huán)的閱讀文化。
3.4.1 合理設置人性化設施,形成文明風尚。博爾赫斯曾說,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高校圖書館作為大學的三大支柱之一,對大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雖然很多大學生對高校圖書館的現(xiàn)有設施比較滿意,但仍有部分學生對高校圖書館的設施不太滿意,如插座不夠、綠色植物少、照明設備不足等。因此,高校圖書館應合理設置人性化的設施,最大限度地滿足更多讀者的閱讀需求。近年來,惡意占座現(xiàn)象較嚴重。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倡導學生使用座位預約系統(tǒng),合理使用座位。
3.4.2 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增強圖書館活力。調查結果顯示,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的在校大學生對圖書館不夠了解,不能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僅把圖書館當作查閱資料和自習的場所,不愿意參與學?;驅W院舉辦的閱讀活動。近年來,我國許多高校相繼推出閱讀推廣計劃,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積極打造優(yōu)良的閱讀文化環(huán)境,以期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圖書館可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如專題講座、征文比賽、讀書交流會等,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激發(fā)他們的閱讀熱情。該館可利用手機移動閱讀APP、微信公眾號等大學生喜歡的新媒體平臺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如:推出個性化定制閱讀服務,根據(jù)大學生的專業(yè)、借閱情況、興趣愛好等進行個性化推薦,為大學生制訂個性化的閱讀計劃;制作讀書排行榜,激發(fā)大學生的閱讀熱情。
3.5 順應“媒介化”發(fā)展趨勢,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
全媒體時代,我國許多高校圖書館積極開展新媒體閱讀服務,倡導媒介化閱讀。面對大量碎片化的網絡信息,由于大學生的分辨能力和甄別能力不強,導致他們的閱讀心理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因此,高校圖書館應開設相關鑒別網絡信息的課程,提升大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和媒介素養(yǎng)。
3.6 社會各方協(xié)作,助力大學生手機閱讀良性發(fā)展
近年來,我國國民手機閱讀率不斷攀升。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成年國民手機閱讀接觸率連續(xù)九年增長。大學生是最活躍的手機用戶群體,手機閱讀以獨特的魅力受到大學生青睞,改變了大學生的閱讀行為,成為大學生主要的數(shù)字閱讀方式。因此,學校、家庭和政府都必須發(fā)揮各自應盡的職責,推動大學生手機閱讀的良性發(fā)展。學校要加大對網絡資源的甄別力度,營造良好的校園閱讀環(huán)境;家長要發(fā)揮模范作用,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樹立健康的閱讀觀念;政府要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為大學生提供便捷的閱讀條件。此外,手機媒體運營商應提高手機媒體的閱讀品質,為大學生提供適合的閱讀內容,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
4 結語
面對信息化網絡時代復雜的閱讀情況,高校應及時關注大學生的閱讀狀況,分析他們的閱讀需求,適時引導他們的閱讀傾向,形成“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高校學生閱讀文化,幫助他們適應新的閱讀環(huán)境,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高校圖書館應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研究和探討在校大學生的閱讀文化狀況,準確把握在校大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觀念,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和閱讀環(huán)境,從校園閱讀文化建設的角度,建立長效機制,加強與其他文化機構的合作,積極引領書香校園閱讀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李穎.閱讀文化的發(fā)展對當代閱讀推廣的啟示[J].學周刊,2018(31):183-186.
[2] 馬飛.閱讀文化與文化閱讀:寫給第十五個世界讀書日[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98-100.
[3] 狄小源,叢一依.當代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調查及分析:以揚州地區(qū)高校大學生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1):75-77.
[4] 徐海軍.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高校推進閱讀文化建設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2018(2):61-64.
[5] 滕杰.高校閱讀危機的成因與對策[J].江蘇經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9(1):36-39.
[6] 李伶俐.大學生手機閱讀現(xiàn)狀調查分析及問題破解方略[J].今傳媒,2018(9):68-71.
[7] 叢全滋,田廣琴,耿曉寧,等.高校圖書館校園閱讀推廣對策研究:以大連工業(yè)大學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6(2):43-47.
(編校:孫新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