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經常采用“叫?!钡姆绞絹斫M織、推動課堂教學的進行??墒?,不恰當的“叫停”勢必影響教學效果,阻礙教學目標的達成。如何正確把握“叫?!钡臅r機,“叫”在關鍵之時,“停”在恰當之處,是課堂教學的藝術。
一、技術重點教學,即時“叫?!?,避免錯誤動作固化
體育課堂教學中,初期掌握動作過程時,如果技術重點出現錯誤而不及時糾正,那么就會形成錯誤動作概念,一旦固化,以后就很難糾正。
案例1:小學四年級的《技巧——前滾翻》新授課中,教師講解動作的重難點并示范后,學生開始自主練習。在第一遍練習的時候,教師就發(fā)現多數學生動作都有問題:有的用頭頂著墊滾動,有的直接出現了摔背現象……這說明,多數學生并沒有掌握技術重點。教師立即“叫停”了全體學生,先表揚學生大膽勇敢的精神,然后用一根細鐵絲當作人體,演示由腦后開始,各個部位依次著墊的動作過程,并且強調動作技術重點是團身要緊。最后讓學生相互觸摸對方腦后、肩背、腰部、臀部,依次感受著墊部位。學生再次練習時,立竿見影,規(guī)范了許多。
有些動作技術重點在初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而部分或者個別學生容易產生一些關鍵性錯誤動作。這時就需要教師部分或者個別“叫?!?,立即解決問題。
案例2:小學三年級的一堂《投擲沙包》新授課,教師演示了“過肩背后,肩上屈肘”技術重點后,讓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持沙包進行練習。在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有3名女生的投擲動作完全錯誤:一個是直臂側投,一個是屈臂在耳邊向上投,還有一個是直臂經后方彎腰俯身投。這3名女生的動作中出現了一個關鍵性錯誤:右臂不會向后翻肩。教師發(fā)現后,并沒有“叫停”全體學生,而是把這3名女生“叫停”到旁邊,單獨進行糾正,讓她們體會右臂經耳側向體后引壓,形成“超越器械”的擲前動作,反復練習數次,直到動作定型,才讓其歸隊隨同練習。
分析:案例1和案例2中教師的這2次“叫?!保瑫r機把握得非常好?!敖型!痹趯W生建立動作雛形階段,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方法得當,直接有效。如果學生的動作經過了幾遍練習后已經定型,然后再去糾正,就會事倍功半,效果不佳。這種即時性“叫停”,需要教師仔細觀察,發(fā)現問題,快速做出判斷,及時想出對策,是大多數學生的問題就全體“叫?!保w糾正;是部分或者個別學生的問題就針對性“叫?!?,進行糾正。這樣一來,既不影響練習密度,保證了課堂節(jié)奏,又避免了錯誤動作固化,提高了課堂效率。
二、系統(tǒng)鞏固練習,延時“叫?!保苊庹n堂教學碎片化
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大多都是連貫性動作體系,分解教學是為了準確掌握,但最終目的是能夠掌握完整的動作技術,在系統(tǒng)鞏固為目的的練習中,如果不斷地“叫?!奔m正細節(jié),對于學生掌握連貫動作影響非常大。
案例1:小學四年級的一節(jié)武術課,學習《第一套少年拳》的1—4動。教師在引領學生一動一動的學習之后,讓4個小組長帶領本組學生進行鞏固練習,旨在通過鞏固練習掌握1—4動的動作套路。這時,教師開始巡視觀察,在觀察中發(fā)現了不少問題。大多數學生專注地臨摹著1—4動的套路,演練著上下肢的移動路線,卻忽略了動作細節(jié),幾乎都出現了馬步、弓步不到位的現象;有的小組在演練第二動“墊步彈踢”時,把墊步做成了跑步;還有的小組把第四動“馬步橫打”做成了“馬步沖拳”……教師發(fā)現了這些問題,并沒有立即“叫?!?,而是讓學生繼續(xù)演練,自己繼續(xù)觀察,直到鞏固練習結束后,大多數學生已經能夠基本掌握動作的整個套路,教師才“叫?!绷巳w學生,表揚了完成套路的學生,表揚了學生練習的專注。然后,才針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動一動地糾正。
還有一種情況是在多人合作的系統(tǒng)練習中,出現個別學生或者部分學生存在問題需要糾正或動作優(yōu)秀、有創(chuàng)新做法需要展評時,如果采用即時“叫?!?,必將影響全體學生的練習,使課堂教學碎片化。
案例2:一堂籃球課,學生在自主練習各種方法的變向運球之后,進行“一對一”攻防突破練習。這時一名進攻隊員靈敏地做出了一個“右手不換手胯下變向運球”動作,完美地突破了防守隊員。教師發(fā)現了他這個高難度的創(chuàng)新做法,驚喜地向他舉了大拇指,但并沒有即時“叫?!边M行評價表演,等到學生完成“一對一”攻防練習后,教師“叫停”了全體學生,一方面進行總結,同時讓這名學生重新展示他剛才的突破動作,并鼓勵其他學生效仿習之,能夠靈活運用技術,大膽創(chuàng)新。
分析:這兩個案例,教師選擇“叫?!钡臅r機非常好。案例1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掌握武術套路的變化,以及上下肢的協(xié)調配合。設計鞏固練習目的就是讓學生牢記動作套路變化,所以對于動作不到位的情況不要急于去“叫?!奔m正,以免打亂學生對套路整體的認知和構建,降低課堂效率。案例2中教師發(fā)現了這名學生的創(chuàng)新做法很值得表揚和推廣,但并沒有馬上“叫停”練習,而是讓學生們繼續(xù)體驗“一對一”的攻防樂趣。當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結束時,才“叫?!比w學生來觀摩這一創(chuàng)新動作,將生成性“叫?!焙皖A設性“叫?!闭显谝黄稹_@種延時“叫?!睂W生鞏固連貫性動作、保證課堂節(jié)奏有著重要意義,降低了“叫停”的次數,增加了課堂練習的密度,有助于課堂目標的達成。
不論采用即時“叫?!边€是延時“叫?!?,都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情況來做判斷。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教學”與“目標”的一致性,保證課堂的高效。
“停”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如何掌握課堂“叫?!彼囆g,需要一線體育教師不斷增強自身業(yè)務素質,培養(yǎng)駕馭課堂的能力。只有“叫”前明察秋毫,才能“?!钡们》昶鋾r。
——邢云遷(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張家產小學,264400)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