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與實踐作為《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一大亮點,近年來深受重視。但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經驗與設計,知識和理論體系的不完全,小學數學教師依然面對著諸多難題與困惑。因此,本文在對該方面的教學現狀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教學實施現狀;基本策略
一、綜合與實踐課程實施現狀
綜合與實踐是新時期新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順應了當下的教學發(fā)展趨勢。雖然大眾認可了它的必要性,但是不少的一線教師在教學中還停留在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應付上課,此外,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等。對此,我做了以下分析:
(一)教師仍是講授者
在大部分時間里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仍會是講授者,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得不到更大的表現。如果學生的一系類能動性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教學的目標和意義也就消失了,這些對于“綜合與實踐”課程的教學實施推廣來說是不利的。
(二)教學形式單一
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下,教師往往會忽略了學生,從而采用“我來講,你來聽,你來寫”的教學形式,缺乏一定的探索性,課堂氛圍也變得沉悶無趣。因此就缺少了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機會,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得不到體現。
(三)學生的思想意識不高
學生自身的思想意識也是關鍵因素所在。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沒有參與教學的意識,學習上不主動、不自覺,任由教師的帶領,其學習效率依舊是低下的。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真正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才會是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
二、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
1、分析教材深挖內涵
縱觀現行人教版教材小學階段“綜合與實踐”內容,第一學段(1~3年級)以單一知識點的實踐操作活動為主,以學生的校園生活、學生的活動為載體,讓學生感悟生活和數學的聯系。第二學段(4~6年級)以多個知識點的綜合運用為主,更注重提高學生的實踐觀察、歸納概括能力,鍛煉縝密的邏輯思維。
大部分“綜合與實踐”的內容安排都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有一定的認知、材料易操作,但是對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fā)較小,場景活動沒能親身經歷。所以,教師在教授時需要對教材進行一定的加工。
因此在分析教材設定教學目標時需要多元化,除了對本體知識的鞏固,更側重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如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科學常識和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針對目標設計切實可行的活動案例,引導學生深入參與。
2、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準備
主要指教師在課堂教學前需要進行的一系列引導活動和解決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行為,教師要整理適合學生的材料,引導學生迅速進入狀態(tài),更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①具有游戲味的準備。把活動設計成游戲的樣子,讓知識新鮮有趣。如五年級《擲一擲》一課的教學,出示游戲規(guī)則,擲兩個色子兩數和大的贏,老師和學生進行比賽。這時候學生內心的勝負欲就會驅動他們的興趣,投入到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在此就很好地進行了可能性和統(tǒng)計相關知識的滲透。
②具有生活味的準備。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要利用好學生對生活的好奇,引導觀察、思考生活中的問題。如:六年級《生活與百分數》過年期間同學們都拿到了壓歲錢,該怎么儲蓄?進而引出“壓歲錢怎樣合理存儲?”的探究主題。因此,在教學準備中,要充分預設學生的各種可能問題,要有捕捉確定探究主題的意識,引導發(fā)現具有探究價值的主題。
③具有文化味的準備。把活動的過程看做數學文化熏陶的過程。數學具有鮮明的綜合性,與其他領域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3、全面的教學評價
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根據綜合與實踐課程的重要目標,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的評價要為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服務。在評價的過程中,著重關注學生學習的發(fā)展和變化,針對學生是否積極參與實踐,是否主動交流,是否創(chuàng)造出新穎的方法等問題,進行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必要性,價值性,生活處處有數學。
(1)構建多主體的評價體系
采用一種多方協商的綜合評價方法,盡可能的讓教師、家長以及學生本人都作為評價者參與景來。
(2)評價方式多樣化
評價方式有很多,在綜合與實踐課堂教學中可以多利用多媒體進行評價。在實踐過后,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之間交流學習,取長補短,這時的評價效果也許比題目測驗更好。
三、小結
本文主要通過理論、教學設計案例為出發(fā)點來分析了“綜合與實踐”課程的實施及一般策略,其間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然而,本人的知識能力有限和涉獵資料的不足,對此問題的分析不能面面俱到。希望能夠借助本文引起讀者的關注,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思考,完善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程的有效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49.
【2】郭元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偉華.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內蒙古教學,2014,(20).
黃運盛?龍港市第六小學?浙江省溫州市龍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