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秋華
摘 要:抓住關鍵詞句進行語文閱讀理解,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謂題有題眼,文有文眼,句有句眼。關鍵詞就是句子的“眼睛”,關鍵句就是文章的“眼睛”。只要我們教師能夠引導學生抓住“眼睛”,那就能夠洞察“文心”,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自然能夠理清一篇文章的命脈。正是源于此,我們語文教師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閱讀課文,理解課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關鍵詞句;閱讀理解
關鍵詞句在一篇文章中的作用可以用“牽一發(fā)動全身”來形容。當學生能夠理解關鍵詞句時,自然也就能夠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但是一篇文章的關鍵詞句非常多,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抓住、抓準才是關鍵。正所謂“授人予魚不如授人予漁”。我們語文教師要做的是交給學生方法,而不是灌輸知識,讓學生懂得方法后自主學習,這將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內閱讀能力,也能為拓寬學生課外閱讀奠定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中的關鍵詞句概述
文章用語之精妙,全靠作者的構思。而一篇文章不可能句句精致,只有“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排兵布陣”才能讓文章具有美感。所以關鍵詞句就是這樣來的。綜合筆者多年教學經驗來看,小學高年級課文中提及的關鍵詞句主要包括如下幾大類型:
一是中心句。小學語文課文通常不會太難,中心句一般都是在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而一個段落的中心句往往也是如此,大多位居段落開頭、中間和結尾幾處。開頭的中心句能夠起到總起全文的作用;結尾的中心句往往有著總結全文、升華主旨,深化主題的作用;而中間段的中心句大多肩負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是我們俗稱的過渡句。在教學時,我們就可以啟發(fā)學生從這幾個角度抓出這類關鍵詞句。例如學習《松鼠》、《太陽》、《鳥的天堂》等課文,都可以重點從抓中心句的角度引導學生展開閱讀。
二是點名中心的句子。點明中心的句子和中心句比較接近,雖然不能夠起到概括全文中心的作用,但也是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心的“基石”,是鋪墊,往往與文章的中心思想密不可分。這類句子同樣如同一篇文章的“眼睛”和“窗戶”,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學生重視。
三是修辭手法特殊的句子。小學階段也是學習修辭手法的重要階段。學習修辭手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也可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比如比喻、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既可以豐富文章內容,也可以深化文章主旨。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也應該引導學生重點解讀帶有特殊修辭手法的詞句。例如《己亥雜詩》的關鍵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再比如《我的“長生果”》這篇課文,題目就是文眼,就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在教學這類文章時,我們就應該重點引導學生賞析文章具有特殊修辭手法的句子,從而解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是文章中描寫人物外貌、生態(tài)、動作以及心理活動的句子。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在文章中對于主人公品質的塑造起到關鍵的作用,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體現(xiàn),要用心體會作者的用意。
二、引導學生品味關鍵詞句的方法
當然,借助關鍵詞句優(yōu)化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是抓住關鍵詞句,那么第二步就是品味關鍵詞句。針對此,筆者的建議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多元的形式啟發(fā)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品析關鍵詞句。針對此,筆者有如下建議:
(一)在朗讀中初步感知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
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最容易讓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的閱讀方式之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亦是此理。本文以“我的長生果”這篇課文為例,在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時,我們可以先提出問題:我的“長生果”是什么?這里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者把書籍比作長生果說明了什么?那么圍繞我的“長生果”,課文寫了我小時候讀書的幾次經歷?作者描寫的除了讀書的故事,還寫到了他的什么故事?
通過朗讀讓學生初步理清文章脈絡,找出文章帶有修辭手法的關鍵詞“長生果”,從課題到文章,初次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巧,體會作者將書籍比作“長生果”的精妙。
(二)在討論探究中品讀感悟關鍵詞句,揣摩語言
正如上文所言,關鍵詞句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句、過渡句、具有細節(jié)描寫、特殊修辭手法的句子,這些句子學生簡單讀一遍是不可能完全品味用詞造句的精妙的,只有指導學生反復品讀和感悟,才能引導學生真正揣摩出作者的用語。以《跳水》這篇課文為例,為了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展開討論探究:
首先出示問題: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從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找出原文中對此描寫的句子。其次指導學生理解“放肆”,猴子為什么會放肆起來?“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為什么哭笑不得?最后引導學生區(qū)分“氣急了”與“氣極了”,體會孩子“氣極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桿頂端橫木的原因。接著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描寫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句子并且大聲朗讀,找出當時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現(xiàn)句子讀一讀抓住“嚇呆”一詞,從中感悟這些經歷許多困難的水手已被眼前情境嚇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道傻站著,更深入地感悟到孩子的處境太危險了。
通過品讀關鍵詞,讓學生真正理解孩子走上桅桿頂端橫木的原因,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中細節(jié)描寫、側面描寫的作用,更能夠理解作者采用側面描寫襯托出事態(tài)的嚴重的遣詞造句。
(三)在聯(lián)系生活中深化關鍵詞句的理解,讓閱讀回歸原文
小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不成熟,理解需要借助生活原型,所以我們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更準確地理解文章的關鍵詞句;結合背景,深入理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將心比心”的閱讀才更容易體會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的情感,從而更通透地解釋關鍵詞句。例如教學完《童年的發(fā)現(xiàn)》一課時,我們可以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生活,總結交流。讓學生從“我”的童年發(fā)現(xiàn)中,談談自己獲得什么啟發(fā)或體會?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體會:“發(fā)現(xiàn)童年的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fā)現(xiàn)、發(fā)明”;“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沿的幻想”;“我們也要培養(yǎng)大膽創(chuàng)新、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等關鍵詞句。
總結
簡言之,關鍵詞句和文章的關系猶如人的眼睛和心靈的關系。抓住關鍵詞句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式。我們應該讓學生明白文章有哪些關鍵詞句,然后開展多樣化閱讀教學活動,指導學生正確找到關鍵詞句,啟發(fā)學生品味關鍵詞句。如此一來,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解讀文章內涵,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靜.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思考[J].新課程學習(中),2014(06).
[2]陳衛(wèi)娜.漫談小學語文字、詞教學[J].課外語文,2013(04).